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Cu(4-(1H-pyrazolo (3,4-d) pyrimidin-4-ylazo) benzene-1,3-diol(-1H))2] | 1015082-89-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Cu(4-(1H-pyrazolo (3,4-d) pyrimidin-4-ylazo) benzene-1,3-diol(-1H))2]
英文别名
——
[Cu(4-(1H-pyrazolo (3,4-d) pyrimidin-4-ylazo) benzene-1,3-diol(-1H))2]化学式
CAS
1015082-89-9
化学式
C22H14CuN12O4
mdl
——
分子量
573.977
InChiKey
KUWUDCADKOTCKA-RVUOTHGYSA-L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钴(II),镍(II)和铜(II)的4-(1H-吡唑并(3,4-d)嘧啶-4-基偶氮)苯-1,3-二醇配合物的光谱和热学研究。
    摘要:
    合成了4-(1H-吡唑并(3,4-d)嘧啶-4-基偶氮)苯-1,3-二醇,并通过各种光谱和分析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为了评估基态偶氮染料的几何形状和电子结构,已经进行了使用AM1方法的半经验量子计算。用电导和分光光度法研究了Co(II),Ni(II)和Cu(II)离子与标题偶氮染料之间的络合物形成。报告了分光光度法测定标题金属离子并使用EDTA滴定。合成了标题为偶氮染料的Co(II),Ni(II)和Cu(II)配合物,并通过元素分析,电导率,磁化率,IR,UV-Vis和热分析(TGA和DTA)对其进行了表征。光谱和磁数据表明Co(II)和Ni(II)配合物的八面体几何形状,而Cu(II)配合物具有正方形的平面几何形状。热学研究证实了标题配合物的化学配方。根据金属的类型和配合物的几何形状,热降解过程分两步或三步进行。通过使用Coats-Redfern关系来检验分解的动力学。计算了活化能和其他活
    DOI:
    10.1016/j.saa.2007.05.001
  • 作为产物:
    描述:
    4-(1H-pyrazolo {3,4-d} pyrimidiin-4-ylazo) benzene-1,3-diol 、 copper diacetate 以 乙醇 为溶剂, 以80%的产率得到[Cu(4-(1H-pyrazolo (3,4-d) pyrimidin-4-ylazo) benzene-1,3-diol(-1H))2]
    参考文献:
    名称:
    钴(II),镍(II)和铜(II)的4-(1H-吡唑并(3,4-d)嘧啶-4-基偶氮)苯-1,3-二醇配合物的光谱和热学研究。
    摘要:
    合成了4-(1H-吡唑并(3,4-d)嘧啶-4-基偶氮)苯-1,3-二醇,并通过各种光谱和分析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为了评估基态偶氮染料的几何形状和电子结构,已经进行了使用AM1方法的半经验量子计算。用电导和分光光度法研究了Co(II),Ni(II)和Cu(II)离子与标题偶氮染料之间的络合物形成。报告了分光光度法测定标题金属离子并使用EDTA滴定。合成了标题为偶氮染料的Co(II),Ni(II)和Cu(II)配合物,并通过元素分析,电导率,磁化率,IR,UV-Vis和热分析(TGA和DTA)对其进行了表征。光谱和磁数据表明Co(II)和Ni(II)配合物的八面体几何形状,而Cu(II)配合物具有正方形的平面几何形状。热学研究证实了标题配合物的化学配方。根据金属的类型和配合物的几何形状,热降解过程分两步或三步进行。通过使用Coats-Redfern关系来检验分解的动力学。计算了活化能和其他活
    DOI:
    10.1016/j.saa.2007.05.00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同类化合物

阿拉格列汀 间型霉素环-3',5'-单磷酸酯 西地那非杂质 西地那非-嘧啶酮杂质 苯甲腈,4-(5-甲基-1,3-噁噻戊环-2-基)-(9CI) 苯,[(1-甲基环戊基)硫代]- 苄基-(6-氯-1-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4-基)-胺 羟基氯地那非 磷酸二氢2-甲氧基-5-[(Z)-2-(3,4,5-三甲氧苯基)乙烯基]苯酯 盐(1:?)1,3,5-萘三磺酸,7-[2-[4-[[5-氯-6-甲基-2-(甲磺酰)-4-嘧啶基]氨基]苯基]二氮烯基]-,钠 甲基-(6-甲基磺酰基-1(2)H-吡唑并[3,4-d]嘧啶-4-基)-胺 甲基(1R,2S,4S)-2,5,7-三羟基-6,11-二羰基-2-(2-羰基丙基)-4-{[2,3,6-三脱氧-4-O-(2,6-二脱氧-α-L-来苏-六吡喃糖基)-3-(二甲氨基)-α-L-来苏-六吡喃糖基]氧代}-1,2,3,4,6,11-六氢四省-1-羧酸酯 环己基-(1-甲基-1H-吡唑并[3,4-d]嘧啶-4-基)-胺 氯化[4-[(4-氯苯基)氰基甲基]-5-氯-m-苯甲基]铵 氮杂环庚-1-基-[7-氯-4-噻吩-2-基-2-(三氟甲基)-1,5,9-三氮杂双环[4.3.0]壬-2,4,6,8-四烯-8-基]甲酮 昔多芬杂质 异丙基 4-(1-甲基-7-氧代-3-丙基-6,7-二氢-1H-吡唑并[4,3-d]嘧啶-5-基)噻吩-2-基磺酰基氨基甲酸酯 噁庚并[3,4-c]吡啶-3,9-二酮,5-乙基-1,4,5,8-四氢-5-羟基-,(5R)- 吡啶-2-基-[7-吡啶-4-基-吡唑[1,5-a]嘧啶-3-基]甲酮 吡唑并[2,3-a]嘧啶 吡唑并[1,5-a]嘧啶-7-胺 吡唑并[1,5-a]嘧啶-7(1h)-酮 吡唑并[1,5-a]嘧啶-6-醇 吡唑并[1,5-a]嘧啶-6-羧酸乙酯 吡唑并[1,5-a]嘧啶-6-羧酸 吡唑并[1,5-a]嘧啶-5-羧酸,3-氰基-4,7-二氢-7-羰基-,甲基酯 吡唑并[1,5-a]嘧啶-5-羧酸 吡唑并[1,5-a]嘧啶-3-胺盐酸盐(1:1) 吡唑并[1,5-a]嘧啶-3-胺;三氟乙酸 吡唑并[1,5-a]嘧啶-3-羰酰氯 吡唑并[1,5-a]嘧啶-3-羧酸乙酯 吡唑并[1,5-a]嘧啶-3-羧酸 吡唑并[1,5-a]嘧啶-3-磺酰胺 吡唑并[1,5-a]嘧啶-3-甲酰胺 吡唑并[1,5-a]嘧啶-3-甲腈 吡唑并[1,5-a]嘧啶-2-羧酸乙酯 吡唑并[1,5-a]嘧啶-2-羧酸 吡唑并[1,5-a]嘧啶,2-甲基-6-(1-甲基乙基)- 吡唑并[1,5-a]嘧啶,2-溴-5,7-二甲基- 吡唑并[1,5-A]嘧啶-7-羧酸 吡唑并[1,5-A]嘧啶-5-胺 吡唑并[1,5-A]嘧啶-5(4H)-酮 吡唑并[1,5-A]嘧啶-3-甲醛 吡唑[1,5-A]嘧啶-5-羧酸甲酯 吡唑[1,5-A]嘧啶-5,7(4H,6H)-二酮 双氯地那非 卡巴地那非 别嘌醇 别嘌呤醇D2 依鲁替尼杂质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