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4-C-labelled p-coumaric acid | 4120-62-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4-C-labelled p-coumaric acid
英文别名
<2-14C>-p-hydroxycinnamic acid;<2-14C>-p-Cumarsaeure;3t-(4-hydroxy-phenyl)-[2-14C]acrylic acid;(E)-3-(4-hydroxyphenyl)(214C)prop-2-enoic acid
14-C-labelled p-coumaric acid化学式
CAS
4120-62-1
化学式
C9H8O3
mdl
——
分子量
166.15
InChiKey
NGSWKAQJJWESNS-PKWLCEBM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49
  • 重原子数:
    12.0
  • 可旋转键数:
    2.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57.53
  • 氢给体数:
    2.0
  • 氢受体数:
    2.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4-C-labelled p-coumaric acid 在 leaves Silene dioica 作用下, 反应 0.17h, 生成 caffeic acid
    参考文献:
    名称:
    Silene dioica 中花青素 b 环的遗传控制羟基化模式未在对香豆酸阶段确定
    摘要:
    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 C-15 骨架是由三个丙二酰辅酶 A 单元头尾相连形成一分子羟基肉桂酰辅酶 A 的。A-环和部分杂环衍生自乙酸酯单元,B-环衍生自羟基肉桂酸酯。然后进一步修饰基本的 C-15 类黄酮以产生各种类黄酮。在该生物合成途径中,B 环的羟基化模式可以在 C-9 水平上通过适当的羟基肉桂酰辅酶 A 酯开始确定,或在 C-15 水平上通过 C- 15个中间体。在 Silene dioica 中,花色素分子 B 环的羟基化模式以及与 3 位末端糖结合的酰基的羟基化模式受基因 P 控制,而酰基的结合受基因 Ac 控制. 然而,酰基的羟基化模式与花色素分子的 B 环的羟基化模式一致。因此,在仅发现天竺葵苷的 p/p Ac/Ac 植物中,酰基是对香豆酸。在 P/P Ac/Ac 植物中,花色素是花青素,酰基是咖啡酸。这表明纯合隐性 p/p 植物无法合成咖啡酸,咖啡酸在花色素分子的生物合成中用
    DOI:
    10.1016/s0031-9422(00)82236-0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BENNETT, GRAHAM J.;LEE, HIOK-HUANG;DAS, NAGARATNAM P., J. CHEM. SOC. PERKIN TRANS. PT 1,(1990) N0, C. 2671-2676
    摘要:
    DOI: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The Biosynthesis of the phenethylisoquinoline alkaloid colchicine. Early and intermediate stages
    作者:Richard B. Herbert、Abdullah E. Kattah、Eric Knagg
    DOI:10.1016/s0040-4020(01)87895-9
    日期:1990.1
    that in the early stages of biosynthesis the major pathway to colchicine (7) and demecolcine (6) is (13)→(15)→(16)→(19). Condensation of the aldehyde (19) with dopamine affords a set of phenethylisoquinolines which are precursors for the alkaloids (6) and (7) and (21) is identified as the first of these followed by (22) and then (1); (39) is by contrast also an exellent alkaloid precursor; it is deduced
    与实验14 C-和3中H-标记的化合物秋仙byzantinum和C.秋表明,在合成的早期阶段的主要途径秋水仙碱(7)和地美可辛(6)(13)→(15)→(16 )→(19)。醛(19)与多巴胺缩合得到一组苯乙基异喹啉,它们是生物碱(6)和(7)和(21)的前体,被确定为其中的第一个,然后是(22)然后是(1); (39)相反,它也是一种出色的生物碱前体;推论出两个含侧链双键的苯乙基异喹啉[如(37)和(38)]均不参与生物碱生物合成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