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bis(2,2'-bipyridine)-5-(2,5-dimethoxyphenyl)acetylamino-1,10-phenanthroline ruthenium(II) hexafluorophosphate | 112219-94-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bis(2,2'-bipyridine)-5-(2,5-dimethoxyphenyl)acetylamino-1,10-phenanthroline ruthenium(II) hexafluorophosphate
英文别名
——
bis(2,2'-bipyridine)-5-(2,5-dimethoxyphenyl)acetylamino-1,10-phenanthroline ruthenium(II) hexafluorophosphate化学式
CAS
112219-94-0
化学式
C42H35N7O3Ru*2F6P
mdl
——
分子量
1076.78
InChiKey
ZWYJDMALEQMLGJ-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ammonium hexafluorophosphate 、 bis(2,2'-bipyridine)-5-(2,5-dimethoxyphenyl)acetylamino-1,10-phenanthroline ruthenium(II) hexafluorophosphate 在 BBr3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以37%的产率得到bis(pyridine)-5-(2,5-dihydroxyphenylacetyl)-1,10-phenanthroline ruthenium hexafluorophosphate
    参考文献:
    名称:
    肽桥分子中的光诱导分子内电子转移
    摘要:
    已经制备并表征了两个系列的分子,其中多吡啶基 Ru(II) 复合物通过含有氨基酸 L-脯氨酸 (Pro) 的肽桥连接到对二甲氧基苯 (DMB) 和对苯醌 (Q) 部分。Ru(II) 生色团的金属到配体电荷转移 (MLCT) 激发态的光物理性质已被检测到具有 0、1、2、3 和 4 个中间 Pro 残基的配合物。Pro 桥接 DMB 系统上的稳态和时间分辨发光实验表明,由于共价连接的 DMB 肽的存在,Ru MLCT 激发态的性质与未取代的模型复合物的性质相比仅略有改变。Pro 桥接 Ru-Q 配合物的实验表明,Q 位点抑制了 Ru MLCT 发射的产率和寿命。此外,随着肽间隔区数量的增加,淬灭效率降低。猝灭过程归因于分子内 Ru-to-Q 的长距离电子转移。这一假设得到了时间分辨发光数据的支持,这些数据表明平均电子转移速率随着肽桥长度的增加而急剧下降。
    DOI:
    10.1021/ja00212a029
  • 作为产物:
    描述:
    ammonium hexafluorophosphate 、 bis(2,2′-bipyridine)(5-aminophenanthroline)ruthenium bis(hexafluorophosphate) 、 (2,5-二甲氧苯基)乙酰氯 在 (C2H5)3N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生成 bis(2,2'-bipyridine)-5-(2,5-dimethoxyphenyl)acetylamino-1,10-phenanthroline ruthenium(II) hexafluorophosphate
    参考文献:
    名称:
    肽桥分子中的光诱导分子内电子转移
    摘要:
    已经制备并表征了两个系列的分子,其中多吡啶基 Ru(II) 复合物通过含有氨基酸 L-脯氨酸 (Pro) 的肽桥连接到对二甲氧基苯 (DMB) 和对苯醌 (Q) 部分。Ru(II) 生色团的金属到配体电荷转移 (MLCT) 激发态的光物理性质已被检测到具有 0、1、2、3 和 4 个中间 Pro 残基的配合物。Pro 桥接 DMB 系统上的稳态和时间分辨发光实验表明,由于共价连接的 DMB 肽的存在,Ru MLCT 激发态的性质与未取代的模型复合物的性质相比仅略有改变。Pro 桥接 Ru-Q 配合物的实验表明,Q 位点抑制了 Ru MLCT 发射的产率和寿命。此外,随着肽间隔区数量的增加,淬灭效率降低。猝灭过程归因于分子内 Ru-to-Q 的长距离电子转移。这一假设得到了时间分辨发光数据的支持,这些数据表明平均电子转移速率随着肽桥长度的增加而急剧下降。
    DOI:
    10.1021/ja00212a029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