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5,11-ditert-butyl-6,10-dithia-3,4,8,12-tetraza-1-azoniatricyclo[7.3.0.03,7]dodeca-1(9),4,7,11-tetraen-2-yl)phenol;bromide | 1190128-87-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5,11-ditert-butyl-6,10-dithia-3,4,8,12-tetraza-1-azoniatricyclo[7.3.0.03,7]dodeca-1(9),4,7,11-tetraen-2-yl)phenol;bromide
英文别名
——
2-(5,11-ditert-butyl-6,10-dithia-3,4,8,12-tetraza-1-azoniatricyclo[7.3.0.03,7]dodeca-1(9),4,7,11-tetraen-2-yl)phenol;bromide化学式
CAS
1190128-87-0
化学式
Br*C19H24N5OS2
mdl
——
分子量
482.468
InChiKey
KKMYTBHFNCTPDI-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39
  • 重原子数:
    28.0
  • 可旋转键数:
    1.0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7
  • 拓扑面积:
    64.96
  • 氢给体数:
    1.0
  • 氢受体数:
    7.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5,11-ditert-butyl-6,10-dithia-3,4,8,12-tetraza-1-azoniatricyclo[7.3.0.03,7]dodeca-1(9),4,7,11-tetraen-2-yl)phenol;bromideN,N'-diisopropylpyrrolidine-1-carboximidamide 作用下, 以 异丙醇 为溶剂, 反应 12.0h, 以66%的产率得到5-tert-butyl-N-(5-tert-butyl-1,3,4-thiadiazol-2-yl)-2-(2-hydroxyphenyl)-1,3,4-thiadiazol-3(2H)-carboxa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以双(1,3,4-噻二唑并)-1,3,5-三嗪鎓卤化物为原料,通过氧代-亚氨基硫代酸酯两性离子合成异常取代的尿素
    摘要:
    双(1,3,4-噻二唑并)-1,3,5-三嗪鎓卤化物 1 可以转化为各种产品,如胍或双(唑基)烷烃。然而,它们也与水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反应形成新型杂环取代脲 2a-i。在过量胍 3 的存在下,产率从中等增加到良好或极好。 形成氢键中间体遇到复合物 EC 的假设为观察到的反应路径提供了合理的解释。一些结晶产物2的分子结构通过X-射线分析确定。此外,对于铜(II),在扭曲的八面体环境中与两种金属离子形成双核络合物8;水分子充当 CuII 离子之间的桥接配体。(© Wiley-VCH Verlag GmbH & Co. KGaA, 69451 Weinheim, Germany, 2009)
    DOI:
    10.1002/ejoc.200900300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以双(1,3,4-噻二唑并)-1,3,5-三嗪鎓卤化物为原料,通过氧代-亚氨基硫代酸酯两性离子合成异常取代的尿素
    摘要:
    双(1,3,4-噻二唑并)-1,3,5-三嗪鎓卤化物 1 可以转化为各种产品,如胍或双(唑基)烷烃。然而,它们也与水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反应形成新型杂环取代脲 2a-i。在过量胍 3 的存在下,产率从中等增加到良好或极好。 形成氢键中间体遇到复合物 EC 的假设为观察到的反应路径提供了合理的解释。一些结晶产物2的分子结构通过X-射线分析确定。此外,对于铜(II),在扭曲的八面体环境中与两种金属离子形成双核络合物8;水分子充当 CuII 离子之间的桥接配体。(© Wiley-VCH Verlag GmbH & Co. KGaA, 69451 Weinheim, Germany, 2009)
    DOI:
    10.1002/ejoc.200900300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