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2-Methyl-1,3-dioxo-1,3-dithiolan-2-yl)acetic acid | 135081-35-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2-Methyl-1,3-dioxo-1,3-dithiolan-2-yl)acetic acid
英文别名
——
2-(2-Methyl-1,3-dioxo-1,3-dithiolan-2-yl)acetic acid化学式
CAS
135081-35-5
化学式
C6H10O4S2
mdl
——
分子量
210.275
InChiKey
AVGGWXPCNNDVBR-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
  • 重原子数:
    12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83
  • 拓扑面积:
    110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6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1,3-二硫杂环戊烷亚砜的重排机理。
    摘要:
    硫化物4的氧化分别产生作为主要产物和次要产物的顺式和反式一亚砜5和6的混合物,以及少量的二亚砜7。顺式和反式亚砜5和6的结构分配基于1 H NMR光谱和两种异构体的区域特异性氘。在中性条件下,顺式亚砜5经过2-亚甲基氢的σ重排,生成亚磺酸18,然后环化成二氢-1,4-二硫辛2。反式亚砜6重排涉及2-甲基氢经由亚磺酸19形成异构体二氢二硫辛3。在亚砜的两种反应中,亚砜4和二硫化物11也作为次要副产物形成。在酸催化剂的存在顺式亚砜5制备2在定量的产率加上少量3,而反式亚砜6,得到2作为主要产物和3作为次要。形成的机制2,3,4和11进行了讨论。
    DOI:
    10.1016/s0040-4020(01)91005-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Lee, Wha Suk; Lee, Koo; Nam, Kee Dal, Phosphorus, Sulfur and Silicon and the Related Elements, 1991, vol. 59, # 1-4, p. 189 - 192
    作者:Lee, Wha Suk、Lee, Koo、Nam, Kee Dal
    DOI:——
    日期:——
  • WHA, SUK LEE;KOO, LEE;KEE, DAL NAM, PHOSPH., SULFUR AND SILICON AND RELAT. ELEM., 58-59,(1991) N-4, C. 189-19+
    作者:WHA, SUK LEE、KOO, LEE、KEE, DAL NAM
    DOI:——
    日期:——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顺式-1,3-氧硫杂环戊烷-4-酮O-((甲基氨基)羰基)肟 甲基1,3-恶噻戊环-2-羧酸酯 反-2-顺式-4,5-三甲基-1,3-恶噻戊环 三甲基-[[(2S,5S)-2-甲基-3-氧代-1,3-氧硫杂环戊烷-5-基]甲基]铵碘化物 三甲基-[(2-甲基-1,3-氧硫杂环戊烷-5-基)甲基]铵 丁炔醇醚丙烷磺酸钠 beta-磺基丙酸酐 5-羟基-1,3-噁硫杂烷-2-羧酸 5-甲基恶噻戊环2,2-二氧化物 5-(氯甲基)-1,3-恶噻戊环-2-硫酮 5-(异丁烯酰氧基)甲基-1,3-氧硫杂环戊烷-2-硫酮 4-甲基-1,2-噁噻戊环2,2-二氧化 4-溴-[1,2]噁硫烷2,2-二氧化物 4,5-二甲基-2-[2-(甲硫基)乙基]-1,3-恶噻戊环 3-苄基-1,2-氧硫杂环戊烷2,2-二氧化物 3-氟-1,3-丙烷磺酸内酯 3-十三烷基-1,3-丙烷磺内酯 2-甲基-5-三甲基铵甲基-1,3-恶噻戊环 2-甲基-1,3-恶噻戊环 2-异丙基-1,3-恶噻戊环 2-亚氨基-1,3-恶噻戊环-4-羧酸 2-(2,6-二甲基-1,5-庚二烯-1-基)-1,3-恶噻戊环 2,4-丁磺内酯 2,4,4,5,5-五氟-2-(三氟甲基)-1,3-恶噻戊环3,3-二氧化物 1-巯基十四烷-3-醇 1-[(2Z)-1,3-氧硫杂环戊烷-2-亚基]脲 1-(1,3-氧硫杂环戊烷-2-基)乙酮 1,3-氧硫杂环戊烷-5-酮 1,3-氧硫杂环戊烷-2-酮 1,3-恶噻戊环 1,3-丙烷磺内酯 (Z)-5-丙基-1,3-氧硫杂环戊烷-4-酮O-((甲基氨基)羰基)肟 (2S,5S)-2-甲基-1,3-恶噻戊环-5-羧酸 (2S,5R)-2-甲基-1,3-恶噻戊环-5-羧酸 4-methyl-1,3,22-oxathiagermolan-5-one 2-Carbamoylimino-5-isopropyl-[1,3]oxathiolane-4-carboxylic acid ethyl ester 3H-Heptafluor-1,4-oxathian 5-Butyl-2-carbamoylimino-[1,3]oxathiolane-4-carboxylic acid ethyl ester t-Butyl-2-ethyl-1,3-oxathiolan-2-ylnitroxid 2,2-Diethoxy-2,2-dihydro-1,3,2-oxathiaphospholan 2,3,5,6-tetramethyl-[1,4]oxathiane 4,4-dioxide 1,3,4-tri-O-acetyl-2,6-anhydro-2-thio-D-β-altropyranoside 7-Methylene-5-oxa-4-thiaspiro<2.4>heptane 4,4-dioxide 5-Dichloracetamido-4-pentadecyl-1,3,2-dioxathianoxid 1-Oxa-2-thiaspiro<3.5>nonane 2,2-dioxide 5-Methyl-6-methylene-4,4-dioxo-4λ6-[1,4]oxathian-2-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