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吡嗪Schiff碱的新型电荷转移(CT)固体配合物,由2-氨基吡嗪和取代的苯甲醛(N-苄叉吡嗪-2-胺((NBPA))和N -(((4-二甲基氨基)苄叉)吡嗪-已经合成了2-胺)(NDMABPA)和一些芳香族硝基化合物,并使用紫外可见(UV-Vis)吸收,红外光谱和质子核磁共振进行了实验表征(1HNMR)光谱。配合物以1:1的摩尔比形成,这很好地表明了其分子结构中存在电荷转移。对供体和受体进行了理论研究,阐明了它们的结构和发生电荷转移的活性位点。实验工作在乙醇中完成。溶液表征包括确定形成的CT络合物的分子结构,验证乙醇中的1:1(供体:受体)比例。利用密度泛函理论和贝克的三参数交换泛函方法,实现了几何学和能量的量子力学计算。Lee-Yang-Parr相关函数方法(B3LYP / DFT)与6-31G(d,p)基础设置已在溶液中使用乙醇作为溶剂连续进行,以补充测量结果,并证明供体和受体内的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