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7-methoxy-4-phenylnaphthalene-1,2-dione | 109155-25-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7-methoxy-4-phenylnaphthalene-1,2-dione
英文别名
7-methoxy-4-phenyl-[1,2]naphthoquinone;7-Methoxy-4-phenyl-[1,2]naphthochinon
7-methoxy-4-phenylnaphthalene-1,2-dione化学式
CAS
109155-25-1
化学式
C17H12O3
mdl
——
分子量
264.28
InChiKey
DJGIIZMHZXGPDC-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6
  • 重原子数:
    20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6
  • 拓扑面积:
    43.4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3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7-methoxy-4-phenylnaphthalene-1,2-dione 在 chloro(1,5-cyclooctadiene)rhodium(I) dimer 、 氧气1,4-双(二苯基膦)丁烷 作用下, 以 氯苯 为溶剂, 反应 72.0h, 以75%的产率得到7-Methoxy-4-phenyl-isochromen-1-one
    参考文献:
    名称:
    铑(I)催化的环状α-二酮的脱羰好氧氧化:区域选择性单碳挤出策略。
    摘要:
    首次开发了铑催化的环状α-二酮的去羰基好氧氧化反应,在该反应中已经实现了α-吡喃酮和异香豆素的区域选择性形成。当前的脱羰需氧氧化途径是通过C–C键断裂,然后形成C–O键进行的,这代表了对不饱和六元环内酯的仿生氧化方法。铑催化剂具有独特的诱导脱羰需氧氧化的能力,从而开辟了利用“区域选择性单碳”挤出策略的新型合成工具箱。
    DOI:
    10.1021/acs.orglett.7b03837
  • 作为产物:
    描述:
    7-methoxy-4-phenylnaphthalen-2-ol 在 4-二甲氨基吡啶氧气 、 copper dichloride 作用下, 以 乙醇 为溶剂, 20.0 ℃ 、101.33 kPa 条件下, 生成 7-methoxy-4-phenylnaphthalene-1,2-dione
    参考文献:
    名称:
    铑(I)催化的环状α-二酮的脱羰好氧氧化:区域选择性单碳挤出策略。
    摘要:
    首次开发了铑催化的环状α-二酮的去羰基好氧氧化反应,在该反应中已经实现了α-吡喃酮和异香豆素的区域选择性形成。当前的脱羰需氧氧化途径是通过C–C键断裂,然后形成C–O键进行的,这代表了对不饱和六元环内酯的仿生氧化方法。铑催化剂具有独特的诱导脱羰需氧氧化的能力,从而开辟了利用“区域选择性单碳”挤出策略的新型合成工具箱。
    DOI:
    10.1021/acs.orglett.7b03837
  • 作为试剂:
    描述:
    α-苯乙胺7-methoxy-4-phenylnaphthalene-1,2-dione 作用下, 以 乙腈 为溶剂, 以40%的产率得到N-(α-methyl)benzylidene 1-phenylethanamine
    参考文献:
    名称:
    邻萘醌催化好氧氧化策略的仿生氧化脱氨催化
    摘要:
    已经开发了一种邻萘醌催化的氧化脱氨反应,其中分子氧和水充当唯一的氧化剂和亲核试剂。当前的有氧脱氨反应是通过邻萘醌和胺之间的酮亚胺形成,随后质子重排和被水水解而进行的,这代表了人体中胺类被肝脏和肾脏的仿生氧化脱氨作用。邻位的相容性-萘醌与分子氧和水的有机催化剂开辟了一种新型的仿生催化剂体系,该体系可以用作多种含胺分子(如氨基酸和DNA核碱基)的多功能脱氨基胺。
    DOI:
    10.1021/acscatal.8b00992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and PTP1B inhibition of 1,2-naphthoquinone derivatives as potent anti-diabetic agents
    作者:Jin Hee Ahn、Sung Yun Cho、Jae Du Ha、So Young Chu、Sun Ho Jung、Yoon Sung Jung、Ji Yoen Baek、In Kyung Choi、Eun Young Shin、Seung Kyu Kang、Sung Soo Kim、Hyae Gyeong Cheon、Sung-Don Yang、Joong-Kwon Choi
    DOI:10.1016/s0960-894x(02)00331-1
    日期:2002.8
    A new series of 1,2-naphthoquinone derivatives was synthesized by various synthetic methods and evaluated for their ability to inhibit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 1B (PTP1B). 1,2-Naphthoquinone derivatives with substituent at R(4) position showed submicromolar inhibitory activity, and compound 24 demonstrated 10- to 60-fold selectivity against the tested phosphatases. Also, several 4-aryl-1,2-naphthoquinone
    通过各种合成方法合成了一系列新的1,2-萘醌衍生物,并对其抑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的能力进行了评估。在R(4)位置具有取代基的1,2-萘醌衍生物显示出亚微摩尔抑制活性,化合物24对所测试的磷酸酶表现出10至60倍的选择性。此外,几种在R(3),R(6),R(7)或/和R(8)处具有取代基的4-芳基-1,2-萘醌衍生物显示出亚微摩尔抑制活性和良好的血浆稳定性。
  • Copper-catalyzed divergent oxidative pathways of 2-naphthol derivatives: ortho-naphthoquinones versus 2-BINOLs
    作者:H. Y. Kim、S. Takizawa、K. Oh
    DOI:10.1039/c6ob01183g
    日期:——
    aerobic oxidation of 2-naphthol derivatives to ortho-naphthoquinones whereas switching the catalyst system to Cu(OAc)2–DBN under an argon atmosphere allows the oxidative coupling of 2-naphthols to 1,1-bi-2-naphthols (BINOLs) in good to excellent yields.
    已经研究了2-萘酚衍生物的催化剂依赖性发散途径。易于使用的CuCl 2 -DMAP催化剂体系可促进2-萘酚衍生物的有氧氧化为邻萘醌,而在氩气气氛下将催化剂体系转换为Cu(OAc)2 -DBN可使2-萘酚氧化偶联为1, 1'-bi-2-naphthols(BINOLs)的产率高至优异。
  • Cassebaum; Hofferek, Chemische Berichte, 1959, vol. 92, p. 1643,1652
    作者:Cassebaum、Hofferek
    DOI:——
    日期:——
  • Rhodium(I)-Catalyzed Decarbonylative Aerobic Oxidation of Cyclic α-Diketones: A Regioselective Single Carbon Extrusion Strategy
    作者:Gangadhararao Golime、Hun Young Kim、Kyungsoo Oh
    DOI:10.1021/acs.orglett.7b03837
    日期:2018.2.16
    rhodium-catalyzed decarbonylative aerobic oxidation of cyclic α-diketones has been developed for the first time, where the regioselective formations of α-pyrones and isocoumarins have been achieved. The current decarbonylative aerobic oxidation pathway proceeds via the C–C bond cleavage followed by a C–O bond formation, representing a biomimetic oxidation approach to unsaturated six-membered cyclic
    首次开发了铑催化的环状α-二酮的去羰基好氧氧化反应,在该反应中已经实现了α-吡喃酮和异香豆素的区域选择性形成。当前的脱羰需氧氧化途径是通过C–C键断裂,然后形成C–O键进行的,这代表了对不饱和六元环内酯的仿生氧化方法。铑催化剂具有独特的诱导脱羰需氧氧化的能力,从而开辟了利用“区域选择性单碳”挤出策略的新型合成工具箱。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