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acetamido-1-(3',4'-dimethoxybenzyl)-6,7-dimethoxy-1,2,3,4-tetrahydroisoquinoline | 88205-34-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acetamido-1-(3',4'-dimethoxybenzyl)-6,7-dimethoxy-1,2,3,4-tetrahydroisoquinoline
英文别名
——
2-acetamido-1-(3',4'-dimethoxybenzyl)-6,7-dimethoxy-1,2,3,4-tetrahydroisoquinoline化学式
CAS
88205-34-9
化学式
C22H28N2O5
mdl
——
分子量
400.475
InChiKey
NQIDYYXCPOMEIN-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密度:
    1.22±0.1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91
  • 重原子数:
    29.0
  • 可旋转键数:
    7.0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1
  • 拓扑面积:
    69.26
  • 氢给体数:
    1.0
  • 氢受体数:
    6.0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acetamido-1-(3',4'-dimethoxybenzyl)-6,7-dimethoxy-1,2,3,4-tetrahydroisoquinoline 在 sodium hydride 作用下, 以 丙酮 为溶剂, 反应 70.75h, 生成 2-acetamido-6,7-dimethoxy-1-(3',4'-dimethoxybenzyl)-2-methyl-1,2,3,4-tetrahydroisoquinolinium iodide
    参考文献:
    名称:
    芳族醚的电化学氧化。第8部分。月桂糖碱“低电势”氧化过程中均匀电子转移的证据
    摘要:
    1,2,3,4-四氢罂粟碱的N-氨基和N-亚硝基衍生物的光解作用无法产生类似于O-甲基黄素的芳基芳基偶联产物。相反,杂环的1-和2-取代基均被裂解,得到6,7-二甲氧基-3,4-二氢异喹啉和藜芦醛,后者是3,4-二甲氧基苄基和/或阳离子的氧化产物。从该证据以及高稀释度下进行的电解实验的结果,可以认为月桂丹碱到O-甲基黄素的阳极环化是通过均匀的电子转移而不是通过 其他工作者提出的中间自由基阳离子内的同共轭活化作用。
    DOI:
    10.1039/p19830002059
  • 作为产物:
    描述:
    罂粟碱 在 sodium tetrahydroborate 、 氢碘酸 作用下, 以 乙醇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2.58h, 生成 2-acetamido-1-(3',4'-dimethoxybenzyl)-6,7-dimethoxy-1,2,3,4-tetrahydroisoquinoline
    参考文献:
    名称:
    芳族醚的电化学氧化。第8部分。月桂糖碱“低电势”氧化过程中均匀电子转移的证据
    摘要:
    1,2,3,4-四氢罂粟碱的N-氨基和N-亚硝基衍生物的光解作用无法产生类似于O-甲基黄素的芳基芳基偶联产物。相反,杂环的1-和2-取代基均被裂解,得到6,7-二甲氧基-3,4-二氢异喹啉和藜芦醛,后者是3,4-二甲氧基苄基和/或阳离子的氧化产物。从该证据以及高稀释度下进行的电解实验的结果,可以认为月桂丹碱到O-甲基黄素的阳极环化是通过均匀的电子转移而不是通过 其他工作者提出的中间自由基阳离子内的同共轭活化作用。
    DOI:
    10.1039/p19830002059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Electrochemical oxidation of aromatic ethers. Part 8. Evidence of homogeneous electron transfer during the ‘low potential’ oxidation of laudanosine
    作者:Michael Hutchins、Malcolm Sainsbury、David I. C. Scopes
    DOI:10.1039/p19830002059
    日期:——
    4-dihydroisoquinolines and veratraldehyde, the latter being an oxidation product of the 3,4-dimethoxybenzyl radical and/or cation. From this evidence, and the results of an electrolysis experiment carried out at high dilution,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anodic cyclisation of laudanosine to O-methylflavinantine proceeds through homogeneous electron transfer rather than via homoconjugative activation within the
    1,2,3,4-四氢罂粟碱的N-氨基和N-亚硝基衍生物的光解作用无法产生类似于O-甲基黄素的芳基芳基偶联产物。相反,杂环的1-和2-取代基均被裂解,得到6,7-二甲氧基-3,4-二氢异喹啉和藜芦醛,后者是3,4-二甲氧基苄基和/或阳离子的氧化产物。从该证据以及高稀释度下进行的电解实验的结果,可以认为月桂丹碱到O-甲基黄素的阳极环化是通过均匀的电子转移而不是通过 其他工作者提出的中间自由基阳离子内的同共轭活化作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