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报告了几个新的基于
噻吩的聚(偶氮甲碱)的联合理论和实验研究。混合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用于计算优化的几何形状和电子结构的聚(甲
亚胺)。新的基于
噻吩的聚(偶氮甲碱)的理论带隙在2.33-2.67 eV的范围内,小于基于亚苯基的聚合物。苯环上的骨架环(
芴,
咔唑或
萘)或供体/受体侧基的变化会显着影响二面角,并导致其电子特性(电离势,电子亲和力和带隙)变化。聚(甲
亚胺)。由2,5-二甲酰基-
3-己基噻吩(DFHT)聚合得到的五种可溶的新型共轭聚(甲
亚胺))制备并表征了各种二胺。聚合物膜的光学带隙和电
化学带隙分别在2.21–2.28和2.13–2.24 eV的范围内。骨架环或侧链对实验电子性能的影响趋势与理论结果吻合良好。我们的研究表明,共轭聚(甲
亚胺)的电子性能如何通过主链环或侧基来调节,这对材料的电子或光电应用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