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S,S)-2,8-diisopropyl-5,5-dimethyl-2,3,5,6,7,8-hexahydro-4H-1,3a,6a,9-tetraazacyclopenta[e]azulene | 754231-62-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S,S)-2,8-diisopropyl-5,5-dimethyl-2,3,5,6,7,8-hexahydro-4H-1,3a,6a,9-tetraazacyclopenta[e]azulene
英文别名
(S,S)-2,8-diisopropyl-5,5-dimethyl-2,3,5,6,7,8-hexahydro-4H-1,3a,6a-tetraaza-cyclopenta[e]azulene;(2S,10S)-2,10-Diisopropyl-6,6-dimethyl-2,3,6,7,9,10-hexahydro-5H-diimidazo[1,2-a:2',1'-c][1,4]diazepine;(4S,12S)-8,8-dimethyl-4,12-di(propan-2-yl)-3,6,10,13-tetrazatricyclo[8.3.0.02,6]trideca-1(13),2-diene
(S,S)-2,8-diisopropyl-5,5-dimethyl-2,3,5,6,7,8-hexahydro-4H-1,3a,6a,9-tetraazacyclopenta[e]azulene化学式
CAS
754231-62-4
化学式
C17H30N4
mdl
——
分子量
290.452
InChiKey
XKZMQNIZTPQHTO-ZIAGYGMS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7
  • 重原子数:
    21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88
  • 拓扑面积:
    31.2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二(氰基苯)二氯化钯(S,S)-2,8-diisopropyl-5,5-dimethyl-2,3,5,6,7,8-hexahydro-4H-1,3a,6a,9-tetraazacyclopenta[e]azulene甲醇 为溶剂, 生成 [((S,S)-2,8-diisopropyl-5,5-dimethyl-2,3,5,6,7,8-hexahydro-4H-1,3a,6a-tetraazacyclopenta[e]azulene)PdCl2]
    参考文献:
    名称:
    Preparation of enantiopure biimidazoline ligands and their use in asymmetric catalysis
    摘要:
    报道了一种制备2,2′-双咪唑啉的便捷新方法。该方法通过氨基酸醇与草酸二甲酯反应,得到的羟基酰胺再与亚硫酰氯反应转化为氯酰胺。随后用五氯化磷处理,接着与二胺(乙二胺、丙烷-1,3-二胺、2,2-二甲基丙烷-1,3-二胺)反应,得到一系列手性纯的三环双咪唑啉。制备了其中两种配体与PdCl2的配合物,并测定了其X射线晶体结构。测试了这些双咪唑啉作为不对称Pd催化烯丙基化反应的配体。在二甲基丙二酸酯与二苯基烯丙基乙酸酯的反应中,发现了中等程度的手性选择性(最高达80% ee),其中5,7,5融合三环体系优于5,6,5类似物。相应的戊烯基乙酸酯反应则得到了较低的手性选择性(44-57% ee),并且对配体的给电子能力非常敏感,较强的给电子配体得到的产率较低。这些结果进一步展示了咪唑啉配体的“可调节性”价值。
    DOI:
    10.1039/b407743c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Preparation of enantiopure biimidazoline ligands and their use in asymmetric catalysis
    摘要:
    报道了一种制备2,2′-双咪唑啉的便捷新方法。该方法通过氨基酸醇与草酸二甲酯反应,得到的羟基酰胺再与亚硫酰氯反应转化为氯酰胺。随后用五氯化磷处理,接着与二胺(乙二胺、丙烷-1,3-二胺、2,2-二甲基丙烷-1,3-二胺)反应,得到一系列手性纯的三环双咪唑啉。制备了其中两种配体与PdCl2的配合物,并测定了其X射线晶体结构。测试了这些双咪唑啉作为不对称Pd催化烯丙基化反应的配体。在二甲基丙二酸酯与二苯基烯丙基乙酸酯的反应中,发现了中等程度的手性选择性(最高达80% ee),其中5,7,5融合三环体系优于5,6,5类似物。相应的戊烯基乙酸酯反应则得到了较低的手性选择性(44-57% ee),并且对配体的给电子能力非常敏感,较强的给电子配体得到的产率较低。这些结果进一步展示了咪唑啉配体的“可调节性”价值。
    DOI:
    10.1039/b407743c
  • 作为试剂:
    描述:
    氧化苯乙烯对碘苯甲酸乙酯 在 NiBr2*diglyme 、 2,4,5,6-四(9H-咔唑-9-基)异酞腈三乙胺 、 magnesium chloride 、 (S,S)-2,8-diisopropyl-5,5-dimethyl-2,3,5,6,7,8-hexahydro-4H-1,3a,6a,9-tetraazacyclopenta[e]azulen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24.0h, 以86%的产率得到
    参考文献:
    名称:
    Ni/光氧化还原催化的苯乙烯氧化物与芳基碘化物的对映选择性交叉电偶联
    摘要:
    报道了一种 Ni/光氧化还原催化的氧化苯乙烯和芳基碘化物的对映选择性还原偶联。该反应通过立体收敛机制从外消旋环氧化物中获得对映体富集的 2,2-二芳基醇。对 29 种生物恶唑啉 (BiOx) 和联咪唑啉 (BiIm) 配体的多元线性回归 (MVLR) 分析表明,对映选择性与配体的电子特性相关,更多的供电子配体提供更高的 ee。进行了实验和计算机理研究,支持还原消除是对映决定的假设,并且配体的电子特性通过改变过渡态结构沿反应坐标的位置来影响对映选择性。
    DOI:
    10.1021/jacs.1c08105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同类化合物

(4-苄基-2-甲基-4-nitrodecahydropyrido〔1,2-a][1,4]二氮杂) (4-己基-2-甲基-4-nitrodecahydropyrido〔1,2-a][1,4]二氮杂) 高哌嗪-1,4-双(2-乙磺酸) 高哌嗪 苏沃雷生中间体3 胍1,5-二氮杂二环(5.4.0)十一烷 环丁基(1,4-二氮杂环庚-1-基)甲酮 新型Β内酰胺酶抑制剂WTM-12-00A(NEW) 叔-丁基6,6-二氟-1,4-重氮基庚环-1-甲酸基酯 十氢吡嗪并[1,2-d][1,4]二氮杂卓 六氢-1-(4-哌啶基)-5H-1,4-二氮杂卓-5-酮 六氢-1,4-二[2-(4-吡啶基)乙基]-1H-1,4-二氮杂卓 六氢-1,4-二[2-(2-吡啶基)乙基]-1H-1,4-二氮杂卓 六氢-1,2,2,7,7-五甲基-1H-1,4-二氮杂卓 二氢-吡啶并[1,2-A][1,4]二噁杂英 二乙基3,3'-(1,4-二氮杂环庚-1,4-二基)二丙酸酯 二-叔-丁基6-氧亚基-1,4-重氮基庚环-1,4-二甲酸基酯 [1,4]二氮杂环庚烷-6-胺 [1,4]二氮杂烷-1-羧酸叔丁酯盐酸盐 NACUBACTAM中间体2 N-甲基高哌嗪盐酸盐 N-甲基高哌嗪 N-乙氧羰基高哌嗪 N-丁基高哌嗪 N-丁基-7,8,9,10-四氢-6H-环庚三烯并[b]喹啉-11-胺盐酸(1:1) N-[3-(3,4,5,7,8,9,10,10a-八氢吡啶并[1,2-a][1,4]二氮杂卓-2(3H)-基)丙基]-胍 N-[2-(1,4-二氮杂环庚烷-1-基)乙基]-N,N-二乙胺 N,N’-二(3-羟基丙基)高哌嗪 N,N-二亚硝基高哌嗪 N,N'-亚丁基脲 N,N'-二甲基四亚甲基硫脲 N(1),N(4)-二-(gamma-氯-beta-羟基丙基)六氢-1,4-二氮杂卓 9-甲基-3,9-二氮杂双环[4.2.1]壬烷-4-酮 9-甲基-3,9-二氮杂双环[4.2.1]壬烷 8-(4-吡啶基)-1,5-二氮杂双环[3.2.1]辛烷 8,9-二氮杂五环[5.4.0.02,6.03,11.04,10]十一烷 7-甲基-1,4-二氮杂烷-1-羧酸叔丁酯 6-羟基甲基-[1,4]二氮杂烷-1-羧酸叔丁酯 6-羟基-1,4-二氮杂烷-1-羧酸叔丁酯 6-甲基-3,6-二氮杂双环[3.2.0]庚烷 6-甲基-1,7-二氮杂双环[4.1.0]庚烷 6-甲基-1,4-二氮杂环庚烷 6-环丁基-3,6-二氮杂双环[3.2.1]-2-辛酮 6-氟-1,4-二氮杂环庚烷 6-Boc-3,6-二氮杂双环[3.2.0]庚烷 6,6-二氟-1,4-二氮杂环庚烷 5-甲基-1,4-二氮杂环庚烷-1-甲酰基叔丁酯 5-甲基-1,4-二氮杂环庚烷 5-乙基-1,3-二氮杂环庚-2,4,7-三酮 4-苄基-1-{[6-(三氟甲基)-3-吡啶基]甲基}-1,4-二氮杂环庚-5-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