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E)-5-methyl-2-tert-butyl-1,3-dioxane | 34067-11-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E)-5-methyl-2-tert-butyl-1,3-dioxane
英文别名
——
(E)-5-methyl-2-tert-butyl-1,3-dioxane化学式
CAS
34067-11-3
化学式
C9H18O2
mdl
——
分子量
158.241
InChiKey
JKFYNAIRKZYRNO-OCAPTIKF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04
  • 重原子数:
    11.0
  • 可旋转键数:
    0.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1.0
  • 拓扑面积:
    18.46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2.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Origin of stereofacial selectivity in electrophilic additions to methylenecyclohexanes and methylenedioxanes. A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y
    摘要:
    对亚甲基环己烷和 5-亚甲基-1,3-二氧六环体系进行的加成反应研究和 ab initio 计算表明,两个电子因素有助于环氧化和二亚胺还原的立体选择性。这两个因素分别是:HOMO 相对于双键两个面的空间各向异性(这是两个分子共有的),这可能是表现出的整体轴向立体选择性的原因;由氧原子引起的亚甲基二氧杂环己烷静电势场的类似各向异性;这也有利于可极化亲电物种从轴向进行攻击。HOMO 的各向异性源于周面 β C-H σ 键和对立的 β C-O 或 C-C σ 键对 HOMO 的贡献存在重要的拓扑差异。环己烷和二氧杂环烷体系的催化还原过程具有赤道面选择性,似乎主要受立体效应的影响。
    DOI:
    10.1039/a800999f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Ishiyama, Jun-ichi; Senda, Yasuhisa; Imaizumi, Shin, Journal of the Chemical Society. Perkin transactions II, 1982, p. 71 - 76
    作者:Ishiyama, Jun-ichi、Senda, Yasuhisa、Imaizumi, Shin
    DOI:——
    日期:——
  • Cai, Jiaqiang; Davies, Alwyn G.; Schiesser, Carl H., Journal of the Chemical Society. Perkin transactions II, 1994, # 6, p. 1151 - 1156
    作者:Cai, Jiaqiang、Davies, Alwyn G.、Schiesser, Carl H.
    DOI:——
    日期:——
  • Origin of stereofacial selectivity in electrophilic additions to methylenecyclohexanes and methylenedioxanes. A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study
    作者:John Hudec、Jerry Huke、John W. Liebeschuetz
    DOI:10.1039/a800999f
    日期:——
    Addition reaction studies and ab initio calculations on methylenecyclohexane and 5-methylene-1,3-dioxane systems suggest that two electronic factors contribute to the stereoselectivity of epoxidation and diimide reduction. These are respectively the spatial anisotropy of the HOMO with respect to the two faces of the double bond, common to both molecules, which is likely to be responsible for the overall axial stereofacial selectivity exhibited, and a similar anisotropy in the electrostatic potential field of the methylenedioxane caused by the oxygens; which also favours attack from an axial direction by polarisable electrophilic species. The anisotropy of the HOMO arises from the important topological difference between the contributions made to the HOMO by the periplanar β C–H σ bonds and opposing β C–O or C–C σ bonds. Catalytic reduction proceeds with equatorial face selectivity for both the cyclohexane and the dioxane systems and appears to be governed largely by steric effects.
    对亚甲基环己烷和 5-亚甲基-1,3-二氧六环体系进行的加成反应研究和 ab initio 计算表明,两个电子因素有助于环氧化和二亚胺还原的立体选择性。这两个因素分别是:HOMO 相对于双键两个面的空间各向异性(这是两个分子共有的),这可能是表现出的整体轴向立体选择性的原因;由氧原子引起的亚甲基二氧杂环己烷静电势场的类似各向异性;这也有利于可极化亲电物种从轴向进行攻击。HOMO 的各向异性源于周面 β C-H σ 键和对立的 β C-O 或 C-C σ 键对 HOMO 的贡献存在重要的拓扑差异。环己烷和二氧杂环烷体系的催化还原过程具有赤道面选择性,似乎主要受立体效应的影响。
查看更多

表征谱图

  • 氢谱
    1HNMR
  • 质谱
    MS
  • 碳谱
    13CNMR
  • 红外
    IR
  • 拉曼
    Raman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cnmr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 峰位数据
  • 峰位匹配
  • 表征信息
Shift(ppm)
Intensity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Assign
Shift(ppm)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测试频率
样品用量
溶剂
溶剂用量
查看更多图谱数据,请前往“摩熵化学”平台

同类化合物

(2S,4aR,5S,8R,8aR)-8-乙基-4a,5-二羟基-六氢-2H-2,5-环氧色素-4(3H)-酮 阿斯利多 锗(II)氯化二噁烷络合物 试剂5-Methyl-5-propargyloxycarbonyl-1,3-dioxane-2-one 螺二醇 螺[环丙烷-1,7'-[2,3]二氧杂双环[2.2.1]庚烷] 螺[3,6-二氧杂双环[3.1.0]己烷-2,4'-咪唑烷] 薰衣草恶烷 苯乙醛 1,3-丙烷二基缩醛 脱水莫诺苷元 硫脲与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烷-3,9-丙二胺和缩水甘油丁醚的反应产物 硝溴生 盐酸大观霉素 盐酸1,4-二恶烷 甲基 2,3-脱水-beta-D-呋喃核糖苷 甘油缩甲醛 溴化[5-(羟甲基)-2-苯基-1,3-二噁烷-5-基]-N,N,N-三甲基甲铵 溴[4-(1,3-二恶烷-2-基)苯基]镁 溴[3-(1,3-二恶烷-2-基)苯基]镁 溴[2-(1,3-二恶烷-2-基)苯基]镁 溴-1,4-二氧六环复合物 氯甲基聚苯乙烯 敌噁磷 戊氧氯醛 对二恶烷-2,6-二甲醇 奇烯醇霉素 大观霉素 埃玛菌素 吡啶,2-(1,3-二噁烷-2-基)- 反式-5-溴-4-苯基-[1,3]二恶烷 反式-2,5-双-(羟甲基)-1,4-二恶烷 双(4-乙基亚苯基)山梨醇 六氢[1,4]二恶英并[2,3-b]-1,4-二恶英 六氢-2,4,4,7-四甲基-4H-1,3-苯并二氧杂环己 全氟(2-氧代-3,6-二甲基-1,4-二恶烷) 亚苄基-2,2-双(氧基甲基)丙酸 二苯并[b,e][1,4]二噁英,4a,5a,9a,10a-四氢-,溴化氯化(1:2:6) 二苯并[b,e][1,4]二噁英,4a,5a,9a,10a-四氢-,溴化氯化(1:2:5) 二聚丁醇醛 二甲基二恶烷 二甲基2,4:3,5-二-O-亚甲基-D-葡萄糖二酸 二甲基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烷-3,9-二羧酸酯 二甲基-1,4-二恶烷 二甘醇酐 二环[3.1.0]己烷-3-酮,4-亚甲基-1-(1-甲基乙基)-,肟 二氯硼烷二氧六环 二氧六环-d8 二氢壮观霉素 二恶烷 二噁烷甘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