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aphthalene-2-sulfonyl)-imidophosphoric acid trimethyl ester | 17436-31-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aphthalene-2-sulfonyl)-imidophosphoric acid trimethyl ester
英文别名
N-Trimethoxyphosphoranyliden-naphthyl-(2)-sulfonsaeureamid;(Naphthalin-2-sulfonyl)-imidophosphorsaeure-trimethylester
(naphthalene-2-sulfonyl)-imidophosphoric acid trimethyl ester化学式
CAS
17436-31-6
化学式
C13H16NO5PS
mdl
——
分子量
329.313
InChiKey
MVFUREQKJGJKBB-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41
  • 重原子数:
    21.0
  • 可旋转键数:
    5.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3
  • 拓扑面积:
    74.19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5.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naphthalene-2-sulfonyl)-imidophosphoric acid trimethyl ester 在 sodium hydroxide 作用下, 以 为溶剂, 反应 0.33h, 以80%的产率得到dimethyl 2-naphthylsulfonylamidophosphate
    参考文献:
    名称:
    能量从单重态转移到磺酰氨基磷酸盐对Eu3 +和Tb3 +发光的敏化作用
    摘要:
    一系列稳定的镧系元素络合物Na [Ln(L)4 ](Ln = La 3+,Eu 3+,Gd 3+,Tb 3+合成了L =二甲基(4-甲基苯基磺酰基)氨基磷酸酯和二甲基-2-萘磺酰基酰胺基磷酸酯。这些化合物的特征在于在293和77 K时的单晶X射线衍射,IR,吸收和发射光谱。与Ln配合物中分子内能量转移过程中配体三重态的通常和众所周知的显性作用相反,在具有磺酰氨基磷酸酯配体的这一特殊的新型Ln化合物中,有力的实验和详细的理论证据表明,配体的第一激发单重态起着主导作用。在Tb 3+的情况下7 F 5能级扮演的角色的重要性显示了此过程中的化合物。能量转移速率的理论方法已成功地应用于实验数据的合理化。Eu(5 D J,5 L J,5 G J)和Tb(5 D J,5 G J,5 L J,5 H J,5 F J,5 I J)首次包含在计算中。同时考虑了多极机制和交换机制。实验强度参数(Ω λ),发射寿命(τ),辐射(A弧度)和非辐射(A
    DOI:
    10.1002/chem.201603767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能量从单重态转移到磺酰氨基磷酸盐对Eu3 +和Tb3 +发光的敏化作用
    摘要:
    一系列稳定的镧系元素络合物Na [Ln(L)4 ](Ln = La 3+,Eu 3+,Gd 3+,Tb 3+合成了L =二甲基(4-甲基苯基磺酰基)氨基磷酸酯和二甲基-2-萘磺酰基酰胺基磷酸酯。这些化合物的特征在于在293和77 K时的单晶X射线衍射,IR,吸收和发射光谱。与Ln配合物中分子内能量转移过程中配体三重态的通常和众所周知的显性作用相反,在具有磺酰氨基磷酸酯配体的这一特殊的新型Ln化合物中,有力的实验和详细的理论证据表明,配体的第一激发单重态起着主导作用。在Tb 3+的情况下7 F 5能级扮演的角色的重要性显示了此过程中的化合物。能量转移速率的理论方法已成功地应用于实验数据的合理化。Eu(5 D J,5 L J,5 G J)和Tb(5 D J,5 G J,5 L J,5 H J,5 F J,5 I J)首次包含在计算中。同时考虑了多极机制和交换机制。实验强度参数(Ω λ),发射寿命(τ),辐射(A弧度)和非辐射(A
    DOI:
    10.1002/chem.20160376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Kirsanow; Schewtschenko, Zhurnal Obshchei Khimii, 1954, vol. 24, p. 474,482,882,883;engl.Ausg.S.483,490,879,880
    作者:Kirsanow、Schewtschenko
    DOI:——
    日期:——
  • Shevchenko,V.I. et al., Journal of general chemistry of the USSR, 1965, vol. 35, p. 1229 - 1231
    作者:Shevchenko,V.I. et al.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