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2,2,3r,4,4-hexamethyl-phosphetane 1c-oxide | 33530-51-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2,2,3r,4,4-hexamethyl-phosphetane 1c-oxide
英文别名
(1s,3s)-1,2,2,3,4,4-hexamethylphosphetane 1-oxide;1,2,2,3,4,4-hexamethylphosphetane 1-oxide;1,2,2,3,4,4-hexamethylphosphetane-1-oxide;1,2,2,3r,4,4-hexamethyl-phosphetane 1c-oxide
1,2,2,3r,4,4-hexamethyl-phosphetane 1c-oxide化学式
CAS
33530-51-7
化学式
C9H19OP
mdl
——
分子量
174.223
InChiKey
VZDDSVNSOUGNBM-DGFRNANF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263.7±7.0 °C(Predicted)
  • 密度:
    0.93±0.1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19
  • 重原子数:
    11.0
  • 可旋转键数:
    0.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1.0
  • 拓扑面积:
    17.07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1.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将甲基膦作为多功能 PIII/PV 氧化还原有机催化剂进行基准测试
    摘要:
    PIII/PV 氧化还原循环最近已成为一种有价值的策略,可最大限度地减少膦介导反应产生的化学废物,并实现不对称转化。在本文中,我们通过设计一系列多样化功能化、富电子桥头氧化膦,详细介绍了我们对该领域的贡献,其结构特征使其非常适合 PIII/PV 氧化还原有机催化。它们的催化性能已在各种模型反应中进行了评估,包括维蒂希或施陶丁格反应,以及活化烯烃和丙二烯的还原。对于每种情况,我们都与现有催化剂进行了比较分析,以证明甲基膦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DOI:
    10.1002/adsc.202400468
  • 作为产物:
    描述:
    2,4,4-三甲基-2-戊烯 在 aluminum (III) chloride 、 三氯化磷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乙醚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4.75h, 生成 1,2,2,3r,4,4-hexamethyl-phosphetane 1c-oxide
    参考文献:
    名称:
    PIII / PV = O催化N-官能化氮杂环杂环化合物的级联合成。
    摘要:
    报道了一种有机催化方法,用于模块化合成各种N-芳基和N-烷基氮杂杂环(吲哚,羟吲哚,苯并咪唑和喹喔啉二酮)。该方法采用小环有机磷基催化剂(1,2,2,3,4,4-六甲基膦烷P-氧化物)和氢化硅烷还原剂通过顺序的分子间还原性CN交联来驱动邻官能化硝基芳烃转化成氮杂杂环与硼酸偶联,然后进行分子内环化。该方法能够从容易获得的结构单元快速构建氮杂杂环,包括针对N取代的苯并咪唑和喹喔啉二酮的区域特异性方法。
    DOI:
    10.1002/anie.201914851
  • 作为试剂:
    描述:
    4-硝基甲苯苯硼酸1,2,2,3r,4,4-hexamethyl-phosphetane 1c-oxide苯硅烷 作用下, 以 间二甲苯 为溶剂, 反应 4.0h, 以72%的产率得到4-甲基-N-苯基苯胺
    参考文献:
    名称:
    PIII/PV=O催化下硝基芳烃和硼酸的分子间还原C-N交叉偶联
    摘要:
    报道了一种通过分子间 CN 偶联合成芳基和杂芳基胺的主要基团催化方法。该方法采用基于小环有机磷的催化剂(1,2,2,3,4,4-六甲基膦烷)和末端氢硅烷还原剂(苯基硅烷)来驱动硝基(杂)芳烃与硼酸的还原性分子间偶联。展示了在构建 Csp2-N(来自芳基硼酸)和 Csp3-N 键(来自烷基硼酸)中的应用;该反应在 Csp3-N 键形成方面是立体有择的。该方法构成了一条从现成的构件到有价值的含氮产品的新途径,与现有催化 CN 偶联方法在范围和化学选择性方面具有互补性。
    DOI:
    10.1021/jacs.8b10769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Organophosphorus‐Catalyzed Deoxygenation of Sulfonyl Chlorides: Electrophilic (Fluoroalkyl)sulfenylation by P <sup>III</sup> /P <sup>V</sup> =O Redox Cycling
    作者:Avipsa Ghosh、Morgan Lecomte、Shin‐Ho Kim‐Lee、Alexander T. Radosevich
    DOI:10.1002/anie.201813919
    日期:2019.2.25
    lyzed deoxygenative O‐atom transfer from sulfonyl chlorides is reported. This C−S bond‐forming reaction is catalyzed by a readily available small‐ring phosphine (phosphetane) in conjunction with a hydrosilane terminal reductant to afford a general entry to sulfenyl electrophiles, including valuable trifluoromethyl, perfluoroalkyl, and heteroaryl derivatives that are otherwise difficult to access. Mechanistic
    报道了一种通过有机催化的磺酰氯转移O-原子进行亲电亚磺酰化的方法。这种C-S键形成反应由易于获得的小环膦(环丁烷)与氢硅烷末端还原剂共同催化,可普遍进入亚基亲电子试剂,包括有价值的三甲基,全氟烷基和杂芳基衍生物,而这些原本很难做到的访问。机理研究表明,磺酰底物的双重脱氧是通过非循环静态鎓离子的干预而进行的。催化方法代表使用稳定的氧化膦作为预催化剂的操作简单方案,并且具有宽泛的官能团耐受性。
  • First ever observation of the intermediate of phosphonium salt and ylide hydrolysis: P-hydroxytetraorganophosphorane
    作者:Peter A. Byrne、Yannick Ortin、Declan G. Gilheany
    DOI:10.1039/c4cc08644a
    日期:——
    long-postulated intermediate in phosphonium salt and ylide hydrolysis, has been observed and characterised by low temperature NMR, finally definitively establishing its involvement in these reactions. The results require modification of the previously accepted mechanism for ylide hydrolysis: P-hydroxytetraorganophosphorane is generated directly by 4-centre reaction of ylide with water.
    对-羟基四有机烷,在phospho盐和叶立德解中被长期假定的中间体,已经被观察到并通过低温NMR进行了表征,最终确定了它参与了这些反应。结果需要修改以前接受的内酯解机理:对羟基四有机盐直接与内酯发生4中心反应生成P-羟基四有机烷。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顺-二氯双(三乙基膦)铂(II) 阿米福汀二钠 镍,二氯二[三(2-甲基丙基)膦]- 锗烷,1-十二碳烯基三乙基-,(Z)- 银(I)硒氰酸盐 铂(三乙基膦)4 钠二乙基硫代亚膦酸酯 钠二丁基膦基二硫代酸酯 鏻胆碱 酰氨酶 辛基次膦酸 辛基二丁基氧膦 辛基[二(2,4,4-三甲代戊基)]磷烷氧化 苯甲基亚磷酸二乙酯 膦美酸 膦基硫杂酰胺,N-[二(1-甲基乙基)硫膦基]-P,P-二(1-甲基乙基)- 膦二氯化,[3-氯-1-(氯甲基)-3-甲基丁基]- 膦二氯化,[1,2-二氯-2-[(1-甲基乙基)硫代]乙烯基]-,(E)- 膦,(1-甲基-1,2-乙二基)二[二(1-甲基乙基)- 脱叶磷 脱叶亚磷 羰基氯氢[双(2-二-异丙基膦酰基乙基)胺]钌(II) 羰基氯氢[二(2-二环己基膦基乙基)胺]钌(II) 羰基氯氢[二(2-二叔丁基膦乙基)胺]钌(II) 羟基-氧代-十四烷基鏻 磷酸三-(1-甲基-丁-3-烯基酯) 磷羧基硫酸,甲基-,S-丁基O-庚基酯(8CI,9CI) 磷羧基硫酸,甲基-,S-丁基O-己基酯(8CI,9CI) 磷氰酸根硫杂二酰胺(9CI) 磷,三丁基乙烯基-,溴化 磷,1,3-丙二基二[三辛基-,二溴化 碘化铜(I)三甲基亚磷酸络合物 碘化4-氯丁基锌 硫线磷 硫代磷酸二氢S-(2-氨基-2-甲基丙基)酯 硫代磷酸二氢 S-(3-氨基丙基)酯 硫代磷酸三(2-乙基己基)酯 硫代磷酸S-[2-[[3-(乙基氨基)丙基]氨基]乙基]酯 硫代磷酸S-[2-(二乙氧基亚膦酰氨基)乙基]O,O-二乙基酯 硫代磷酸S-[(1-氨基环戊基)甲基]酯 硫代磷酸S-(4-氯-2-丁烯-1-基)O,O-二乙酯 硫代磷酸S-(2,2-二氯乙烯基)O,O-二乙酯 硫代磷酸O-(2-甲氧基乙基)O-甲基S-(2-丙炔基)酯 硫代磷酸O-(2-乙氧基乙基)O-甲基S-(2-丙炔基)酯 硫代磷酸O,O-二甲基S-(2,2,2-三氯乙基)酯 硫代磷酸O,O-二乙基S-(3,4,4-三氟-3-丁烯基)酯 硫代磷酸O,O-二乙基S-(1,2,2-三氯乙基)酯 硫代磷酸3-((2-氨基乙基)氨基)丙硫醇S-酯 硫代磷酸,S-(1,1-二甲基乙基)O,O-二乙酯 硫代磷酸 O,S-二甲基酯钠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