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Mo(15)N(OtBu)3 | 525576-74-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Mo(15)N(OtBu)3
英文别名
——
Mo(15)N(OtBu)3化学式
CAS
525576-74-3
化学式
C12H27MoNO3
mdl
——
分子量
330.285
InChiKey
GDVDAGOCFZRCQD-RCUQKECR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81
  • 重原子数:
    17.0
  • 可旋转键数:
    0.0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1.0
  • 拓扑面积:
    51.48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4.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自由基醇盐 C-O 裂解组装钼/钛 μ-氧配合物
    摘要:
    三配位 Ti(NRAr)3 [R = C(CD3)2(CH3), Ar = C6H3Me2] 通过钠汞齐还原 ClTi(NRAr)3 以 73% 的产率制备,在 TiCl3( THF)3 与 3 当量的 Li(NRAr)(OEt2) 在 TMEDA 存在下。在 TMEDA 存在下,通过用 3 当量的 Li(tBuNPh)(OEt2) 处理 TiCl3(THF)3,类似地制备了 Ti(tBuNPh)3,产率为 75%。Ti(NRAr)3 与 NMo(OtBu)3 在烃溶剂中在 -35 °C 下反应生成一种热不稳定的中间体,公式为 (tBuO)3Mo[μ-N]Ti(NRAr)3,它很容易失去叔丁基自由基并在 25 °C 下异构化。后一个过程的动力学是在 20-60 °C 的温度范围内获得的;该过程表现出干净的一阶行为。获得以下活化参数:ΔH⧧ = 21.4 ± 0.2 kcal mol-1 和
    DOI:
    10.1021/ja960564w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Metathesis of Nitrogen Atoms within Triple Bonds Involving Carbon, Tungsten, and Molybdenum
    摘要:
    ((BuO)-O-t)(3)Mo N 和 W-2(OBut)(6)(M M) 在烃类中反应,通过反应中间体 MoW(OBut)(6)(M M) 形成 Mo-2(OBut)(6)(M M) 和 ((BuO)-O-t)(3)W N。((BuO)-O-t)(3)W N 和 CH3C N-15 在四氢呋喃 (THF) 中于室温下反应,生成 ((BuO)-O-t)(3)W N-15 和 CH3C N 的平衡混合物。((BuO)-O-t)(3)W N 化合物还表现出催化 N-15 原子在 MeC13 N-15 和 PhC N 间重排的能力,生成 MeC13 N 和 PhC N-15 的混合物。通过 C-13{H-1} 核磁共振光谱对涉及 ((BuO)-O-t)(3)W N 和 MeC13 N 在 THF-d(8) 中的 IN 原子退化重排研究发现,反应对丙腈呈一级反应,活化参数估计为 ΔH≠ = 13.4(7) kcal/mol 和 ΔS≠ = -32(2) eu。类似地,((BuO)-O-t)(3)Mo N 和 (CH3CN15)-N≠ 在 THF-d(8) 中加热时也观察到类似反应。该反应在吡啶溶液中受到抑制,且未在二聚体 [((BuMe2SiO)-Me-t)(3)W N]₂ 中观察到。通过密度泛函理论对模型化合物 (MeO)(3)M N 和 CH3C N(M = Mo 和 W)进行计算,研究了反应路径。发现过渡态涉及 M N 和 C N 的 2 + 2 环加成产物,即平面金属杂环丁二烯。此路径与对含 (MeO)(3)W CMe 的炔烃复分解反应的计算结果相似,其中 (MeO)(3)W CMe 模拟了 ((BuO)-O-t)(3)W CBut 的复分解反应。计算还预测,M = Mo 时的过渡态能量显著高于 M = W 时的能量。
    DOI:
    10.1021/ic800391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Molybdenum Complexes that Contain a Calix[6]azacryptand Ligand as Catalysts for Reduction of N<sub>2</sub> to Ammonia
    作者:Lasantha A. Wickramasinghe、Richard R. Schrock、Charlene Tsay、Peter Müller
    DOI:10.1021/acs.inorgchem.8b02903
    日期:2018.12.17
    units point into the cavity above the nitride in 3, whereas the three methoxides on phenyl rings attached to the amido nitrogen atoms point away from the cavity. An analogous [CAC(OMe)3(H)3]Mo(N) complex (9) was prepared in which the three methoxides pointing into the cavity in 3 have been replaced by protons. Its structure differs little from that of 3. The nitride could be protonated in 3 to give
    在Li 3 [CAC(OMe)之间的反应中,制备了[CAC(OMe)6 ] Mo(N)(3,其中[CAC] 3–是衍生自[6]杯芳烃的杯[6]氮杂配体)6 ]和(t -BuO)3 Mo(N)。X射线结构研究表明3具有与[HIPTN 3 N] Mo(N)相似的结构(其中[HIPTN 3 N] 3–为[[3,5-(2,4,6-三异丙基苯基)2 C 6 H 3 NCH 2 CH 2)3 N] 3–)。相对刚性[CAC(OMe)6] 3中的3 –配体形成由24个原子的大环环定义的碗形空腔。在Mo-N酰基-C本位角度〜8°更小的3比在[HIPTN 3 N]的Mo(N)。三个连接单元上的甲醇盐指向3中氮化物上方的腔体,而与酰胺氮原子相连的苯环上的三个甲醇盐指向远离腔体的位置。制备类似的[CAC(OMe)3(H)3 ] Mo(N)络合物(9),其中指向质子3中的空腔的三种甲醇盐已被质子代替。它的结构与
  • Nitrogen Atom Transfer Coupled with Dinitrogen Cleavage and Mo−Mo Triple Bond Formation
    作者:Catalina E. Laplaza、Adam R. Johnson、Christopher C. Cummins
    DOI:10.1021/ja953573y
    日期:1996.1.1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