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bis(dimethylglyoximatodifluoroboryl)cobalt(II) | 26220-72-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bis(dimethylglyoximatodifluoroboryl)cobalt(II)
英文别名
bis(boron difluorodimethylglyoximate)cobaltate(II);CodmgBF2;CoII(dimethylglyoxime-BF2)2;Co(dmgBF2)2;cobaloxime boron fluoride;cobalt(II)(dmgBF2)2;cobalt(2+);(4E,6E,11E,13E)-2,2,9,9-tetrafluoro-5,6,12,13-tetramethyl-1,3,8,10-tetraoxa-4,7,11,14-tetraza-2,9-diboranuidacyclotetradeca-4,6,11,13-tetraene
bis(dimethylglyoximatodifluoroboryl)cobalt(II)化学式
CAS
26220-72-4
化学式
C8H12B2CoF4N4O4
mdl
——
分子量
384.816
InChiKey
YINFEBLKZZBOEG-QIKSMUS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32
  • 重原子数:
    23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1.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
  • 拓扑面积:
    86.4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14

安全信息

  • 包装等级:
    III
  • 危险类别:
    4.1
  • 危险性防范说明:
    P501,P261,P270,P202,P201,P271,P264,P280,P308+P313,P337+P313,P305+P351+P338,P362+P364,P332+P313,P301+P312+P330,P302+P352+P312,P304+P340+P312,P405
  • 危险品运输编号:
    1325
  • 危险性描述:
    H302+H312+H332,H315,H319,H351,H228

SDS

SDS:fa118e8ceeacbc20a831b5a0cce6f21e
查看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bis(dimethylglyoximatodifluoroboryl)cobalt(II)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0.5h, 生成 [(difluoroborylcobaloxime)(triphenylphosphine)]
    参考文献:
    名称:
    Fe/Co协同催化远程去饱和合成不饱和酰胺衍生物
    摘要:
    不饱和酰胺代表天然产物和生物活性分子中常见的官能团,可作为多功能合成构件。在这里,我们报道了一种用于合成远端不饱和酰胺衍生物的铁(II)/钴(II)双催化系统。该转化通过铁氮烯介导的 1,5-氢原子转移 (1,5-HAT) 机制进行。随后,自由基中间体在钴肟催化剂的作用下从邻位亚甲基中夺取氢原子,在温和的条件下有效地生成β,γ-或γ,δ-不饱和酰胺衍生物。共介 HAT 的效率可以通过改变不同的辅助设备来调整,突出了该协议的通用性。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去饱和方案还适合实际的可扩展性,能够合成不饱和氨基甲酸酯和脲,它们可以很容易地转化为各种有价值的分子。
    DOI:
    10.1021/jacs.3c14481
  • 作为产物:
    描述:
    三氟化硼乙醚 、 CoII(dimethylglyoxime)2乙醚 为溶剂, 生成 bis(dimethylglyoximatodifluoroboryl)cobalt(II)
    参考文献:
    名称:
    区分分子电催化过程中瞬态非均质材料的沉积,腐蚀和剥离†
    摘要:
    理解分子氢放出电催化剂的行为通常具有挑战性,因为次级异质材料会在还原性电极极化过程中形成并有助于催化作用。在这里,我们使用电化学石英晶体微量天平来询问就地形成的次要异质材料在乙腈电解质中,用质子和二氟硼烷基桥连的二甲基乙二肟钴催化剂制氢。分子预催化剂的有害质子化反应导致形成瞬态非均质材料,并且分子钴肟肟前体的结构影响电势依赖性和沉积动力学以及非均质材料从电极表面的损失。电解质中酸的强度(需要作为H 2的质子源)如多步极化研究中所揭示的,也有助于非均质材料的稳定性和腐蚀速率。总体而言,这些结果支持电沉积,质子驱动(化学)腐蚀和阳极(电化学)剥离的相互作用,影响催化活性和在催化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瞬态非均质材料的行为。
    DOI:
    10.1039/c9dt00584f
  • 作为试剂:
    描述:
    1-叔丁基-4-丙基苯二氯乙酸bis(dimethylglyoximatodifluoroboryl)cobalt(II) 、 3,6‐di‐tert‐butyl‐9‐(4‐fluoro‐2,6‐dimethylphenyl)‐10‐phenylacridin‐10‐ium tetrafluoroborate 、 作用下, 以 乙腈 为溶剂, 反应 8.0h, 以82%的产率得到4-叔丁基苯丙酮
    参考文献:
    名称:
    由双重有机光氧化还原和钴催化实现的均苄基氧化
    摘要:
    在更活化的苄基 C(sp3)-H 键存在的情况下激活脂肪族 C(sp3)-H 键通常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即使不是不可能的任务。在本文中,我们表明,可以使用双有机光氧化还原/钴催化,利用苄基 C(sp3)-H 键的反应性来实现高苄基位置的反应性。通过两部分催化系统,烷基芳烃进行脱氢,然后进行反马尔科夫尼科夫瓦克型氧化,生成苄基酮产品。这种正式的均苄氧化是在不使用导向基团的情况下以高原子经济性完成的;实现传统上需要多次化学转化的有价值的反应性。
    DOI:
    10.1021/jacs.0c04422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一种低阻聚剂的丙烯酸酯合成方法
    申请人:浙江卫星石化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号:CN111018711A
    公开(公告)日:2020-04-17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阻聚剂的丙烯酸酯合成方法,在至少一种阻聚剂存在下,以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和相应的醇为原料,在酸性催化剂的作用下直接酯化合成相应的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反应过程中向反应器内通入空气,将反应生成的水带出反应器;反应一段时间后,酯化反应液过滤除去催化剂,经碱洗和水洗得到产品丙烯酸酯或甲基丙烯酸酯;所述阻聚剂为复配阻聚剂,所述复配阻聚剂包括钴肟氟化硼配合物和酚类化合物。本发明通过采用复配型阻聚剂,可将阻聚剂的用量降低至5~20ppm,且对反应器内的含氧量高低没有要求,适于工业化生产应用,可满足客户对于低阻聚剂含量的丙烯酸酯类产品需求,减少了后续除阻聚剂的步骤。
  • Cooperative Fe/Co-Catalyzed Remote Desaturation for the Synthesis of Unsaturated Amide Derivatives
    作者:Yanjun Wan、Emmanuel Ramírez、Ayzia Ford、Harriet K. Zhang、Jack R. Norton、Gang Li
    DOI:10.1021/jacs.3c14481
    日期:2024.2.21
    Unsaturated amides represent common functional groups found in natural products and bioactive molecules and serve as versatile synthetic building blocks. Here, we report an iron(II)/cobalt(II) dual catalytic system for the syntheses of distally unsaturated amide derivatives. The transformation proceeds through an iron nitrenoid-mediated 1,5-hydrogen atom transfer (1,5-HAT) mechanism. Subsequently,
    不饱和酰胺代表天然产物和生物活性分子中常见的官能团,可作为多功能合成构件。在这里,我们报道了一种用于合成远端不饱和酰胺衍生物的铁(II)/钴(II)双催化系统。该转化通过铁氮烯介导的 1,5-氢原子转移 (1,5-HAT) 机制进行。随后,自由基中间体在钴肟催化剂的作用下从邻位亚甲基中夺取氢原子,在温和的条件下有效地生成β,γ-或γ,δ-不饱和酰胺衍生物。共介 HAT 的效率可以通过改变不同的辅助设备来调整,突出了该协议的通用性。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去饱和方案还适合实际的可扩展性,能够合成不饱和氨基甲酸酯和脲,它们可以很容易地转化为各种有价值的分子。
  • Catalytic, Sulfur-Free Chain Transfer Agents That Alter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ross-Linked Photopolymers
    作者:Nicholas R. Bagnall、Meredith H. Jones、G. Cole Jernigan、Chase Routt、Lisa C. Dar、Brady T. Worrell
    DOI:10.1021/jacs.3c03811
    日期:2023.7.5
  • Mita, Keisuke, Nippon Kagaku Kaishi
    作者:Mita, Keisuke
    DOI:——
    日期:——
  • Distinguishing deposition, corrosion, and stripping of transient heterogeneous materials during molecular electrocatalysis
    作者:David J. Sconyers、James D. Blakemore
    DOI:10.1039/c9dt00584f
    日期:——
    heterogeneous materials can form during reductive electrode polarization and contribute to catalysis. Here, we use an electrochemical quartz crystal microbalance to interrogate secondary heterogeneous materials formed in situ during hydrogen generation with the proton- and difluoroboryl-bridged dimethylglyoxime cobalt catalysts in acetonitrile electrolyte. Detrimental protonation reactions of the molecular precatalysts
    理解分子氢放出电催化剂的行为通常具有挑战性,因为次级异质材料会在还原性电极极化过程中形成并有助于催化作用。在这里,我们使用电化学石英晶体微量天平来询问就地形成的次要异质材料在乙腈电解质中,用质子和二氟硼烷基桥连的二甲基乙二肟钴催化剂制氢。分子预催化剂的有害质子化反应导致形成瞬态非均质材料,并且分子钴肟肟前体的结构影响电势依赖性和沉积动力学以及非均质材料从电极表面的损失。电解质中酸的强度(需要作为H 2的质子源)如多步极化研究中所揭示的,也有助于非均质材料的稳定性和腐蚀速率。总体而言,这些结果支持电沉积,质子驱动(化学)腐蚀和阳极(电化学)剥离的相互作用,影响催化活性和在催化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瞬态非均质材料的行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