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4Benzyl-piperazin-1-yl)-4-methoxy-phenylamine | 209481-93-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4Benzyl-piperazin-1-yl)-4-methoxy-phenylamine
英文别名
3-(4-Benzyl-piperazin-1-yl)-4-methoxy-phenylamine;3-(4-benzylpiperazin-1-yl)-4-methoxyaniline
3-(4Benzyl-piperazin-1-yl)-4-methoxy-phenylamine化学式
CAS
209481-93-6
化学式
C18H23N3O
mdl
——
分子量
297.4
InChiKey
LPSAEQVQKRCXNC-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481.025±45.00 °C(Press: 760.00 Torr)(predicted)
  • 密度:
    1.156±0.06 g/cm3(Temp: 25 °C; Press: 760 Torr)(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6
  • 重原子数:
    22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3
  • 拓扑面积:
    41.7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4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Sulphonamide derivatives, process for their preparation, and their use as medicaments
    摘要:
    本发明揭示了具有中枢神经系统活性的新型磺酰胺衍生物,其制备过程以及它们作为药物的用途。本化合物的结构式如下(I)或其盐:其中:P为苯并噻吩、苯并噻二唑、喹啉、苯并呋喃或吲哚;A为单键、C1-6烷基或C2-6烯基基团;R1为卤素、C1-6烷基(可选择地被一个或多个卤素原子取代)、C3-6环烷基、COC1-6烷基、C1-6烷氧基、OCF3、羟基、羟基C1-6烷基、羟基C1-6烷氧基、C1-6烷氧基C1-6烷氧基、硝基、氨基、C1-6烷基氨基或C1-6二烷基氨基、氰基,或R1为苯基、萘基;n为0、1、2、3、4、5或6;R2为氢、C1-6烷基或C1-6烷基芳基或R2与R3连接形成(CH2)2或(CH2)3基团;R3为R5基团或与R5共同形成(CH2)2O或(CH2)3O基团,或R3与R2连接形成(CH2)2或(CH2)3基团;R4为N-哌嗪环,可选择地被C1-6烷基取代;R5为氢、卤素、C1-6烷基、C3-6环烷基、COC1-6烷基、C1-6烷氧基、羟基、羟基C1-6烷基、羟基C1-6烷氧基、C1-6烷氧基C1-6烷氧基、硝基、三氟甲基、氰基或芳基。
    公开号:
    US06599904B2
  • 作为产物:
    描述:
    N,N-双(2-氯乙基)苯甲胺 在 potassium iodide 、 tin(ll) chloride 作用下, 以 乙醇乙腈 为溶剂, 反应 171.0h, 生成 3-(4Benzyl-piperazin-1-yl)-4-methoxy-phenylamine
    参考文献:
    名称:
    具有有效抗疟活性的口服生物可用哌嗪替代4(1 H)-喹诺酮类药物的设计与合成:结构-活性和结构-性质关系研究
    摘要:
    在过去的10至15年中,疟疾死亡人数一直在减少,自2000年以来,全球死亡率下降了47%。尽管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使用基于青蒿素的联合疗法(ACTs)来对抗疟疾,青蒿素耐药菌株的出现突显了开发新的抗疟药的需要。已经报道了历史上抗疟疾ICI 56,780的近期体内功效改善,但是,由于其较差的溶解度和快速的耐药性,该化合物需要进一步优化。一系列含哌嗪的4(1 H利用结构-活性关系(SAR)和结构-性质关系(SPR)研究开发了溶解度大大提高的喹诺酮类药物。此外,选择了有前途的化合物用于体内筛选研究,以缩小选择范围以进行体内汤普森测试。最后,在常规汤普森试验中,两种含哌嗪的4(1 H)-喹诺酮类药物具有治愈作用,并且还表现出了针对寄生虫肝脏阶段的体内活性。
    DOI:
    10.1021/acs.jmedchem.7b00738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EN] SULPHONAMIDE DERIVATIVES, PROCESS FOR THEIR PREPARATION, AND THEIR USE AS MEDICAMENTS<br/>[FR] DERIVES DE SULFAMIDE, PROCEDE DE PREPARATION DE CES DERIVES ET UTILISATION DE CES DERNIERS EN TANT QUE MEDICAMENTS
    申请人:SMITHKLINE BEECHAM PLC
    公开号:WO1998027081A1
    公开(公告)日:1998-06-25
    (EN) Novel sulphonamide derivatives having CNS activity, processes for their preparation and their use as medicaments.(FR) On décrit de nouveaux dérivés de sulfamique ayant une activité sur le système nerveux central (SNC), des procédés de préparation de ces nouveaux composés ainsi que leur utilisation en tant que médicaments.
    (中)描述了具有中枢神经系统活性的新型磺酰胺衍生物,其制备过程以及它们作为药物的用途。
  • SULPHONAMIDE DERIVATIVES, PROCESS FOR THEIR PREPARATION, AND THEIR USE AS MEDICAMENTS
    申请人:SMITHKLINE BEECHAM PLC
    公开号:EP0946539A1
    公开(公告)日:1999-10-06
  • US6423717B1
    申请人:——
    公开号:US6423717B1
    公开(公告)日:2002-07-23
  • US6599904B2
    申请人:——
    公开号:US6599904B2
    公开(公告)日:2003-07-29
  • Design and Synthesis of Orally Bioavailable Piperazine Substituted 4(1<i>H</i>)-Quinolones with Potent Antimalarial Activity: Structure–Activity and Structure–Property Relationship Studies
    作者:Raghupathi Neelarapu、Jordany R. Maignan、Cynthia L. Lichorowic、Andrii Monastyrskyi、Tina S. Mutka、Alexis N. LaCrue、Lynn D. Blake、Debora Casandra、Sherwin Mashkouri、Jeremy N. Burrows、Paul A. Willis、Dennis E. Kyle、Roman Manetsch
    DOI:10.1021/acs.jmedchem.7b00738
    日期:2018.2.22
    develop new antimalarial drugs. Recent in vivo efficacy improvements of the historical antimalarial ICI 56,780 have been reported, however, with the poor solubility and rapid development of resistance, this compound requires further optimization. A series of piperazine-containing 4(1H)-quinolones with greatly enhanced solubility were developed utilizing structure–activity relationship (SAR) and structure–property
    在过去的10至15年中,疟疾死亡人数一直在减少,自2000年以来,全球死亡率下降了47%。尽管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使用基于青蒿素的联合疗法(ACTs)来对抗疟疾,青蒿素耐药菌株的出现突显了开发新的抗疟药的需要。已经报道了历史上抗疟疾ICI 56,780的近期体内功效改善,但是,由于其较差的溶解度和快速的耐药性,该化合物需要进一步优化。一系列含哌嗪的4(1 H利用结构-活性关系(SAR)和结构-性质关系(SPR)研究开发了溶解度大大提高的喹诺酮类药物。此外,选择了有前途的化合物用于体内筛选研究,以缩小选择范围以进行体内汤普森测试。最后,在常规汤普森试验中,两种含哌嗪的4(1 H)-喹诺酮类药物具有治愈作用,并且还表现出了针对寄生虫肝脏阶段的体内活性。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