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PdClMe(2,9-dimethyl-1,10-phenanthroline) | 115259-09-1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PdClMe(2,9-dimethyl-1,10-phenanthroline)
英文别名
——
PdClMe(2,9-dimethyl-1,10-phenanthroline)化学式
CAS
115259-09-1
化学式
C15H15ClN2Pd
mdl
——
分子量
365.171
InChiKey
DMTNAQUBOXGYRO-UHFFFAOYSA-M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PdClMe(2,9-dimethyl-1,10-phenanthroline) 在 C2H4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以80%的产率得到PdClMe(2,9-dimethyl-1,10-phenanthroline)(C2H4)
    参考文献:
    名称:
    钯(II)五配位烯烃配合物的合成与表征。(2,9-二甲基-1,10-菲咯啉)(马来酸酐)甲基氯钯的丙酮溶剂化物的分子结构
    摘要:
    DOI:
    10.1021/om00118a058
  • 作为产物:
    描述:
    在 CH2CHCN 作用下, 以 氯仿 为溶剂, 生成 PdClMe(2,9-dimethyl-1,10-phenanthroline)
    参考文献:
    名称:
    关于五坐标三角-双锥体钯(II)物种的稳定化。(2,9-二甲基-1,10-菲咯啉)甲基氯钯(II)的晶体结构
    摘要:
    讨论了NN'螯合物的空间要求在稳定三角-双锥体[Pd(NN')(烯烃)RX]配合物中的作用。已经确定了前体(2,9-二甲基-1,10,菲咯啉)甲基氯钯(II)(1a)的晶体结构。该分子采用明显扭曲的方平面配位几何形状,以适应配位平面中的拥挤情况。最明显的变形涉及配位的甲基和二甲基菲咯啉分子,其平均平面在配位平面外39.3°。CO已准备好插入1a的PdMe键中得到酰基衍生物。通过随后摄取烯烃形成五配位酰基衍生物也说明了N = N′配体的空间效应的重要性。
    DOI:
    10.1016/0022-328x(91)83107-f
  • 作为试剂:
    描述:
    异己烯PdClMe(2,9-dimethyl-1,10-phenanthroline)四(3,5-二(三氟甲基)苯基)硼酸钠 作用下, 以 氘代氯仿 为溶剂, 反应 3.0h, 以84%的产率得到2-甲基-2-戊烯
    参考文献:
    名称:
    钯催化的链烯烃异构化
    摘要:
    我们报告了末端和内部烯烃的钯催化链运行异构化的方法。使用空气稳定的2,9-二甲基菲咯啉-钯催化剂与NaBAr 4助催化剂结合,可在-30至20°C的条件下将烯烃转化为最稳定的双键异构体。甲硅烷基烯醇醚易于由甲硅烷基化的烯丙醇形成。氟化取代基与反应条件相容,从而可以合成氟烯酸酯。可以以克为单位使用低至0.05%的催化剂负载量。
    DOI:
    10.1039/c7cc04953f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Cationic platinum(II) - or palladium(II)-carbyl complexes and unsaturated substrates: a facile way to C-C bond formation
    作者:Vicenzo De Felice、Maria E. Cucciolito、Augusto De Renzi、Francesco Ruffo、Diego Tesauro
    DOI:10.1016/0022-328x(94)05294-l
    日期:1995.5
    η3 coordination, except in the reaction of alkenes with Pd(II) complexes. In this case, a free R-substituted alkene is produced via a relatively fast β-elimination process from a Pd-alkyl intermediate. Different regiochemistries are detected in the reaction between monosubstituted olefins (propene or styrene) and homologous Pt and Pd complexes. The Pt-C bond is always formed with the terminal unsubstituted
    烯烃,炔烃,1,2-和1,3-二烯与[MR(NN)(MeCN)] +(M = Pt或Pd; R =烃基; N = N =二齿氮配体)反应生成R-取代的衍生物。将有机片段通常在η保持在属环境中1或η 3协调,除在用Pd烯烃的反应(II)复合体。在这种情况下,通过相对快速的β-消除过程由Pd-烷基中间体产生游离的R-取代的烯烃。在单取代的烯烃(丙烯苯乙烯)与同源的Pt和Pd络合物之间的反应中检测到不同的区域化学。Pt-C键始终与末端未取代的烯烃碳形成,而对于内部碳,尤其是在被Pd物种观察到被苯基取代的情况下,尤其倾向于内部碳。中性[MClR(NN)]的反应性明显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当M = Pt时,不饱和有机底物通常会添加到属中,从而提供相当稳定的tbp五配位络合物。
  • Deciphering the Olefin Isomerization-Polymerization Paradox of Palladium(II) Diimine Catalysts: Discovery of Simultaneous and Independent Pathways of Olefin Isomerization and Living Polymerization
    作者:Dung Nguyen、Shengguang Wang、Lars C. Grabow、Eva Harth
    DOI:10.1021/jacs.3c01513
    日期:2023.5.3
    palladium center becomes a valid proposal for the activated cationic Pd(II)–diimine complexes. In part two, we examined and validated the simultaneously observed α-olefin isomerization and living polymerization using the cationic Pd(II)–diimine catalyst, which supports the presence of two independent reaction pathways of isomerization and polymerization, respectively. Moreover, the addition of a strong Lewis
    这项工作阐明了在使用 (Pd)(II)-二亚胺催化剂的 α-烯烃聚合中常见的长期无法解释的悖论,其中同时观察到 α-烯烃的异构化和活性聚合。通过对这些复合物的经典机械理解,这种行为通常被忽略并解释为实验错误。在此,我们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全面的机理研究,支持 Pd(II)-二亚胺络合物存在一种新的机理途径。机理研究的第一部分为所提出的机理奠定了基础,其中发现中性 Pd(II)-二亚胺络合物对 α- 烯烃的烯烃异构化表现出中等至良好的催化活性,尽管已确定需要催化剂活化. 广泛的实验和计算研究揭示了二亚胺配体部分解离的可能性,这释放了一个配位点并实现了配位-插入。这一发现意义重大,因为中心两个反应性配位点的共存成为活化阳离子 Pd(II)-二亚胺络合物的有效提议。在第二部分中,我们检查并验证了使用阳离子 Pd(II)-二亚胺催化剂同时观察到的 α-烯烃异构化和活性聚合,该催化剂分别支持异构化和
  • Renzi, Augusto de; Morelli, Giancarlo; Panunzi, Achille, Gazzetta Chimica Italiana, 1987, vol. 117, # 7, p. 445 - 448
    作者:Renzi, Augusto de、Morelli, Giancarlo、Panunzi, Achille、Vitagliano, Aldo
    DOI:——
    日期:——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铁(2+)六氟磷酸盐-1,10-菲咯啉(1:2:3) 钼,四羰基(1,10-亚铁试剂(邻二氮杂菲)-kN1,kN10)-,(OC-6-22)- 钌(2+)高氯酸酯-1,10-亚铁试剂(邻二氮杂菲)(1:2:3) 邻菲罗啉 苯甲酸,4,4'-[2,8-二(1,1-二甲基乙基)-4,10-二氢芘[4,5-D:9,10-D']二咪唑-5,11-二酰基]双- 胶原脯氨酸羟化酶抑制剂-1 石杉碱乙 氯化-1,10-菲咯啉水合物 氯(甘氨酰酸基)(1,10-菲咯啉)铜(II) 新铜试剂 新亚铜灵盐酸 吡嗪并[2,3-f]的[1,10]菲咯啉 吡嗪并[2,3-f][1,10]菲罗啉-2,3-二甲腈 吡喃联氮基[1,2,3,4-lmn][1,10]菲并啉二正离子(8CI,9CI) 双(2-苯并[h]喹啉-C2,N')(乙酰丙酮)合铱(III) 双(2,2-二吡啶)-(5-氨基邻二氮杂菲)双(六氟磷酸)钌 双(1,10-菲罗啉)钯(II)双(六氟磷酸盐) 二苯基1,10-亚铁试剂(邻二氮杂菲)-4,7-二磺酸酯 二氯(1,10-菲咯啉)铜(II) 二氯(1,10-亚铁试剂)铂(II) 二氯(1,10-亚铁试剂)钯(II) 二吡啶并[3,2-a:2',3'-c]吩嗪 二(菲咯啉)(二吡啶并吩嗪)钌(II) 二(氰基)二(1,10-菲咯啉)-铁 二(1,10-菲咯啉)铜 三(1,10-菲咯啉)双(六氟磷酸盐)钴(II) 三(1,10-菲咯啉)三(六氟磷酸盐)钴(III) 三菲咯啉钴(III) 三氟甲基(1,10-菲咯啉)铜(I)[Trifluoromethylator®] 三-(1,10-菲咯啉)钌 三(苯甲酰丙酮酸根)单(邻二氮杂菲)铕(III) 三(二苯甲酰甲烷)单(5-氨基-1,10-菲罗啉)铕(III) 三(1,10-菲咯啉)硫酸铁 丁夫罗林 N-乙基-7,10-二氢-8-硝基-7-氧代-N-乙基-1,10-菲罗啉-3-甲酰胺 N-[4-(苯并[b][1,7]菲并啉-7-基氨基)-3-(甲基氨基)苯基]甲磺酰胺盐酸(1:1) B-1,10-菲罗啉-5-基硼酸 B-1,10-菲罗啉-2-基-硼酸 9-甲酰基-1,10-菲咯啉-2-羧酸 9-溴-1-甲基-1,10-菲咯啉-2-酮 9-氯-1-甲基-1,10-菲咯啉-2-酮 8,15-二去氢-17-甲基-石松定-1(18H)-酮 6-(2-碘苯基)亚氨基-1,10-菲咯啉-5-酮 6,7-二氢-5,8-二甲基二苯并(b,j)(1,10)菲咯啉 6,6'-二氰基-7,7'-二乙氧基-3,3'-(乙烷-1,2-二基)-5,5'-二苯基-2,2'-联-1,8-二氮杂萘 5-醛基-1,10-菲咯啉 5-羧基-1,10-菲罗啉 5-羟基-1,10-菲咯啉 5-硝基邻二氮杂菲-2,9-二羧酸一水合物 5-硝基-6氨基-1,10-邻菲罗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