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
在给予大鼠(2,5-(14)C)-二硝基
哌嗪后,尿液中的两种代谢物被鉴定为3-羟基硝基
吡咯烷和
1-硝基哌嗪酮-(3)。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毒理性
神经毒素 - 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神经毒素
来源:Haz-Map, Information on Hazardous Chemicals and Occupational Diseases
毒理性
致癌活性:亚
硝基化合物1,4-二亚硝基
哌嗪对大鼠的食管、肝脏、鼻腔和前胃有影响;在 mice中影响了肺和肝脏。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毒理性
成年小鼠接受了一年的二硝基
哌嗪治疗,怀孕的母亲在怀孕的第三阶段接受治疗,哺乳期的母亲在分娩后前20天接受治疗。因急性毒性效应导致的死亡在治疗的成年小鼠中占15%,在通过母体接触暴露的小鼠中占57%。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毒理性
肿瘤发生率在通过母体转移暴露的小鼠中较高。处理过的成年小鼠肿瘤出现的潜伏期比对照组短。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毒理性
7-亚硝基
哌嗪的致突变活性在D. ME
LANOGASTER的X连锁隐性致死分析中进行了检测。在所有α-C原子上用甲基基团进行取代可以减少或消除二亚硝基
哌嗪的致突变活性。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
吸收、分配和排泄
在大鼠体内注射了10毫克/69.5微摩尔每千克的(2,5-(14)C)-N,N'-二亚硝基
哌嗪后,1%的放射性以(14)
CO2的形式被呼出,1%通过胆汁排出,大约40%通过尿液排出。
来源:Hazardous Substances Data Bank (HSD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