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CuCTS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CuCTS
英文别名
copper;N'-[(E)-[(2E)-2-[(Z)-[amino(sulfido)methylidene]hydrazinylidene]pentan-3-ylidene]amino]carbamimidothioate
CuCTS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7H12CuN6S2
mdl
——
分子量
307.89
InChiKey
AUXIRQWRRKDKQQ-DVHWKNMOSA-L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15
  • 重原子数:
    16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43
  • 拓扑面积:
    104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6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2,3-戊二酮溶剂黄146 作用下, 以 乙醇 为溶剂, 反应 3.0h, 生成 CuCTS
    参考文献:
    名称:
    鉴定由细胞内活性氧的产生和溶酶体膜通透性介导的双(硫代半脲)铜的抗肿瘤活性的差异
    摘要:
    双(硫代半脲)及其铜(Cu)配合物具有独特的抗肿瘤特性。但是,它们的作用机理仍不清楚。我们检查了十二个双(硫代半氨基甲酮)的结构-活性关系,以阐明有关其抗癌功效的因素。重要的是,在配体主链的二亚胺位置上的烷基取代产生两个不同的基团,即未取代/单取代和二取代的双(硫代半咔唑酮)。这种烷基取代模式控制着它们:(1)Cu II / I氧化还原电势;(2)诱导细胞64的能力铜释放;(3)亲脂性;(4)抗增殖活性。未取代的双(硫代半碳zone酮)类似物乙二醛双(4-甲基-3-硫代半碳zone酮)(GTSM)的有效抗癌铜络合物可生成细胞内活性氧(ROS),并通过非螯合的铜螯合作用而减弱有毒的铜螯合剂四硫代钼酸盐和抗氧化剂N-乙酰-1-半胱氨酸。荧光显微镜显示,Cu(GTSM)的抗癌活性部分归因于溶酶体膜通透性(LMP)。这项研究首次凸显了ROS和LMP在双(硫代半脲酮)的抗癌活性中的作用。
    DOI:
    10.1016/j.jinorgbio.2015.08.010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Gmelin Handbuch der Anorganischen Chemie, Gmelin Handbook: Cu: MVol.B4, 210, page 1913 - 1915
    作者:
    DOI:——
    日期:——
  • Baehr, G.; Schleitzer, E., Zeitschrift fur anorganische Chemie, 1955, vol. 278, p. 136 - 154
    作者:Baehr, G.、Schleitzer, E.
    DOI:——
    日期:——
  • Identification of differential anti-neoplastic activity of copper bis(thiosemicarbazones) that is mediated by intracellular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generation and lysosomal membrane permeabilization
    作者:Christian Stefani、Zaynab Al-Eisawi、Patric J. Jansson、Danuta S. Kalinowski、Des R. Richardson
    DOI:10.1016/j.jinorgbio.2015.08.010
    日期:2015.11
    and disubstituted bis(thiosemicarbazones). This alkyl substitution pattern governed their: (1) CuII/I redox potentials; (2) ability to induce cellular 64Cu release; (3) lipophilicity; and (4) anti-proliferative activity. The potent anti-cancer Cu complex of the unsubstituted bis(thiosemicarbazone) analog, glyoxal bis(4-methyl-3-thiosemicarbazone) (GTSM), generated intracellular reactive oxygen species
    双(硫代半脲)及其铜(Cu)配合物具有独特的抗肿瘤特性。但是,它们的作用机理仍不清楚。我们检查了十二个双(硫代半氨基甲酮)的结构-活性关系,以阐明有关其抗癌功效的因素。重要的是,在配体主链的二亚胺位置上的烷基取代产生两个不同的基团,即未取代/单取代和二取代的双(硫代半咔唑酮)。这种烷基取代模式控制着它们:(1)Cu II / I氧化还原电势;(2)诱导细胞64的能力铜释放;(3)亲脂性;(4)抗增殖活性。未取代的双(硫代半碳zone酮)类似物乙二醛双(4-甲基-3-硫代半碳zone酮)(GTSM)的有效抗癌铜络合物可生成细胞内活性氧(ROS),并通过非螯合的铜螯合作用而减弱有毒的铜螯合剂四硫代钼酸盐和抗氧化剂N-乙酰-1-半胱氨酸。荧光显微镜显示,Cu(GTSM)的抗癌活性部分归因于溶酶体膜通透性(LMP)。这项研究首次凸显了ROS和LMP在双(硫代半脲酮)的抗癌活性中的作用。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