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6-dibenzhydrylanilin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6-dibenzhydrylaniline
英文别名
——
2,6-dibenzhydrylanilin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32H27N
mdl
——
分子量
425.573
InChiKey
PMYZHLPJDQNWIK-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8
  • 重原子数:
    33
  • 可旋转键数:
    6
  • 环数:
    5.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6
  • 拓扑面积:
    26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1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6-dibenzhydrylanilinesodium hexamethyldisilazane 作用下, 以 氯仿甲苯 为溶剂, 反应 36.5h,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NHC)CuH 介导的羰基烯丙基化机理研究:异戊二烯插入、烯丙基化和 β-氢化物消除
    摘要:
    Cu-H 配合物在温和条件下选择性插入不饱和烃的能力使它们成为有价值的多功能催化剂。从未官能化的 1,3-二烯和瞬态铜氢化物直接形成铜烯丙基中间体是升级共轭二烯原料的一种有吸引力的策略。然而,对 Cu-H 催化中的基本基本步骤和关键中间体表征的经验机理研究很少。使用 [(NHC)CuH] 2 (NHC = N-杂环卡宾),我们研究了 NHC 配体对 CuH 催化的羰基烯丙基化的两个关键基本步骤的空间效应:将二烯插入 Cu-H 键以产生 Cu-烯丙基络合物,以及 C- 的形成来自酮和醛的化学计量烯丙基化的 C 键。所得烯丙基和高烯丙基醇盐络合物已通过 NMR 光谱和单晶 X 射线衍射进行了表征。使用可分离的 (NHC)Cu-烯丙基配合物,我们进一步评估了配体大小、羰基底物的电子特性、底物内的配位基团和溶剂对区域选择性、非对映选择性和 C-C 键形成相对速率的作用步。与酮的干净烯丙基化相反,醛
    DOI:
    10.1021/acs.inorgchem.2c03402
  • 作为产物:
    描述:
    三乙基硅烷三氟乙酸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4.0h, 以65%的产率得到2,6-dibenzhydrylaniline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 N-杂环卡宾配体的远程空间取代实现 Cu-H 单体的分离:内部烯烃的化学计量插入和催化硼氢化
    摘要:
    瞬态 Cu-H 单体长期以来一直被用于 Cu-H 催化中的底物插入机制。由于用于系统研究的稳定这些单体中间体的配体仍然有限,因此它们在 Cu-H 聚集体中的作用主要被推断出来。在过去十年中,新的空间要求高的N-杂环卡宾 (NHC) 配体已导致可分离的 Cu-H 二聚体,在某些情况下,可对溶液中的 Cu-H 单体进行光谱表征。我们报告了一种 NHC 配体 IPr*R,它包含CHPh 2和 CPh 3的对位R 基团在配体外围用于分离 Cu-H 单体以插入内部烯烃。尽管 (NHC)CuH 配合物在 Cu-H 催化的氢官能化中普遍应用,但尚未报道这种反应性。从 CHPh 2变为 CPh 3会影响 Cu-H 单体的相对浓度、烯烃插入速率和三取代内烯烃的反应。具体而言,对于 R = CPh 3,单体 (IPr*CPh 3 )CuH 被分离并提供 >95% 的单体(10 mM 在 C 6 D 6中)。相反,对于
    DOI:
    10.1021/jacs.2c0537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α,α′-二芳基亚胺-并二(五亚甲基)吡啶类配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其应用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公开号:CN106432356A
    公开(公告)日:2017-02-22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α,α'‑二芳基亚胺‑2,3:5,6‑并二(五亚甲基)吡啶铁、钴配合物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类配合物的结构式如式Ⅰ。其中R选自甲基、乙基、异丙基、氟、氯、溴的至少一种。其制备方法如下:将式II所示化合物与式III所示化合物以及FeCl2·4H2O或者CoCl2,在醋酸为溶剂的条件下回流反应,得到式I所示的配合物。本发明中α,α'‑二芳基亚胺‑2,3:5,6‑并二(五亚甲基)吡啶铁、钴配合物,在助催化剂甲基铝氧烷、改性甲基铝氧烷作用下,能够高活性的催化乙烯聚合,得到高度线性聚乙烯,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 Isolation of a Cu–H Monomer Enabled by Remote Steric Substitution of a <i>N</i>-Heterocyclic Carbene Ligand: Stoichiometric Insertion and Catalytic Hydroboration of Internal Alkenes
    作者:Timothy G. Carroll、David E. Ryan、Jeremy D. Erickson、R. Morris Bullock、Ba L. Tran
    DOI:10.1021/jacs.2c05376
    日期:2022.8.3
    isolation of a Cu–H monomer for insertion of internal alkenes. This reactivity has not been reported for (NHC)CuH complexes despite their common application in Cu–H-catalyzed hydrofunctionalization. Changing from CHPh2 to CPh3 impacts the relative concentration of Cu–H monomers, rate of alkene insertion, and reaction of a trisubstituted internal alkene. Specifically, for R = CPh3, monomeric (IPr*CPh3)CuH
    瞬态 Cu-H 单体长期以来一直被用于 Cu-H 催化中的底物插入机制。由于用于系统研究的稳定这些单体中间体的配体仍然有限,因此它们在 Cu-H 聚集体中的作用主要被推断出来。在过去十年中,新的空间要求高的N-杂环卡宾 (NHC) 配体已导致可分离的 Cu-H 二聚体,在某些情况下,可对溶液中的 Cu-H 单体进行光谱表征。我们报告了一种 NHC 配体 IPr*R,它包含CHPh 2和 CPh 3的对位R 基团在配体外围用于分离 Cu-H 单体以插入内部烯烃。尽管 (NHC)CuH 配合物在 Cu-H 催化的氢官能化中普遍应用,但尚未报道这种反应性。从 CHPh 2变为 CPh 3会影响 Cu-H 单体的相对浓度、烯烃插入速率和三取代内烯烃的反应。具体而言,对于 R = CPh 3,单体 (IPr*CPh 3 )CuH 被分离并提供 >95% 的单体(10 mM 在 C 6 D 6中)。相反,对于
  • Mechanistic Studies of Carbonyl Allylation Mediated by (NHC)CuH: Isoprene Insertion, Allylation, and β-Hydride Elimination
    作者:Ba L. Tran、Jeremy D. Erickson、Amy L. Speelman、R. Morris Bullock
    DOI:10.1021/acs.inorgchem.2c03402
    日期:2023.1.9
    Cu–H complexes to undergo selective insertion of unsaturated hydrocarbons under mild conditions has rendered them valuable, versatile catalysts. The direct formation of Cu allyl intermediates from unfunctionalized 1,3-dienes and transient Cu hydrides is an appealing strategy for upgrading conjugated diene feedstocks. However, empirical mechanistic studies of the underlying elementary steps and characterization
    Cu-H 配合物在温和条件下选择性插入不饱和烃的能力使它们成为有价值的多功能催化剂。从未官能化的 1,3-二烯和瞬态铜氢化物直接形成铜烯丙基中间体是升级共轭二烯原料的一种有吸引力的策略。然而,对 Cu-H 催化中的基本基本步骤和关键中间体表征的经验机理研究很少。使用 [(NHC)CuH] 2 (NHC = N-杂环卡宾),我们研究了 NHC 配体对 CuH 催化的羰基烯丙基化的两个关键基本步骤的空间效应:将二烯插入 Cu-H 键以产生 Cu-烯丙基络合物,以及 C- 的形成来自酮和醛的化学计量烯丙基化的 C 键。所得烯丙基和高烯丙基醇盐络合物已通过 NMR 光谱和单晶 X 射线衍射进行了表征。使用可分离的 (NHC)Cu-烯丙基配合物,我们进一步评估了配体大小、羰基底物的电子特性、底物内的配位基团和溶剂对区域选择性、非对映选择性和 C-C 键形成相对速率的作用步。与酮的干净烯丙基化相反,醛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3-三苯基甲氨基甲基)吡啶 非马沙坦杂质1 隐色甲紫-d6 隐色孔雀绿-d6 隐色孔雀绿 隐色乙基结晶紫 降钙素杂质10 酸性黄117 酸性蓝119 酚酞啉 酚酞二硫酸钾水合物 萘,1-甲氧基-3-甲基 苯酚,4-(1,1-二苯基丙基)- 苯甲醇,4-溴-a-(4-溴苯基)-a-苯基- 苯甲酸,4-(羟基二苯甲基)-,甲基酯 苯甲基N-[(2(三苯代甲基四唑-5-基-1,1联苯基-4-基]-甲基-2-氨基-3-甲基丁酸酯 苯基双-(对二乙氨基苯)甲烷 苯基二甲苯基甲烷 苯基二[2-甲基-4-(二乙基氨基)苯基]甲烷 苯基{二[4-(三氟甲基)苯基]}甲醇 苯基-二(2-羟基-5-氯苯基)甲烷 苄基2,3,4-三-O-苄基-6-O-三苯甲基-BETA-D-吡喃葡萄糖苷 苄基 5-氨基-5-脱氧-2,3-O-异亚丙基-6-O-三苯甲基呋喃己糖苷 苄基 2-乙酰氨基-2-脱氧-6-O-三苯基-甲基-alpha-D-吡喃葡萄糖苷 苄基 2,3-O-异亚丙基-6-三苯甲基-alpha-D-甘露呋喃糖 膦酸,1,2-乙二基二(磷羧基甲基)亚氨基-3,1-丙二基次氮基<三价氮基>二(亚甲基)四-,盐钠 脱氢奥美沙坦-2三苯甲基奥美沙坦脂 美托咪定杂质28 绿茶提取物茶多酚陕西龙孚 结晶紫 磷,三(4-甲氧苯基)甲基-,碘化 碱性蓝 硫代硫酸氢 S-[2-[(3,3,3-三苯基丙基)氨基]乙基]酯 盐酸三苯甲基肼 白孔雀石绿-d5 甲酮,(反-4-氨基-4-甲基环己基)-4-吗啉基- 甲基三苯基甲基醚 甲基6-O-(三苯基甲基)-ALPHA-D-吡喃甘露糖苷三苯甲酸酯 甲基3,4-O-异亚丙基-2-O-甲基-6-O-三苯甲基吡喃己糖苷 甲基2-甲基-N-{[4-(三氟甲基)苯基]氨基甲酰}丙氨酸酸酯 甲基2,3,4-三-O-苯甲酰基-6-O-三苯甲基-ALPHA-D-吡喃葡萄糖苷 甲基2,3,4-三-O-苄基-6-O-三苯甲基-ALPHA-D-吡喃葡萄糖苷 甲基2,3,4-三-O-(苯基甲基)-6-O-(三苯基甲基)-ALPHA-D-吡喃半乳糖苷 甲基-6-O-三苯基甲基-alpha-D-吡喃葡萄糖苷 甲基(1-trityl-1H-imidazol-4-yl)乙酸酯 甲基 2,3,4-三-O-苄基-6-O-三苯基甲基-ALPHA-D-吡喃甘露糖苷 环丙胺,1-(1-甲基-1-丙烯-1-基)- 溶剂紫9 溴化N,N,N-三乙基-2-(三苯代甲基氧代)乙铵 海涛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