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6,6-dimethyl-2-cis-propenyl-3,5,6,7-tetrahydro-2H-benzofuran-4-on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6,6-dimethyl-2-cis-propenyl-3,5,6,7-tetrahydro-2H-benzofuran-4-one
英文别名
6,6-dimethyl-2-propenyl-3,5,6,7-tetrahydro-2H-benzofuran-4-one;6,6-dimethyl-2-[(Z)-prop-1-enyl]-2,3,5,7-tetrahydro-1-benzofuran-4-one
6,6-dimethyl-2-cis-propenyl-3,5,6,7-tetrahydro-2H-benzofuran-4-on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3H18O2
mdl
——
分子量
206.285
InChiKey
RJMQSOIPIPSKMO-PLNGDYQA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4
  • 重原子数:
    15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62
  • 拓扑面积:
    26.3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顺-1,3-戊二烯(4,4-dimethyl-2,6-dioxo-cyclohexyl)-phenyl-iodonium betaine 在 rhodium(II) pivalate 作用下, 反应 12.0h, 以49%的产率得到2,8,8-trimethyl-5,7,8,9-tetrahydro-2H-benzo[b]oxepin-6-one
    参考文献:
    名称:
    铑 (II) 催化碘鎓叶立德与共轭化合物的反应:二氢呋喃、恶唑和二氢氧杂环庚烷的高效合成
    摘要:
    已经检查了碘鎓叶立德与各种共轭化合物的铑 (II) 催化反应。使用 α,β-不饱和酯和 α,β-不饱和酮,以中等收率生产二氢呋喃。与丙烯腈反应以中等收率产生恶唑和二氢呋喃,而与 1,3-丁二烯反应分别以良好收率产生二氢呋喃和二氢氧杂环庚烷。形成这些产物的机理途径已根据环丙烷中间体或 1,3-偶极环加成机理进行了描述。
    DOI:
    10.1055/s-2004-83125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Efficient Synthesis of Five- and Seven-Membered-Ring Heterocycles by Rhodium(II)-Catalyzed [3+2] and [3+4] Cycloaddition of Diazodicarbonyl Compounds with Conjugated Dienes
    作者:Yong Rok Lee、Jae Cheol Hwang
    DOI:10.1002/ejoc.200400452
    日期:2005.4
    Rhodium(II)-catalyzed reactions of diazodicarbonyl compounds with a variety of conjugated dienes have been examined. These reactions provide a simple and rapid route to dihydrofurans and dihydrooxepines with a variety of substituents on the ring. The formation of these products is interpreted in terms of a stepwise mechanism. (© Wiley-VCH Verlag GmbH & Co. KGaA, 69451 Weinheim, Germany, 2005)
    已经研究了 (II) 催化的重氮二羰基化合物与各种共轭二烯的反应。这些反应为环上具有多种取代基的二氢呋喃和二氢氧杂环庚烷提供了一种简单而快速的途径。这些产物的形成被解释为逐步机制。(© Wiley-VCH Verlag GmbH & Co. KGaA, 69451 Weinheim, Germany, 2005)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2-(5-甲基-2-氧代苯并呋喃-3(2)-亚乙基)乙酸乙酯 顺式-1-((2-(5-氯-2-苯并呋喃基)-4-甲基-1,3-二氧戊环-2-基)甲基)-1H-1,2,4-三唑 顺式-1-((2-(5,7-二氯-2-苯并呋喃基)-4-乙基-1,3-二氧戊环-2-基)甲基)-1H-咪唑 顺式-1-((2-(2-苯并呋喃基)-4-乙基-1,3-二氧戊环-2-基)甲基)-1H-1,2,4-三唑 霉酚酸酯杂质B 雷美替胺杂质3 雷美替胺杂质22 雷美替胺杂质 间甲酚紫 间甲基苯基(苯并呋喃-2-基)甲醇 长管假茉莉素C 钠1,4-二[(2-乙基己基)氧基]-1,4-二氧代-2-丁烷磺酸酯-3,3-二(4-羟基苯基)-2-苯并呋喃-1(3H)-酮(1:1:1) 金霉素 酪氨酸,b-羰基- 酞酸酐-d4 酚酞二丁酸酯 酚酞 酚红钠 酚红 邻苯二甲酸酐与马来酸酐,甘氨酰蜡素和二乙二醇的聚合物 邻苯二甲酸酐与己二醇的聚合物 邻苯二甲酸酐与三甘醇异壬醇的聚合物 邻苯二甲酸酐与2-乙基-2-羟甲基-1,3-丙二醇和2,5-呋喃二酮的聚合物 邻苯二甲酸酐与2-乙基-2-羟甲基-1,3-丙二醇、2,5-呋喃二酮和2-乙基己酸苯甲酸酯的聚合物 邻苯二甲酸酐-13C6 邻苯二甲酸酐-4-硼酸频哪醇酯 邻苯二甲酸酐,马来酸,二乙二醇,新戊二醇聚合物 邻甲酚酞二庚酸酯 邻甲酚酞二己酸酯 邻甲酚酞 贝康唑 表灰黄霉素 螺佐呋酮 螺[苯并呋喃-3(2H),4-哌啶] 螺[异苯并呋喃-1(3H),4’-哌啶]-3-酮 螺[异苯并呋喃-1(3H),4'-哌啶]-3-酮盐酸盐 螺[异苯并呋喃-1(3H),3’-吡咯烷]-3-酮 螺[1-苯并呋喃-2,1'-环丙烷]-3-酮 薄荷内酯 萘并[2,3-b]呋喃-8(4H)-酮,4a,5,6,7,8a,9-六氢-,顺- 莫罗卡尼 荨麻叶泽兰酮 荧光胺 苯酞-3-乙酸 苯酚,2-[3-(2-苯并呋喃基)-5,6-二氢-1,2,4-三唑并[3,4-b][1,3,4]噻二唑-6-基]- 苯酐二乙二醇共聚物 苯酐 苯甲酸,2-[(1,3-二羰基丁基)氨基]-,甲基酯 苯甲酸,2,2-二(羟甲基)丙烷-1,3-二醇,异苯并呋喃-1,3-二酮 苯甲酰氯化,3-甲氧基-4-甲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