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3-disilabicyclo[1.1.0]butan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3-disilabicyclo[1.1.0]butane
英文别名
——
1,3-disilabicyclo[1.1.0]butan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32H58Si4
mdl
——
分子量
555.155
InChiKey
SKVPHUCIYHBOCI-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9.63
  • 重原子数:
    36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1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1.0
  • 拓扑面积:
    0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3-disilabicyclo[1.1.0]butanelithium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72.5h, 生成 1,2-二叔丁基-1,1,2,2-四甲基二硅烷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桥头硅原子上环外Si-Si键的选择性裂解合成锂化1,3-二硅杂环[1.1.0]丁烷
    摘要:
    1,3-二的处理(吨丁基二)-1,3- disilabicyclo [1.1.0]丁烷1A与THF中的过量锂提供1,3-二锂-1,3- disilabicyclo [1.1.0]丁烷2经由桥头硅原子处环外Si-Si键的还原裂解。在 1,2-二甲氧基乙烷 (DME) 存在下重结晶获得的单晶中,2作为溶剂分离的离子对存在,其阴离子部分形成包含三个锂原子的聚集体,中间夹着两个 1,3-二硅杂双环[1.1.0]butan-1,3-diide 单元。用氯三异丙基硅烷处理2得到三异丙基甲硅烷基取代的 1,3-二硅杂双环 [1.1.0] 丁烷1b。1b的结构特点 接近于短键异构体,这与先前关于桥头取代基对硅杂环[1.1.0]丁烷结构的空间效应的理论预测一致。
    DOI:
    10.1021/acs.organomet.1c00284
  • 作为产物:
    描述:
    2,3-disila-1,3-butadiene 以100%的产率得到1,3-disilabicyclo[1.1.0]butane
    参考文献:
    名称:
    双Sila-Peterson反应可分离的2,3-二硅-1,3-丁二烯
    摘要:
    通过1,1,2,2-四甲硅烷基-1,2-二硫代乙硅烷的双sila-Peterson反应与2当量的2合成了一种新的2,3-二硅-1,1,3-丁二烯(3),为浅黄色晶体-金刚烷酮在0°C下。在固态状态下,两个SiC键采用向斜构型,二面角为76.8(1)°。UV / Vis光谱显示在371和322 nm处有两个不同的吸收带,可分配给π(SiC)→π*(SiC)跃迁,与结构相似的硅烷相比,前者有明显的红移。2,3-二硅丁二烯异构化为相应的1,3-二硅二环[1.1.0]丁烷,其活化参数为ΔH ≠ = 74.5±5.4 kJ mol -1和ΔS ≠ = −71.1±17.1 J mol -1  ķ-1。DFT研究表明,异构化是通过旋转途径而不是旋转途径进行的。在2,3-二硅-1,3-丁二烯的每个SiC键上加H 2 O和9,10-菲醌。的UV / Vis光谱和的反应3表明,在两个SiC键之间的
    DOI:
    10.1002/chem.201402868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The First 1,3-Disilabicyclo[1.1.0]butane with Long-Bridge Silicon−Silicon Bond
    作者:Takeaki Iwamoto、Dongzhu Yin、Chizuko Kabuto、Mitsuo Kira
    DOI:10.1021/ja011658v
    日期:2001.12.19
  • Lithiated 1,3-Disilabicyclo[1.1.0]butanes Synthesized via Selective Cleavage of Exocyclic Si–Si Bonds on Bridgehead Silicon Atoms
    作者:Takeaki Iwamoto、Dongzhu Yin、Akifumi Kobayashi、Makoto Tamura、Daiki Motomatsu、Naohiko Akasaka、Yuki Yokouchi、Shintaro Ishida、Mitsuo Kira
    DOI:10.1021/acs.organomet.1c00284
    日期:2021.8.9
    3-di(t-butyldimethylsilyl)-1,3-disilabicyclo[1.1.0]butane 1a with excess lithium in THF provided 1,3-dilithio-1,3-disilabicyclo[1.1.0]butane 2 via reductive cleavage of the exocyclic Si–Si bonds at the bridgehead silicon atoms. In the single crystals obtained by recrystalliz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1,2-dimethoxyethane (DME), 2 exists as a solvent-separated ion pair, and its anionic part forms an aggregate
    1,3-二的处理(吨丁基二)-1,3- disilabicyclo [1.1.0]丁烷1A与THF中的过量锂提供1,3-二锂-1,3- disilabicyclo [1.1.0]丁烷2经由桥头硅原子处环外Si-Si键的还原裂解。在 1,2-二甲氧基乙烷 (DME) 存在下重结晶获得的单晶中,2作为溶剂分离的离子对存在,其阴离子部分形成包含三个锂原子的聚集体,中间夹着两个 1,3-二硅杂双环[1.1.0]butan-1,3-diide 单元。用氯三异丙基硅烷处理2得到三异丙基甲硅烷基取代的 1,3-二硅杂双环 [1.1.0] 丁烷1b。1b的结构特点 接近于短键异构体,这与先前关于桥头取代基对硅杂环[1.1.0]丁烷结构的空间效应的理论预测一致。
  • Isolable 2,3-Disila-1,3-butadiene from a Double Sila-Peterson Reaction
    作者:Daiki Motomatsu、Shintaro Ishida、Koichi Ohno、Takeaki Iwamoto
    DOI:10.1002/chem.201402868
    日期:2014.7.21
    A new 2,3‐disila‐1,3‐butadiene (3) was synthesized as pale yellow crystals by a double sila‐Peterson reaction of 1,1,2,2‐tetrasilyl‐1,2‐dilithiodisilane with two equivalents of 2‐adamantanone at 0 °C. In the solid state, the two SiC bonds adopt a synclinal conformation with a dihedral angle of 76.8(1)°. UV/Vis spectra show two distinct absorption bands, assignable to the π(SiC)→π*(SiC) transition
    通过1,1,2,2-四甲硅烷基-1,2-二硫代乙硅烷的双sila-Peterson反应与2当量的2合成了一种新的2,3-二硅-1,1,3-丁二烯(3),为浅黄色晶体-金刚烷酮在0°C下。在固态状态下,两个SiC键采用向斜构型,二面角为76.8(1)°。UV / Vis光谱显示在371和322 nm处有两个不同的吸收带,可分配给π(SiC)→π*(SiC)跃迁,与结构相似的硅烷相比,前者有明显的红移。2,3-二硅丁二烯异构化为相应的1,3-二硅二环[1.1.0]丁烷,其活化参数为ΔH ≠ = 74.5±5.4 kJ mol -1和ΔS ≠ = −71.1±17.1 J mol -1  ķ-1。DFT研究表明,异构化是通过旋转途径而不是旋转途径进行的。在2,3-二硅-1,3-丁二烯的每个SiC键上加H 2 O和9,10-菲醌。的UV / Vis光谱和的反应3表明,在两个SiC键之间的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2-溴乙氧基)-特丁基二甲基硅烷 骨化醇杂质DCP 马来酸双(三甲硅烷)酯 顺式-二氯二(二甲基硒醚)铂(II) 顺-N-(1-(2-乙氧基乙基)-3-甲基-4-哌啶基)-N-苯基苯酰胺 降钙素杂质13 降冰片烯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 降冰片烯基乙基-POSS 间-氨基苯基三甲氧基硅烷 镁,氯[[二甲基(1-甲基乙氧基)甲硅烷基]甲基]- 锑,二溴三丁基- 铷,[三(三甲基甲硅烷基)甲基]- 铂(0)-1,3-二乙烯-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 钾(4-{[二甲基(2-甲基-2-丙基)硅烷基]氧基}-1-丁炔-1-基)(三氟)硼酸酯(1-) 金刚烷基乙基三氯硅烷 辛醛,8-[[(1,1-二甲基乙基)二甲基甲硅烷基]氧代]- 辛甲基-1,4-二氧杂-2,3,5,6-四硅杂环己烷 辛基铵甲烷砷酸盐 辛基衍生化硅胶(C8)ZORBAX?LP100/40C8 辛基硅三醇 辛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 辛基三甲氧基硅烷 辛基三氯硅烷 辛基(三苯基)硅烷 辛乙基三硅氧烷 路易氏剂-3 路易氏剂-2 路易士剂 试剂3-[Tris(trimethylsiloxy)silyl]propylvinylcarbamate 试剂2-(Trimethylsilyl)cyclopent-2-en-1-one 试剂11-Azidoundecyltriethoxysilane 西甲硅油杂质14 衣康酸二(三甲基硅基)酯 苯胺,4-[2-(三乙氧基甲硅烷基)乙基]- 苯磺酸,羟基-,盐,单钠聚合甲醛,1,3,5-三嗪-2,4,6-三胺和脲 苯甲醇,a-[(三苯代甲硅烷基)甲基]- 苯基二甲基氯硅烷 苯基二甲基乙氧基硅 苯基乙酰氧基三甲基硅烷 苯基三辛基硅烷 苯基三甲氧基硅烷 苯基三乙氧基硅烷 苯基三丁酮肟基硅烷 苯基三(异丙烯氧基)硅烷 苯基三(2,2,2-三氟乙氧基)硅烷 苯基(3-氯丙基)二氯硅烷 苯基(1-哌啶基)甲硫酮 苯乙基三苯基硅烷 苯丙基乙基聚甲基硅氧烷 苯-1,3,5-三基三(三甲基硅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