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benzyl-7-methoxy-4-phenyl-2H-1-benzopyran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benzyl-7-methoxy-4-phenyl-2H-1-benzopyran
英文别名
2-benzyl-7-methoxy-4-phenyl-2H-chromene
2-benzyl-7-methoxy-4-phenyl-2H-1-benzopyran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23H20O2
mdl
——
分子量
328.411
InChiKey
LCFUWSPUGHLMLA-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4
  • 重原子数:
    25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3
  • 拓扑面积:
    18.5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Z)-2-溴乙烯基]苯5-methoxy-2-(1-phenylethenyl)phenol 在 palladium diacetate 四丁基氯化铵 、 sod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3.0h, 以43%的产率得到2-benzyl-7-methoxy-4-phenyl-2H-1-benzopyran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Pd催化不饱和酚与乙烯基卤化物或三氟甲磺酸酯的交叉偶联合成氧杂环
    摘要:
    钯催化的邻烯丙基和邻乙烯基酚与乙烯基卤化物和三氟甲磺酸酯的交叉偶联分别以良好或高收率产生了取代的二氢苯并吡喃和二氢苯并呋喃。所提出的机理包括乙烯基钯加到烯烃中,重排成π-烯丙基钯中间体和随后的分子内亲核置换钯。
    DOI:
    10.1016/s0040-4020(98)00399-8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of oxygen heterocycles via Pd-catalyzed cross-coupling of unsaturated phenols and vinylic halides or triflates
    作者:R.C. Larock、H. Yang、P. Pace、K. Narayanan、C.E. Russell、S. Cacchi、G. Fabrizi
    DOI:10.1016/s0040-4020(98)00399-8
    日期:1998.6
    palladium-catalyzed cross-coupling of o-allylic and o-vinylic phenols with vinylic halides and triflates produces substituted dihydrobenzopyrans and dihydrobenzofurans respectively in good to high yields. The proposed mechanism involves vinylpalladium addition to the olefin, rearrangement to a π-allylpalladium intermediate and subsequent intramolecular nucleophilic displacement of palladium.
    钯催化的邻烯丙基和邻乙烯基酚与乙烯基卤化物和三氟甲磺酸酯的交叉偶联分别以良好或高收率产生了取代的二氢苯并吡喃和二氢苯并呋喃。所提出的机理包括乙烯基钯加到烯烃中,重排成π-烯丙基钯中间体和随后的分子内亲核置换钯。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黄檀色烯 黄檀素 铁力木苦素 贝伐他汀 红厚壳内酯 头孢克肟侧链酸活性酯 外消旋6-甲氧羰基-4-苯基-3,4-二氢香豆素 外消旋-6-甲基-4-苯基-2-色满醇 塞曲司特 四甲基罗丹明-5-马来酰亚胺 乙酮,1-[8-(4-羟基-3,5-二甲氧苯基)-6-甲基-8H-1,3-二噁唑并[4,5-g][1]苯并吡喃-7-基]- N,N-二乙基-4-(5-羟基螺[2H-1-苯并吡喃-2,4'-哌啶]-4-基)苯甲酰胺盐酸盐 L-苯丙氨酸,N-[(7-羟基-2-羰基-4-苯基-2H-1-苯并吡喃-8-基)甲基]- Atto590NHS酯 8-羟基-4-苯基-2-3,4-二氢苯并吡喃酮 8-乙酰基-5,7-二羟基-4-苯基色烯-2-酮 8-(4-甲氧苯基)-6-甲基-7,8-二氢-6H-[1,3]二噁唑并[4,5-g]色烯-6-醇 8-(2-羟基-3-甲氧苯基)-7-甲基-7,8-二氢-6H-[1,3]二噁唑并[4,5-g]色烯-6-醇 8-(2-甲氧苯基)-6,7-二甲基-7,8-二氢-6H-[1,3]二噁唑并[4,5-g]色烯-6-醇 8-(2,4-二甲氧基苯基)-6-甲氧基-6,7-二甲基-7,8-二氢吡喃并[6,5-f][1,3]苯并二氧戊环 7-羟基-8-甲基-4-苯基-2H-色烯-2-酮 7-羟基-6-戊基-4-苯基色烯-2-酮 7-羟基-4-苯基香豆素 7-羟基-4-苯基-3-(4-羟基苯基)香豆素 7-羟基-4-苯基-3-(3-吡啶基)-2H-1-苯并吡喃-2-酮 7-羟基-4-(4-甲氧基苯基)-3,4-二氢-2H-1-苯并吡喃-2-酮 7-羟基-4-(3-三氟甲基苯基)香豆素 7-羟基-3-甲基-4-苯基香豆素 7-羟基-3-(4-甲氧苯基)-4-苯基-2H-色烯-2-酮 7-甲氧基-8-甲基-4-苯基色烯-2-酮 7-甲氧基-4-苯基色烯-2-酮 7-甲氧基-3-甲基-4-苯基-2H-色烯-2-酮 7-甲基-4-苯基-3,4-二氢色烯-2-酮 7-溴-4-(3-甲基苯基)-2H-色烯-2-酮 7-乙酰氧基-4-苯基-色烯-2-酮 7-乙氧基-4-苯基-2H-色烯-2-酮 7-[4-(1-乙基-1-羟基-丙基)-[1,2,3]三唑-1-基甲基]-4-(3-氟-苯基)-色烯-2-酮 7-(溴甲基)-4-(3-氟苯基)-2H-色烯-2-酮 7-(叠氮甲基)-4-(3-甲基苯基)-2H-色烯-2-酮 7-(叠氮甲基)-4-(3-氟苯基)-2H-色烯-2-酮 7,8-二羟基-4-苯基香豆素 7,8-二乙酰氧基-4-苯基香豆素 6-羧基-4-苯基-3,4-二氢香豆素 6-羟基-4-苯基-3,4-二氢色烯-2-酮 6-甲氧基-7-甲基-8-(3,4,5-三甲氧苯基)-7,8-二氢-6H-[1,3]二噁唑并[4,5-g]色烯 6-甲基-6-吡咯烷-1-基-8-(3,4,5-三甲氧基苯基)-7,8-二氢吡喃并[6,5-f][1,3]苯并二氧戊环-7-羧酸乙酯 6-甲基-4-苯基香豆素 6-甲基-4-苯基色满-2-酮 6-甲基-4-(4-甲基苯基)-3-苯基色烯-2-酮 6-溴-3,4-二氢-4-苯基-2H-1-苯并吡喃-2-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