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2,4-trimethoxy-5-(2-methoxy-4-methylphenoxy)benzene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2,4-trimethoxy-5-(2-methoxy-4-methylphenoxy)benzene
英文别名
1,2,4-Trimethoxy-5-(2-methoxy-4-methylphenoxy)benzene
1,2,4-trimethoxy-5-(2-methoxy-4-methylphenoxy)benzene化学式
CAS
——
化学式
C17H20O5
mdl
——
分子量
304.343
InChiKey
LWLVVWNFMPXZEJ-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7
  • 重原子数:
    22
  • 可旋转键数:
    6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9
  • 拓扑面积:
    46.2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5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2,4-三甲氧基苯1,2,4-trimethoxy-5-(2-methoxy-4-methylphenoxy)benzene 在 ammonium peroxydisulfate 、 tris(2,2′-bipyrazine-N1,N1′)ruthenium(II) hexafluorophosphate 作用下, 以 乙腈 为溶剂, 反应 18.0h, 以36%的产率得到2',3,4',5'-tetramethoxy-5-methyl-2-(2,4,5-trimethoxyphenoxy)-1,1'-biphenyl
    参考文献:
    名称:
    光催化苯酚-芳烃CC和CO交叉脱氢偶联
    摘要:
    含酚的非对称联芳基化合物在天然产物合成、金属催化和有机功能材料中作为配体发挥重要作用。它们通过双重直接 C-H 活化通过交叉偶联反应合成是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转化。在过去的十年中,已经开发了多种有用的氧化方法。效率和选择性的关键通常是高度氟化溶剂系统的应用。在此,我们描述了通过使用 [Ru(bpz)3](PF6)2] 作为光催化剂和过硫酸铵作为末端氧化剂,可见光介导的富电子酚和芳烃的 C-C 和 C-O 交叉偶联。该方法不需要离去基团官能团,这允许使用简单的活化芳烃作为起始材料。此外,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化学和区域选择性以及官能团耐受性,即使用乙腈替代氟代醇也是如此。基于亲核性 N 值和富电子底物的氧化电位 Eox 合理化了形成非对称联芳基的选择性。
    DOI:
    10.1002/ejoc.201700211
  • 作为产物:
    描述:
    2-甲氧基-4-甲基苯酚1,2,4-三甲氧基苯 在 tris(2,2′-bipyrazine-N1,N1′)ruthenium(II) hexafluorophosphate 作用下, 以 甲醇 为溶剂, 反应 18.0h, 以52%的产率得到2',3,4',5'-tetramethoxy-5-methyl-[1,1'-biphenyl]-2-ol
    参考文献:
    名称:
    光催化苯酚-芳烃CC和CO交叉脱氢偶联
    摘要:
    含酚的非对称联芳基化合物在天然产物合成、金属催化和有机功能材料中作为配体发挥重要作用。它们通过双重直接 C-H 活化通过交叉偶联反应合成是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转化。在过去的十年中,已经开发了多种有用的氧化方法。效率和选择性的关键通常是高度氟化溶剂系统的应用。在此,我们描述了通过使用 [Ru(bpz)3](PF6)2] 作为光催化剂和过硫酸铵作为末端氧化剂,可见光介导的富电子酚和芳烃的 C-C 和 C-O 交叉偶联。该方法不需要离去基团官能团,这允许使用简单的活化芳烃作为起始材料。此外,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化学和区域选择性以及官能团耐受性,即使用乙腈替代氟代醇也是如此。基于亲核性 N 值和富电子底物的氧化电位 Eox 合理化了形成非对称联芳基的选择性。
    DOI:
    10.1002/ejoc.20170021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Photocatalytic Phenol-Arene C-C and C-O Cross-Dehydrogenative Coupling
    作者:Anna Eisenhofer、Johnny Hioe、Ruth M. Gschwind、Burkhard König
    DOI:10.1002/ejoc.201700211
    日期:2017.4.18
    an important role in natural-product synthesis, as ligands in metal catalysis, and in organic functional materials. Their synthesis through cross-coupling reactions by two-fold direct C–H activation are important and challenging transformations. In the last decade, a variety of useful oxidative methods have been developed. The key to efficiency and selectivity typically is the application of highly
    含酚的非对称联芳基化合物在天然产物合成、金属催化和有机功能材料中作为配体发挥重要作用。它们通过双重直接 C-H 活化通过交叉偶联反应合成是重要且具有挑战性的转化。在过去的十年中,已经开发了多种有用的氧化方法。效率和选择性的关键通常是高度氟化溶剂系统的应用。在此,我们描述了通过使用 [Ru(bpz)3](PF6)2] 作为光催化剂和过硫酸铵作为末端氧化剂,可见光介导的富电子酚和芳烃的 C-C 和 C-O 交叉偶联。该方法不需要离去基团官能团,这允许使用简单的活化芳烃作为起始材料。此外,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化学和区域选择性以及官能团耐受性,即使用乙腈替代氟代醇也是如此。基于亲核性 N 值和富电子底物的氧化电位 Eox 合理化了形成非对称联芳基的选择性。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