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S)-1-(3-methoxyphenyl)-2-phenylpropan-1-one | 1206768-21-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S)-1-(3-methoxyphenyl)-2-phenylpropan-1-one
英文别名
(S)-1-(3-methoxyphenyl)-2-phenylpropan-1-one
(2S)-1-(3-methoxyphenyl)-2-phenylpropan-1-one化学式
CAS
1206768-21-9
化学式
C16H16O2
mdl
——
分子量
240.302
InChiKey
BZHJUMQEEMJNAN-LBPRGKRZ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7
  • 重原子数:
    18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19
  • 拓扑面积:
    26.3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间甲氧基苯丙酮正丁基锂 、 copper (I) trifluoromethane sulfonate toluene complex 、 (R)-(4,4',6,6'-tetramethoxybiphenyl-2,2'diyl)bis(bis(3,4,5-trimethoxyphenyl)phosphine oxide) 、 二异丙胺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正己烷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17.0h, 生成 (2S)-1-(3-methoxyphenyl)-2-phenylpropan-1-one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新型 Cu(I)–双(膦)二氧化物催化体系对酮进行对映选择性 α-芳基化
    摘要:
    描述了一种基于铜(I)和手性双(膦)二氧化物的新型催化体系。这使得硅基烯醇醚的芳基化能够以良好的产率和高达 95% 的对映体过量获得可烯醇化的 α-芳基化酮。非环酮是该方法的合适底物,它补充了基于钯催化的其他方法。配体结构的优化是通过相关分析驱动的合理设计来完成的。还评估了初步的机制假设,以确定手性双(膦)二氧化物的作用。
    DOI:
    10.1021/jacs.0c1323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 light-driven enzymatic enantioselective radical acylation
    作者:Yuanyuan Xu、Hongwei Chen、Lu Yu、Xichao Peng、Jiawei Zhang、Zhongqiu Xing、Yuyan Bao、Aokun Liu、Yue Zhao、Changlin Tian、Yong Liang、Xiaoqiang Huang
    DOI:10.1038/s41586-023-06822-x
    日期:2024.1.4
    selectively generated through single-electron oxidation by a photoexcited organic dye and then cross-coupled with prochiral alkyl radicals with high enantioselectivity. Diverse chiral ketones are prepared from aldehydes and redox-active esters (35 examples, up to 97% enantiomeric excess (e.e.)) by this method. Mechanistic studies reveal that this previously elusive dual-enzyme catalysis/photocatalysis
    酶被认为是实现高立体选择性的特殊催化剂1,2,3 ,但它们控制自由基反应性和立体诱导的能力落后于化学催化剂4 。硫胺素二磷酸 (ThDP) 依赖性酶5是一种充分表征的系统,激发了N -杂环卡宾 (NHC) 6,7,8的开发,但尚未证明在不对称自由基转化中可行。由于大自然倾向于避免可能对生物系统有害的自由基,因此缺乏生物相容性和通用的自由基生成机制9 。在这里,我们通过蛋白质工程并与有机光氧化还原催化相结合,将 ThDP 依赖性裂合酶重新用作立体选择性自由基酰基转移酶 (RAT) 10 。酶结合的 ThDP 衍生的羰基自由基通过光激发有机染料的单电子氧化选择性产生,然后与具有高对映选择性的前手性烷基自由基交叉偶联。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从醛和氧化还原活性酯(35 个例子,对映体过量 (ee) 高达 97%)制备多种手性酮。机理研究表明,这种以前难以捉摸的双酶催化/光催化作用通过独特的 ThDP
  • Lou, Sha; Fu, Gregory C.,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10, vol. 132, p. 1264 - 1266
    作者:Lou, Sha、Fu, Gregory C.
    DOI:——
    日期:——
  • Enantioselective α-Arylation of Ketones via a Novel Cu(I)–Bis(phosphine) Dioxide Catalytic System
    作者:Margarita Escudero-Casao、Giulia Licini、Manuel Orlandi
    DOI:10.1021/jacs.0c13236
    日期:2021.3.10
    A novel catalytic system based on copper(I) and chiral bis(phosphine) dioxides is described. This allows the arylation of silyl enol ethers to access enolizable α-arylated ketones in good yields and enantiomeric excess up to 95%. Noncyclic ketones are amenable substrates with this method, which complements other approaches based on palladium catalysis. Optimization of the ligand structure is accomplished
    描述了一种基于铜(I)和手性双(膦)二氧化物的新型催化体系。这使得硅基烯醇醚的芳基化能够以良好的产率和高达 95% 的对映体过量获得可烯醇化的 α-芳基化酮。非环酮是该方法的合适底物,它补充了基于钯催化的其他方法。配体结构的优化是通过相关分析驱动的合理设计来完成的。还评估了初步的机制假设,以确定手性双(膦)二氧化物的作用。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E,Z)-他莫昔芬N-β-D-葡糖醛酸 (E/Z)-他莫昔芬-d5 (4S,5R)-4,5-二苯基-1,2,3-恶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R,4''R,5S,5''S)-2,2''-(1-甲基亚乙基)双[4,5-二氢-4,5-二苯基恶唑] (1R,2R)-2-(二苯基膦基)-1,2-二苯基乙胺 鼓槌石斛素 高黄绿酸 顺式白藜芦醇三甲醚 顺式白藜芦醇 顺式己烯雌酚 顺式-桑皮苷A 顺式-曲札芪苷 顺式-二苯乙烯 顺式-beta-羟基他莫昔芬 顺式-a-羟基他莫昔芬 顺式-3,4',5-三甲氧基-3'-羟基二苯乙烯 顺式-1,2-二苯基环丁烷 顺-均二苯乙烯硼酸二乙醇胺酯 顺-4-硝基二苯乙烯 顺-1-异丙基-2,3-二苯基氮丙啶 阿非昔芬 阿里可拉唑 阿那曲唑二聚体 阿托伐他汀环氧四氢呋喃 阿托伐他汀环氧乙烷杂质 阿托伐他汀环(氟苯基)钠盐杂质 阿托伐他汀环(氟苯基)烯丙基酯 阿托伐他汀杂质D 阿托伐他汀杂质94 阿托伐他汀内酰胺钠盐杂质 阿托伐他汀中间体M4 阿奈库碘铵 银松素 铒(III) 离子载体 I 钾钠2,2'-[(E)-1,2-乙烯二基]二[5-({4-苯胺基-6-[(2-羟基乙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苯磺酸酯](1:1:1) 钠{4-[氧代(苯基)乙酰基]苯基}甲烷磺酸酯 钠;[2-甲氧基-5-[2-(3,4,5-三甲氧基苯基)乙基]苯基]硫酸盐 钠4-氨基二苯乙烯-2-磺酸酯 钠3-(4-甲氧基苯基)-2-苯基丙烯酸酯 重氮基乙酸胆酯酯 醋酸(R)-(+)-2-羟基-1,2,2-三苯乙酯 酸性绿16 邻氯苯基苄基酮 那碎因盐酸盐 那碎因[鹼] 达格列净杂质54 辛那马维林 赤藓型-1,2-联苯-2-(丙胺)乙醇 赤松素 败脂酸,丁基丙-2-烯酸酯,甲基2-甲基丙-2-烯酸酯,2-甲基丙-2-烯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