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4,4'-(ethane-1,1-p-phenol-2,2-p-phenoxy)phthalonitrile | 1265899-33-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4,4'-(ethane-1,1-p-phenol-2,2-p-phenoxy)phthalonitrile
英文别名
4-[4-[2-[4-(3,4-Dicyanophenoxy)phenyl]-1,2-bis(4-hydroxyphenyl)ethyl]phenoxy]benzene-1,2-dicarbonitrile;4-[4-[2-[4-(3,4-dicyanophenoxy)phenyl]-1,2-bis(4-hydroxyphenyl)ethyl]phenoxy]benzene-1,2-dicarbonitrile
4,4'-(ethane-1,1-p-phenol-2,2-p-phenoxy)phthalonitrile化学式
CAS
1265899-33-9
化学式
C42H26N4O4
mdl
——
分子量
650.693
InChiKey
AGMCHVAPWCIXTI-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8.3
  • 重原子数:
    50
  • 可旋转键数:
    9
  • 环数:
    6.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5
  • 拓扑面积:
    154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8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4,4'-(ethane-1,1-p-phenol-2,2-p-phenoxy)phthalonitrile 在 cobalt(II) diacetate tetrahydrate 作用下, 以 戊醇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24.0h, 以69.2%的产率得到3,9,17,23-bis(ethane-1,1-p-phenol-2,2-p-phenoxy)phthalocyaninatocobalt(II)
    参考文献:
    名称: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novel across adjacent ring formed phthalocyanine
    摘要:
    新型单核 Zn(II) 4、Co(II) 5 和 Cu(II) 6 金属酞菁是由 4,4′(乙烷-1,1-对苯酚-2,2-对苯氧基)酞腈 3 合成的,4,4′(乙烷-1,1-对苯酚-2,2-对苯氧基)酞腈 3 可由 4-硝基酞腈 1 与 1,1,2,2-四(对羟基苯基)-乙烷 2 反应得到。7-9 的目标水溶性衍生物是从化合物在 20% KOH 水溶液中的沸腾悬浮液中获得的。合成的复合物通过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1H NMR 和 MALDI-TOF 质谱进行了表征。此外,利用高斯 03 程序和 B3LYP/3-21G 水平的 HF 理论,通过 ab initio/DFT 量子力学计算研究了 2-6 的几何和电子结构。通过在 DMSO/TBAP 中对铂进行循环伏安法检测了 4-6 复合物的氧化还原特性。这些配合物显示了基于单电子金属酞菁和基于多电子羟基苯基的氧化还原过程。在 300-452 K 的温度和 40-105 Hz 的频率范围内,研究了温度对化合物旋涂薄膜直流电导和阻抗谱的影响。所有化合物的热激活电导率都与温度有关。A.c. 结果表明,所有薄膜的传导机制都可以用经典的跳垒机制来解释。
    DOI:
    10.1039/c0dt01163k
  • 作为产物:
    描述:
    4-硝基邻苯二甲腈1,1,2,2-四(4-羟基苯基)乙烷potass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24.0h, 以62%的产率得到4,4'-(ethane-1,1-p-phenol-2,2-p-phenoxy)phthalonitrile
    参考文献:
    名称: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novel across adjacent ring formed phthalocyanine
    摘要:
    新型单核 Zn(II) 4、Co(II) 5 和 Cu(II) 6 金属酞菁是由 4,4′(乙烷-1,1-对苯酚-2,2-对苯氧基)酞腈 3 合成的,4,4′(乙烷-1,1-对苯酚-2,2-对苯氧基)酞腈 3 可由 4-硝基酞腈 1 与 1,1,2,2-四(对羟基苯基)-乙烷 2 反应得到。7-9 的目标水溶性衍生物是从化合物在 20% KOH 水溶液中的沸腾悬浮液中获得的。合成的复合物通过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1H NMR 和 MALDI-TOF 质谱进行了表征。此外,利用高斯 03 程序和 B3LYP/3-21G 水平的 HF 理论,通过 ab initio/DFT 量子力学计算研究了 2-6 的几何和电子结构。通过在 DMSO/TBAP 中对铂进行循环伏安法检测了 4-6 复合物的氧化还原特性。这些配合物显示了基于单电子金属酞菁和基于多电子羟基苯基的氧化还原过程。在 300-452 K 的温度和 40-105 Hz 的频率范围内,研究了温度对化合物旋涂薄膜直流电导和阻抗谱的影响。所有化合物的热激活电导率都与温度有关。A.c. 结果表明,所有薄膜的传导机制都可以用经典的跳垒机制来解释。
    DOI:
    10.1039/c0dt01163k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novel across adjacent ring formed phthalocyanine
    作者:Dilek Elmalı、Ahmet Altındal、Ali Rıza Özkaya、Bekir Salih、Özer Bekaroğlu
    DOI:10.1039/c0dt01163k
    日期:——
    Novel mononuclear Zn(II) 4, Co(II) 5 and Cu(II) 6metallophthalocyanines have been synthesized from 4,4′(ethane-1,1-p-phenol-2,2-p-phenoxy)phthalonitrile 3, which can be obtained by the reaction of 4-nitrophthalonitrile 1 with 1,1,2,2-tetrakis(p-hydroxy-phenyl)-ethane 2. The target water-soluble derivatives of 7–9 were acquired from a boiling suspension of the compounds in aqueous 20% KOH solution. The synthesized complexes have been characterized by UV-vis, IR, 1H NMR and MALDI-TOF-mass spectroscopies. In addition, the geometric and electronic structures of 2–6 were investigated by ab initio/DFT quantum mechanical calculations using the Gaussian 03 program with HF theory at the B3LYP/3-21G level. The redox properties of the complexes 4–6 were examined by cyclic voltammetry on platinum in DMSO/TBAP. These complexes displayed one-electron metallophthalocyanine-based and multi-electron hydroxyphenyl-based redox processes. The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the d.c. conductivity and impedance spectra of spin coated films of compounds were investigated at the temperatures between 300–452 K and in the frequency range of 40–105 Hz. Thermally activated conductivity dependence on temperature was observed for all compounds. A.c. results indicated that conduction mechanism can be explained by classical hopping barriers mechanism for all films.
    新型单核 Zn(II) 4、Co(II) 5 和 Cu(II) 6 金属酞菁是由 4,4′(乙烷-1,1-对苯酚-2,2-对苯氧基)酞腈 3 合成的,4,4′(乙烷-1,1-对苯酚-2,2-对苯氧基)酞腈 3 可由 4-硝基酞腈 1 与 1,1,2,2-四(对羟基苯基)-乙烷 2 反应得到。7-9 的目标水溶性衍生物是从化合物在 20% KOH 水溶液中的沸腾悬浮液中获得的。合成的复合物通过紫外-可见光谱、红外光谱、1H NMR 和 MALDI-TOF 质谱进行了表征。此外,利用高斯 03 程序和 B3LYP/3-21G 水平的 HF 理论,通过 ab initio/DFT 量子力学计算研究了 2-6 的几何和电子结构。通过在 DMSO/TBAP 中对铂进行循环伏安法检测了 4-6 复合物的氧化还原特性。这些配合物显示了基于单电子金属酞菁和基于多电子羟基苯基的氧化还原过程。在 300-452 K 的温度和 40-105 Hz 的频率范围内,研究了温度对化合物旋涂薄膜直流电导和阻抗谱的影响。所有化合物的热激活电导率都与温度有关。A.c. 结果表明,所有薄膜的传导机制都可以用经典的跳垒机制来解释。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E,Z)-他莫昔芬N-β-D-葡糖醛酸 (E/Z)-他莫昔芬-d5 (4S,5R)-4,5-二苯基-1,2,3-恶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R,4''R,5S,5''S)-2,2''-(1-甲基亚乙基)双[4,5-二氢-4,5-二苯基恶唑] (1R,2R)-2-(二苯基膦基)-1,2-二苯基乙胺 鼓槌石斛素 高黄绿酸 顺式白藜芦醇三甲醚 顺式白藜芦醇 顺式己烯雌酚 顺式-桑皮苷A 顺式-曲札芪苷 顺式-二苯乙烯 顺式-beta-羟基他莫昔芬 顺式-a-羟基他莫昔芬 顺式-3,4',5-三甲氧基-3'-羟基二苯乙烯 顺式-1,2-二苯基环丁烷 顺-均二苯乙烯硼酸二乙醇胺酯 顺-4-硝基二苯乙烯 顺-1-异丙基-2,3-二苯基氮丙啶 阿非昔芬 阿里可拉唑 阿那曲唑二聚体 阿托伐他汀环氧四氢呋喃 阿托伐他汀环氧乙烷杂质 阿托伐他汀环(氟苯基)钠盐杂质 阿托伐他汀环(氟苯基)烯丙基酯 阿托伐他汀杂质D 阿托伐他汀杂质94 阿托伐他汀内酰胺钠盐杂质 阿托伐他汀中间体M4 阿奈库碘铵 银松素 铒(III) 离子载体 I 钾钠2,2'-[(E)-1,2-乙烯二基]二[5-({4-苯胺基-6-[(2-羟基乙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苯磺酸酯](1:1:1) 钠{4-[氧代(苯基)乙酰基]苯基}甲烷磺酸酯 钠;[2-甲氧基-5-[2-(3,4,5-三甲氧基苯基)乙基]苯基]硫酸盐 钠4-氨基二苯乙烯-2-磺酸酯 钠3-(4-甲氧基苯基)-2-苯基丙烯酸酯 重氮基乙酸胆酯酯 醋酸(R)-(+)-2-羟基-1,2,2-三苯乙酯 酸性绿16 邻氯苯基苄基酮 那碎因盐酸盐 那碎因[鹼] 达格列净杂质54 辛那马维林 赤藓型-1,2-联苯-2-(丙胺)乙醇 赤松素 败脂酸,丁基丙-2-烯酸酯,甲基2-甲基丙-2-烯酸酯,2-甲基丙-2-烯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