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rubrobramide | 205386-57-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rubrobramide
英文别名
(1R,4S,7R,8R)-4-hydroxy-1-methyl-7-(2-methylpropyl)-9,10-dioxa-6-azatricyclo[5.2.1.04,8]decane-3,5-dione
(±)-rubrobramide化学式
CAS
205386-57-8
化学式
C12H17NO5
mdl
——
分子量
255.271
InChiKey
DDXFYNDEHYHXPW-JTLRNRKA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2
  • 重原子数:
    18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83
  • 拓扑面积:
    84.9
  • 氢给体数:
    2
  • 氢受体数:
    5

SDS

SDS:b6a8cd9b80b3d451fafe1dea27e7db3e
查看

上下游信息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rubrobramide甲醇4-二甲氨基吡啶potass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反应 0.58h, 生成 (+)-rubrobra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溴溴酰胺,(±)-黄病毒素和(±)-异黄病毒素的生物启发性合成
    摘要:
    描述了天然存在的内酰胺类溴溴酰胺,黄病毒素和异黄病毒素的仿生合成。关键步骤是异丁基乙二醛与α-溴-β-酮酰胺之间的区域选择性Darzens反应。溴溴酰胺核心三环系统的构建是通过一步法从α,β-环氧-γ-内酰胺开始的级联反应而实现的。此外,天然存在的(+)-溴溴酰胺的绝对构型由振动圆二色性确定。(±)-黄病毒嘌呤和(±)-异黄病毒嘌呤是由环氧亚胺合成的,环氧亚胺是由乙二醛异丁醛与受保护的α-溴-β-酮酰胺反应制得的。环氧酰亚胺的去保护作用和吡啶酮环的形成产生了(±)-黄素丙氨酸,通过热异构化将其转化为(±)-异黄素丙氨酸。
    DOI:
    10.1002/anie.201602910
  • 作为产物:
    描述:
    对甲苯磺酸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生成 (±)-rubrobra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黄病毒素及其衍生物的合成,抗菌和细胞毒性评估。
    摘要:
    评估了七个外消旋内酰胺和黄病毒嘌呤的两种对映异构体的抗菌和细胞毒性活性。在这项研究中测试的化合物中,黄病毒素和苯基黄病毒素显示出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杀菌活性。这些结果表明,吡啶二酮环氧化物部分是针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抗菌活性的药效基团。黄病毒素对几种癌细胞显示出细胞毒活性。黄病毒嘌呤对人白血病HL-60细胞的细胞毒活性与伊立替康的活性代谢产物SN-38一样强。相比之下,黄病毒素对非肿瘤性HEK293细胞和人正常MRC-5细胞的细胞毒活性比SN-38弱。黄病毒嘌呤的外消旋物或对映异构体的生物学活性未观察到显着差异。
    DOI:
    10.1016/j.bmcl.2019.03.03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A Bioinspired Synthesis of (±)-Rubrobramide, (±)-Flavipucine, and (±)-Isoflavipucine
    作者:Shoma Mizutani、Kenta Komori、Tohru Taniguchi、Kenji Monde、Kouji Kuramochi、Kazunori Tsubaki
    DOI:10.1002/anie.201602910
    日期:2016.8.8
    A biomimetic synthesis of naturally occurring lactams rubrobramide, flavipucine, and isoflavipucine is described. The key step is a regioselective Darzens reaction between isobutyl glyoxal and an α‐bromo‐β‐ketoamide.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re tricyclic ring system of rubrobramide was achieved by a cascade reaction in a single step from an α,β‐epoxy‐γ‐lactam. Furthermore, the absolute configuration
    描述了天然存在的内酰胺类溴溴酰胺,黄病毒素和异黄病毒素的仿生合成。关键步骤是异丁基乙二醛与α-溴-β-酮酰胺之间的区域选择性Darzens反应。溴溴酰胺核心三环系统的构建是通过一步法从α,β-环氧-γ-内酰胺开始的级联反应而实现的。此外,天然存在的(+)-溴溴酰胺的绝对构型由振动圆二色性确定。(±)-黄病毒嘌呤和(±)-异黄病毒嘌呤是由环氧亚胺合成的,环氧亚胺是由乙二醛异丁醛与受保护的α-溴-β-酮酰胺反应制得的。环氧酰亚胺的去保护作用和吡啶酮环的形成产生了(±)-黄素丙氨酸,通过热异构化将其转化为(±)-异黄素丙氨酸。
  • Synthesis, antibacterial and cytotoxic evaluation of flavipucine and its derivatives
    作者:Yasuha Kusakabe、Shoma Mizutani、Shogo Kamo、Tatsuki Yoshimoto、Shusuke Tomoshige、Tsuneomi Kawasaki、Ryoko Takasawa、Kazunori Tsubaki、Kouji Kuramochi
    DOI:10.1016/j.bmcl.2019.03.034
    日期:2019.6
    antibacterial and cytotoxic activity of seven racemic lactams and both enantiomers of flavipucine were evaluated. Of the compounds tested in this study, flavipucine and phenylflavipucine displayed bactericidal activity against Bacillus subtilis.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yridione epoxide moiety is a pharmacophore for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gainst B. subtilis. Flavipucine showed cytotoxic activity against
    评估了七个外消旋内酰胺和黄病毒嘌呤的两种对映异构体的抗菌和细胞毒性活性。在这项研究中测试的化合物中,黄病毒素和苯基黄病毒素显示出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杀菌活性。这些结果表明,吡啶二酮环氧化物部分是针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抗菌活性的药效基团。黄病毒素对几种癌细胞显示出细胞毒活性。黄病毒嘌呤对人白血病HL-60细胞的细胞毒活性与伊立替康的活性代谢产物SN-38一样强。相比之下,黄病毒素对非肿瘤性HEK293细胞和人正常MRC-5细胞的细胞毒活性比SN-38弱。黄病毒嘌呤的外消旋物或对映异构体的生物学活性未观察到显着差异。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双(2,2,2-三氯乙基)) (2-氧杂双环[4.1.0]庚烷-7-羧酸乙酯 高壮观霉素 香芹酮氧化物 雷公藤甲素 雷公藤内酯酮 雷公藤内酯三醇 雷公藤乙素 钴啉醇酰胺,Co-(氰基-kC)-,磷酸(酯),内盐,3'-酯和(5,6-二甲基-1-a-D-呋喃核糖基-1H-苯并咪唑-2-胺-2-14C-kN3)(9CI)二氢 钠甲醛2-羟基苯磺酸酯4-(4-羟基苯基)磺酰苯酚 醛固酮21-乙酸酯 醋酸泼尼松龙环氧 醋酸氟轻松杂质 螺[1,3-二氧戊环-2,2'-[7]氧杂双环[4.1.0]庚烷] 芳香松香 芍药苷代谢素 I 甲基(1S,2S,5R)-1-乙氧基-2-甲基-3-氧杂双环[3.2.0]庚烷-2-羧酸酯 环氧环己基环四硅氧烷 环氧己烷 泼尼松龙环氧 氧杂环庚-4-酮 氧化环己烯 氧化异佛尔酮 氟米龙杂质 柠檬烯-1 2-环氧化物 景天庚酮糖 明奈德 戊哌醇 己二酸,二(4-甲基-7-氧杂二环[4.1.0]庚-3-基)酯 娄地青霉 多纹素 吡咯烷,1-(2-哌嗪基羰基)-(9CI) 台湾牛奶菜双氧甾甙 B 双((3,4-环氧环己基)甲基)己二酸酯 去环氧-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 卡烯内酯甙 半短裸藻毒素B 八氢-9-羟基乙基-1-甲氧基-3,4,4-三甲基-1H-3,9a-过氧-2-苯并噁庚 依普利酮EP杂质F 二氧化乙烯基环己烯 二氢左旋葡萄糖酮 二[(3,4-环氧-6-甲基环己基)甲基]己二酸酯 二-4-环氧环己烷 乙基5-氧亚基噁庚环-4-甲酸基酯 β.-D-苏-六吡喃糖-4-酮糖,1,6-脱水-3-脱氧-,乙酸酯 β.-D-古洛吡喃糖,1,6-脱水-3-脱氧-3-硝基- alpha-日缬草醇 [(4-氯丁基)(亚硝基)氨基]甲基乙酸酯 PSS-[2-(3,4-环氧环己基)乙基]-取代七异丁基 PSS-[2-(3,4-环氧树脂环己基)乙基]-七环戊基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