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4-(4-oxo-2-styryl-4H-quinazolin-3-yl)-benzoic acid | 37856-33-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4-(4-oxo-2-styryl-4H-quinazolin-3-yl)-benzoic acid
英文别名
4-(4-Oxo-2-styrylquinazolin-3(4H)-yl)benzoic acid;4-[4-oxo-2-(2-phenylethenyl)quinazolin-3-yl]benzoic acid
4-(4-oxo-2-styryl-4<i>H</i>-quinazolin-3-yl)-benzoic acid化学式
CAS
37856-33-0
化学式
C23H16N2O3
mdl
——
分子量
368.392
InChiKey
CLMUJDJFMCAVDV-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熔点:
    150 °C(Solv: ethanol (64-17-5))
  • 沸点:
    612.8±65.0 °C(Predicted)
  • 密度:
    1.24±0.1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
  • 重原子数:
    28
  • 可旋转键数:
    4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70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4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参考文献:
    名称:
    Synthesis and Antiviral Activities of Some 2,3-Disubstituted Quinazoline Derivatives
    摘要:
    在寻找新型有效抗病毒药物的过程中,合成了2,3-二取代喹唑啉衍生物,并测试了其抗病毒活性。对氨基苯甲酸(1)在吡啶中与芳香酸酰氯反应得到2-芳基-4-氧代-3H-苯并噁嗪(2),后者再与对氨基苯甲酸(PABA)反应生成2-芳基-3-对羧基苯基-4-氧代-3H-喹唑啉(3)。化合物3在浓硫酸存在下进一步与酰胺醇反应,生成3-[苯甲酸-(3-邻苯二甲酰亚胺甲基/3-乙基-3H-2-苯基-4-氧代喹唑啉基/1-乙基-7-羟基-4-甲基-2-氧代喹啉基)]-2-芳基-3H-喹唑啉-4-酮(4)。合成的化合物4a-f已对对体外和体内抗日本脑炎病毒(JEV)和I型单纯疱疹病毒(HSV-I)进行了评价。所合成的化合物通过物理和化学分析进行了表征。获得的结果可作为构建新型化学实体的关键步骤,与标准药物相比具有有趣的抗病毒活性。
    DOI:
    10.14233/ajchem.2015.19132
  • 作为产物:
    描述:
    参考文献:
    名称:
    Synthesis and Antiviral Activities of Some 2,3-Disubstituted Quinazoline Derivatives
    摘要:
    在寻找新型有效抗病毒药物的过程中,合成了2,3-二取代喹唑啉衍生物,并测试了其抗病毒活性。对氨基苯甲酸(1)在吡啶中与芳香酸酰氯反应得到2-芳基-4-氧代-3H-苯并噁嗪(2),后者再与对氨基苯甲酸(PABA)反应生成2-芳基-3-对羧基苯基-4-氧代-3H-喹唑啉(3)。化合物3在浓硫酸存在下进一步与酰胺醇反应,生成3-[苯甲酸-(3-邻苯二甲酰亚胺甲基/3-乙基-3H-2-苯基-4-氧代喹唑啉基/1-乙基-7-羟基-4-甲基-2-氧代喹啉基)]-2-芳基-3H-喹唑啉-4-酮(4)。合成的化合物4a-f已对对体外和体内抗日本脑炎病毒(JEV)和I型单纯疱疹病毒(HSV-I)进行了评价。所合成的化合物通过物理和化学分析进行了表征。获得的结果可作为构建新型化学实体的关键步骤,与标准药物相比具有有趣的抗病毒活性。
    DOI:
    10.14233/ajchem.2015.19132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Pandey; Pathak; Mishra, Indian Journal of Chemistry - Section B Organic and Medicinal Chemistry, 2005, vol. 44, # 9, p. 1940 - 1943
    作者:Pandey、Pathak、Mishra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