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benzyl-1H-pyrrolo[2,3-b]pyridine-3-carbonitrile | 1372935-60-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benzyl-1H-pyrrolo[2,3-b]pyridine-3-carbonitrile
英文别名
1-Benzyl-1H-pyrrolo[2,3-b]pyridine-3-carbonitrile;1-benzylpyrrolo[2,3-b]pyridine-3-carbonitrile
1-benzyl-1H-pyrrolo[2,3-b]pyridine-3-carbonitrile化学式
CAS
1372935-60-8
化学式
C15H11N3
mdl
——
分子量
233.272
InChiKey
GRQAQEOFEMFWLF-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6
  • 重原子数:
    18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7
  • 拓扑面积:
    41.6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1-benzyl-1H-pyrrolo[2,3-b]pyridine-3-carbaldehyde氧气copper(ll) bromide 、 potassium hexacyanoferrate(III)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甲酰胺 为溶剂, 反应 12.0h, 以53%的产率得到1-benzyl-1H-pyrrolo[2,3-b]pyridine-3-carbonitrile
    参考文献:
    名称:
    有氧铜促进配位氰化物阴离子的自由基型裂解:氮转移到醛以形成腈
    摘要:
    我们首次公开了在双氧气氛下铜促进的 C≡N 三键裂解配位氰化物阴离子,这使得氮转移到各种醛。对这种前所未有的转变的机理研究表明,整个过程可能涉及单个电子转移过程。该协议为氰化物离子提供了一种新的裂解模式,并最终会导致一条更有用的合成途径,从醛到腈。
    DOI:
    10.1021/jacs.5b10945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of 3-Cyanoindole Derivatives Mediated by Copper(I) Iodide Using Benzyl Cyanide
    作者:On Ying Yuen、Pui Ying Choy、Wing Kin Chow、Wing Tak Wong、Fuk Yee Kwong
    DOI:10.1021/jo3028278
    日期:2013.4.5
    Copper-mediated direct and regioselective C3-cyanation of indoles using benzyl cyanide as the cyanide anion source is presented. A wide range of indoles undergo cyanation smoothly by employing a reaction system of copper(I) iodide under open-to-air vessels.
    提出了使用苄基氰化物作为氰化物阴离子源的铜介导的吲哚的直接和区域选择性C3-氰化反应。通过在露天容器下使用碘化亚铜(I)的反应系统,各种吲哚都能顺利进行氰化。
  • 10.1002/cjoc.202400062
    作者:Xie, Shimin、Cai, Fangfang、Liu, Lixin、Su, Lebin、Dong, Jianyu、Zhou, Yongbo
    DOI:10.1002/cjoc.202400062
    日期:——
    copper-mediated complete cleavage and selective transformation of multiple inert chemical bonds of three easily available feedstocks, i.e., a sp2C—H bond in indoles, three sp3C—H bonds and one C—N bond in a methyl carbon atom in TMEDA, and the C≡N triple bond in CH3CN. This reaction proceeds via tandem carbon and nitrogen atom transfer, and allows for the direct and efficient cyanation of indoles, presenting a
    惰性化学键的激活是化学研究中一个令人兴奋的领域,因为它能够直接利用容易获得的起始材料并促进原子和步骤经济的合成。毫无疑问,选择性激活和转化多个惰性化学键是合成化学中一项更加有趣和艰巨的任务。然而,由于其固有的复杂性和极端的挑战,这一努力很少能够实现。我们报告了铜介导的三种容易获得的原料的多个惰性化学键的完全裂解和选择性转化,即吲哚中的一个 sp 2 C-H 键、吲哚中的三个 sp 3 C-H 键和一个 C-N 键。 TMEDA中的甲基碳原子和CH 3 CN中的C≡N三键。该反应通过串联碳和氮原子转移进行,并允许吲哚直接有效的氰化,为合成 3-氰基吲哚提供了一种简单直接的替代方案。
  • Aerobic Copper-Promoted Radical-Type Cleavage of Coordinated Cyanide Anion: Nitrogen Transfer to Aldehydes To Form Nitriles
    作者:Qian Wu、Yi Luo、Aiwen Lei、Jingsong You
    DOI:10.1021/jacs.5b10945
    日期:2016.3.9
    coordinated cyanide anion under a dioxygen atmosphere, which enables a nitrogen transfer to various aldehydes. Mechanistic study of this unprecedented transformation suggests that the single electron-transfer process could be involved in the overall course. This protocol provides a new cleavage pattern for the cyanide ion and would eventually lead to a more useful synthetic pathway to nitriles from aldehydes
    我们首次公开了在双氧气氛下铜促进的 C≡N 三键裂解配位氰化物阴离子,这使得氮转移到各种醛。对这种前所未有的转变的机理研究表明,整个过程可能涉及单个电子转移过程。该协议为氰化物离子提供了一种新的裂解模式,并最终会导致一条更有用的合成途径,从醛到腈。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4aS-反式)-八氢-1H-吡咯并[3,4-b]吡啶 骆驼蓬酸 顺-六氢-1H-吡咯并[3,2-B]吡啶-4(2H)-羧酸叔丁基酯 螺哌啶-4,3’-3H吡咯并[2,3-b]吡啶-2’(1’H)-酮 螺[哌啶-4,3'-吡咯并[2,3-B]吡啶]-2'(1'H)-酮盐酸盐 莫西沙星杂质69 苹果酸法米替尼 苯乙胺,a,4-二甲基-b-苯基- 苄基-11氢吡咯并[3,4-B]吡啶 罗沙布林 甲基6-甲酰基-1-甲基-1H-吡咯并[3,2-b]吡啶-2-羧酸酯 甲基5-氰基-1H-吡咯并[2,3-b]吡啶-2-羧酸酯 甲基1H-吡咯并[2,3-B]吡啶-5-甲酸酯 甲基-1-甲氧基-4-吡咯并[3,2-c]吡啶 甲基 5-硝基-1H-吡咯并[2,3-B]吡啶-2-羧酸 环戊二烯并[4,5]吡咯并[2,3-B]吡啶,5,6,7,8-四氢 氧代-(1H-吡咯并[2,3-b]吡啶-3-基)-乙酸甲酯 培西达替尼盐酸盐 培西达替尼 吲嗪 吲哚嗪-6-羧酸乙酯 吲哚嗪-3-甲腈 吲哚嗪-2-羧酸甲酯 吲哚嗪-2-羧酸 叔丁基八氢-1H-吡咯并[2,3-c]吡啶-6-羧酸盐 叔丁基5-溴-7-氯-3-碘-1H-吡咯并[2,3-c]吡啶-1-羧酸盐 叔丁基5-溴-7-氯-1H-吡咯并[2,3-c]吡啶-1-羧酸盐 叔丁基3-甲酰基-5-甲基-1H-吡咯并[2,3-b]吡啶-1-羧酸盐 叔丁基3-(3-羟丙基-1-炔基)-5-甲基-1H-吡咯并[2,3-b]吡啶-1-羧酸盐 叔丁基(5-甲基-1H-吡咯并[2,3-b]吡啶-3-基)氨基甲酸酯 叔丁基((5-氟代-1H-吡咯并[2,3-b]吡啶-4-基)甲基氨基甲酸酯 反式-六氢-1H-吡咯并[3,4-C]吡啶-5(6H)-羧酸叔丁酯 化合物 T28221 八氢吡咯并[3.4-b]吡啶-1-羧酸叔丁酯 八氢吡咯并[3,4-b]吡啶 八氢-吡咯[3,4-C]吡啶-2-甲酸叔丁酯 八氢-6-(苯基甲基)-1H-吡咯并[3,4-b]吡啶-1-羧酸 1,1-二甲基乙酯 八氢-1H-吡咯并[3,4-C]吡啶 二苯基(吡咯并[2,3-b]吡啶-1-基)膦 二乙基1H-吡咯并[2,3B]吡啶-2,6-二甲酸基酯 乙基7-氯-3-甲基-1H-吡咯并[3,2-b]吡啶-2-甲酸基酯 乙基7-氮杂吲哚-4-羧酸酯 乙基4-(4,4,5,5-四甲基-1,3,2-二氧杂环戊硼烷-2-基)-1H-吡咯并[2,3-b]吡啶-2-羧酸酯 乙基3-氨基-2-吲嗪羧酸酯 乙基1-乙基-1H-吡咯并[3,2-c]吡啶-6-羧酸酯 中氮茚-7-羧酸甲酯 中氮茚-6-羧酸 中氮茚-1-甲酸甲酯 中氮茚-1-甲酸 中氮茚,1-[[4-(3-溴丙氧基)苯基]磺酰]-2-乙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