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naphthyl)-4-chloro-salicylaldimine | 340990-79-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naphthyl)-4-chloro-salicylaldimine
英文别名
4-Chloro-2-(1-naphthyliminomethyl)phenol;4-chloro-2-(naphthalen-1-yliminomethyl)phenol
N-(naphthyl)-4-chloro-salicylaldimine化学式
CAS
340990-79-6
化学式
C17H12ClNO
mdl
——
分子量
281.741
InChiKey
YTZBKBGTQSXUAY-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7
  • 重原子数:
    20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32.6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2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N-(naphthyl)-4-chloro-salicylaldimine丙二酸二乙酯N-碘代丁二酰亚胺1,8-二氮杂双环[5.4.0]十一碳-7-烯 作用下, 以 甲苯 为溶剂, 反应 9.0h, 以80%的产率得到diethyl 5-chloro-3-(naphthalen-1-ylamino)benzofuran-2,2(3H)-dicarboxylate
    参考文献:
    名称:
    用于合成 2,3-二氢苯并呋喃衍生物的多组分级联反应
    摘要:
    开发了一种多组分级联反应,用于以中等至良好的产率合成高度取代的 2,3-二氢苯并呋喃衍生物。这些 2,3-二氢化合物的合成效用...
    DOI:
    10.1246/cl.2012.1633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钯(0)介导的N-(萘基)水杨醛亚胺及其相关配体的CH键活化:催化CC和CN偶联反应中所得有机钯配合物的利用†
    摘要:
    N-(萘基)-4-R-水杨醛亚胺(R = OCH 3,H和Cl; H 2 L 1 -H 2 L 3)和2-羟基-N-(萘基)萘二胺(H 2 L 4)容易经历在三苯基膦存在下与Na 2 [PdCl 4 ]反应时,通过周边位置的C–H键活化进行环钯反应,得到[Pd(L)(PPh 3)]型复合物(L = L 1 –L 4)。已发现C–H键的激活是由原位形成的钯(0)介导的。在1,2-双(二苯基膦基)乙烷(dppe)的存在下,H 2 L 1与Na 2 [PdCl 4 ]的摩尔比为2:2:1的类似反应,生成[[{ Pd(L 1)} 2(dppe)]。H 2 L 1与Na 2 [PdCl 4 ]在4-甲基吡啶(pic)的存在下反应生成[Pd(L 1)(pic)]。六种配合物的分子结构已通过X射线晶体学测定。每种化合物中的醛基配体作为二阴离子三齿ONC供体与金属中心配位,而第四个配位位点则由膦或甲基吡啶
    DOI:
    10.1039/c5dt01564b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Cycloruthenation of <i>N</i> ‐(Naphthyl)salicylaldimine and Related Ligands: Utilization of the Ru–C Bond in Catalytic Transfer Hydrogenation
    作者:Jayita Dutta、Michael G. Richmond、Samaresh Bhattacharya
    DOI:10.1002/ejic.201402236
    日期:2014.9
    Upon reaction with [Ru(PPh3)2(CO)2Cl2], N-(naphthyl)-4-R-salicylaldimines (R = OCH3, H, Cl; H2L1–H2L3) and 2-hydroxy-N-(naphthyl)naphthaldimine (H2L4) readily undergo cycloruthenation by C–H bond activation at the peri position to afford complexes of the type [Ru(PPh3)2(L)(CO)] (L = L1–L4). The crystal structures of the [Ru(PPh3)2(L)(CO)] (L = L1, L2, L4) complexes were determined and the structure
    与 [Ru(PPh3)2(CO)2CL2] 反应后,N-(基)-4-R-水杨醛亚胺 (R = OCH3, H, Cl; H2L1–H2L3) 和 2-羟基-N-(基)二甲胺(H2L4) 很容易通过在周围位置的 C-H 键活化进行环化,以提供 [Ru(PPh3)2(L)(CO)] 类型的配合物(L = L1-L4)。确定了 [Ru(PPh3)2(L)(CO)] (L = L1, L2, L4) 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并通过 DFT 优化了 [Ru(PPh3)2(L3)(CO)] 的结构计算。确定了 [Ru(PPh3)2(CO)2CL2] 与 H2L2 反应生成 [Ru(PPh3)2(L2)(CO)] 的热力学。所有配合物在可见光和紫外光区域都显示出强烈的吸收,这已经通过 TDDFT 计算进行了分析。四种环配合物的循环伏安法显示,相对于 SCE,在 0.50–1.35 V 范围内的两种氧化和相对于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