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甲基-2-三甲基硅烷基-3-烯-2-醇 | 88766-80-7

中文名称
3-甲基-2-三甲基硅烷基-3-烯-2-醇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methyl-2-(trimethylsilyl)-3-penten-2-ol
英文别名
3-Methyl-2-(trimethylsilyl)pent-3-en-2-ol;3-methyl-2-trimethylsilylpent-3-en-2-ol
3-甲基-2-三甲基硅烷基-3-烯-2-醇化学式
CAS
88766-80-7
化学式
C9H20OSi
mdl
——
分子量
172.343
InChiKey
QVSSCQBGILDHAM-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58
  • 重原子数:
    11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78
  • 拓扑面积:
    20.2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1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3-甲基-2-三甲基硅烷基-3-烯-2-醇lithium tert-butoxid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以100%的产率得到(Z)-3-Methyl-2-(trimethylsiloxy)-2-pentene
    参考文献:
    名称:
    无环体系中酮和醛的完全取代的甲硅烷基烯醇醚的区域和立体选择性合成。
    摘要:
    据报道,通过烯丙基-布鲁克重排,可以完全和立体选择性地制备酮和醛的全取代和立体定义的甲硅烷基烯醇醚。这种快速有效的方法是从容易获得的起始原料的E和Z异构体的混合物开始的。
    DOI:
    10.1002/anie.201909089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Base-induced rearrangement of 1-(trimethylsilyl)allylic alcohols. Stereo- and regioselective synthesis of silyl enol ethers through lithium homoenolates
    摘要:
    DOI:
    10.1021/ja00318a036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Regio‐ and Stereoselective Synthesis of Fully Substituted Silyl Enol Ethers of Ketones and Aldehydes in Acyclic Systems
    作者:Peter‐Yong Wang、Guillaume Duret、Ilan Marek
    DOI:10.1002/anie.201909089
    日期:2019.10.14
    The regio- and stereoselective preparation of fully substituted and stereodefined silyl enol ethers of ketones and aldehydes through an allyl-Brook rearrangement is reported. This fast and efficient method proceeds from a mixture of E and Z isomers of easily accessible starting materials.
    据报道,通过烯丙基-布鲁克重排,可以完全和立体选择性地制备酮和醛的全取代和立体定义的甲硅烷基烯醇醚。这种快速有效的方法是从容易获得的起始原料的E和Z异构体的混合物开始的。
  • Base-induced rearrangement of 1-(trimethylsilyl)allylic alcohols. Stereo- and regioselective synthesis of silyl enol ethers through lithium homoenolates
    作者:Masahiro Kato、Akio Mori、Hiroji Oshino、Jun Enda、Kentaro Kobayashi、Isao Kuwajima
    DOI:10.1021/ja00318a036
    日期:1984.3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