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S,3aS,9aR,10aR)-2,2-dimethyloctahydrospiro[[1,3]dioxolo-[4,5-b]quinolizine-10,2'-oxirane] | 1188377-51-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S,3aS,9aR,10aR)-2,2-dimethyloctahydrospiro[[1,3]dioxolo-[4,5-b]quinolizine-10,2'-oxirane]
英文别名
(3aS,9aR,10S,10aR)-2,2-dimethylspiro[3a,4,6,7,8,9,9a,10a-octahydro-[1,3]dioxolo[4,5-b]quinolizine-10,2'-oxirane]
(2'S,3aS,9aR,10aR)-2,2-dimethyloctahydrospiro[[1,3]dioxolo-[4,5-b]quinolizine-10,2'-oxirane]化学式
CAS
1188377-51-6
化学式
C13H21NO3
mdl
——
分子量
239.315
InChiKey
UXQBNFUSSNIVLY-SBFPOUOM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0.8
  • 重原子数:
    17
  • 可旋转键数:
    0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1.0
  • 拓扑面积:
    34.2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4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S,3aS,9aR,10aR)-2,2-dimethyloctahydrospiro[[1,3]dioxolo-[4,5-b]quinolizine-10,2'-oxirane] 在 lithium aluminium tetrahydrid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以90%的产率得到(3aS,9aR,10R,10aR)-2,2,10-trimethyloctahydro-3aH-[1,3]dioxolo[4,5-b]quinolizin-10-ol
    参考文献:
    名称:
    Synthesis of polyfunctional quinolizidine alkaloids: development towards selective glycosidase inhibitors
    摘要:
    本文描述了一种高度不同的喹嗪生物碱合成路线。用于合成这些生物碱的对映体前体 22a 和 22b,是分别从相应的乙炔系α-三甲基硅胺分子 21a 和 21b 的 PET 环化中立体定向生成的,这两个分子都是从 D-核糖合成的。研究发现,多羟基喹嗪生物碱 7 是 α-半乳糖苷酶的选择性抑制剂,Ki 为 83.9 μM。发现胺类似物 18、12 和 10 是 α-葡萄糖苷酶的选择性强效抑制剂,Ki 分别为 28、120 和 140 μM。
    DOI:
    10.1039/b907007a
  • 作为产物:
    描述:
    (3aS,9aR,10S,10aR)-10-(hydroxymethyl)-2,2-dimethyloctahydro-3aH-[1,3]dioxolo[4,5-b]quinolizin-10-ol甲基磺酰氯三乙胺 作用下, 以 二氯甲烷 为溶剂, 以90%的产率得到(2'S,3aS,9aR,10aR)-2,2-dimethyloctahydrospiro[[1,3]dioxolo-[4,5-b]quinolizine-10,2'-oxirane]
    参考文献:
    名称:
    Synthesis of polyfunctional quinolizidine alkaloids: development towards selective glycosidase inhibitors
    摘要:
    本文描述了一种高度不同的喹嗪生物碱合成路线。用于合成这些生物碱的对映体前体 22a 和 22b,是分别从相应的乙炔系α-三甲基硅胺分子 21a 和 21b 的 PET 环化中立体定向生成的,这两个分子都是从 D-核糖合成的。研究发现,多羟基喹嗪生物碱 7 是 α-半乳糖苷酶的选择性抑制剂,Ki 为 83.9 μM。发现胺类似物 18、12 和 10 是 α-葡萄糖苷酶的选择性强效抑制剂,Ki 分别为 28、120 和 140 μM。
    DOI:
    10.1039/b907007a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of polyfunctional quinolizidine alkaloids: development towards selective glycosidase inhibitors
    作者:Ganesh Pandey、Debasish Grahacharya、K. S. Shashidhara、M. Islam Khan、Vedavati G. Puranik
    DOI:10.1039/b907007a
    日期:——
    A highly divergent route to a variety of quinolizidine alkaloids is described. The enantiomeric precursors 22a and 22b utilized for the synthesis of these alkaloids were constructed stereospecifically from the PET cyclization of the corresponding acetylene tethered α-trimethylsilyl amine moieties 21a and 21b, respectively, both of which were synthesised from D-ribose. The polyhydroxy quinolizidine alkaloid 7 was found to be a selective inhibitor of α-galactosidase with Ki 83.9 μM. The amine analogs 18, 12 and 10 are found to be selective and potent inhibitors of α-glucosidase with Ki 28, 120 and 140 μM, respectively.
    本文描述了一种高度不同的喹嗪生物碱合成路线。用于合成这些生物碱的对映体前体 22a 和 22b,是分别从相应的乙炔系α-三甲基硅胺分子 21a 和 21b 的 PET 环化中立体定向生成的,这两个分子都是从 D-核糖合成的。研究发现,多羟基喹嗪生物碱 7 是 α-半乳糖苷酶的选择性抑制剂,Ki 为 83.9 μM。发现胺类似物 18、12 和 10 是 α-葡萄糖苷酶的选择性强效抑制剂,Ki 分别为 28、120 和 140 μM。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铺地蜈蚣碱 诺利溴铵 蔓杉石松宁 羽扇豆碱 羽扇豆喃 硫双萍蓬定 甲基6-氧代-1,3,4,6-四氢-2H-喹嗪-9-羧酸酯 狭叶碱 牡丹草佛明 溴化八氢5-甲基-1-[(2-甲基丙酰)氧代]-2H-喹嗪正离子 吲哚霉素 吐根胺 化合物 T29527 内-六氢-8-羟基-2,6-亚甲基-2H-喹嗪-3 八氢-喹啉嗪-3-羧酸乙酯 八氢-4H-喹嗪 八氢-4-甲基-2H-喹嗪 八氢-2H-喹嗪-1-基二甲基氨基甲酸酯盐酸(1:1) 八氢-1-(5-甲氧基-1H-吲哚-3-基)-2H-喹嗪 八氢-1-(5-甲基-1H-吲哚-3-基)-2H-喹嗪 乙基8-羟基-6-氧代-1,3,4,6-四氢-2H-喹嗪-9-羧酸酯 乙基8-氯-4-氧代-4H-喹嗪-3-羧酸酯 乙基6-氧代-1,3,4,6-四氢-2H-喹嗪-9-羧酸酯 乙基4-氧代-4H-喹嗪-3-羧酸酯 N-[[(1S,9aR)-2,3,4,6,7,8,9,9a-八氢-1H-喹嗪-1-基]甲基]-4-氨基-5-氯-2-甲氧基苯甲酰胺 N-[[(1S,9aR)-2,3,4,6,7,8,9,9a-八氢-1H-喹嗪-1-基]甲基]-2-甲氧基-5-氨基磺酰基苯甲酰胺 N-[[(1S,9aR)-2,3,4,6,7,8,9,9a-八氢-1H-喹嗪-1-基]甲基]-2,6-二甲氧基苯甲酰胺 N-[(E)-[(9aR)-六氢-2H喹嗪-1(6H)-亚基]甲基]-乙酰胺 N-[(1S,9aR)-八氢-2H-喹嗪-1-基甲基]-4-[(E)-苯基二氮烯基]-5,6,7,8-四氢萘-1-胺 8-氯-1-乙基-4-氧代-4H-喹啉嗪-3-羧酸乙酯 8-氨基-4-氧代-4H-喹嗪-3-羧酸 6,6-二甲基-2,3,4,7,8,9,10,10B-八氢-1H-环戊并[h]喹嗪 6,6-二甲基-1,2,3,4,7,7a,8,9,10,11,11a,11b-十二氢吡啶并[2,1-a]异喹啉 5-羟基-8-氮杂三环[5.3.1.03,8]十一烷-10-酮 5(2H)-异噻唑酮,3-甲基-4-戊基-(9CI) 4-[(E)-(4-氟苯基)二氮烯基]-N-[(1S,9aR)-八氢-2H-喹嗪-1-基甲基]-5,6,7,8-四氢萘-1-胺 3-[二(2-噻吩基)亚甲基]八氢-2H-喹嗪 2H-喹嗪,1,3,4,6,7,9a-六氢- 2H-喹嗪,1,3,4,6,7,8-六氢-9-甲基- 2-羟基-3-甲基喹啉-4-酮 2-甲基-八氢-喹嗪 2-去氢金雀花碱 1-硝基-4-氧代-4H-喹嗪-3-甲酸乙酯 1-甲酰基-4-氧代-4H-羟基喹啉-3-羧酸乙酯 1-环丙基-7-氟-9-甲基-8-[(4aR,7aR)-八氢-6H-吡咯并[3,4-b]吡啶-6-基]-4-羰基-4H-喹嗪-3-羧酸 1-溴-4-氧代-4氢-喹嗪-3-甲酸乙酯 1-{[2-(4-甲氧苄基)-5-(三氟甲基)-1H-苯并咪唑-1-基]甲基}八氢-2H-喹嗪 1-[[(1R,8aR)-2,3,4,5,6,7,8,8a-八氢-1H-喹嗪-1-基]甲基]哌啶-2,6-二酮 1-(氯甲基)八氢-2H-喹嗪 (4R,9aS)-4-甲基八氢-2H-喹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