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3,6-di-n-butyl-11-bromodipyrido[2,3-c:3',2'-a]phenazine | 1343493-30-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3,6-di-n-butyl-11-bromodipyrido[2,3-c:3',2'-a]phenazine
英文别名
3,6-di-n-butyl-11-bromodipyrido[3,2-a:2',3'-c]phenazine;11-Bromo-3,6-dibutylquinoxalino[2,3-f][1,10]phenanthroline
3,6-di-n-butyl-11-bromodipyrido[2,3-c:3',2'-a]phenazine化学式
CAS
1343493-30-0
化学式
C26H25BrN4
mdl
——
分子量
473.415
InChiKey
BWHDCGZLUBRKBF-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6.3
  • 重原子数:
    31
  • 可旋转键数:
    6
  • 环数:
    5.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1
  • 拓扑面积:
    51.6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4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甲醇 、 tetrakis(actonitrile)copper(I) hexafluorophosphate 、 3,6-di-n-butyl-11-bromodipyrido[2,3-c:3',2'-a]phenazine6,9-dimesityl-2-(4-bromophenyl)imidazo[4,5-f]-1,10-phenanthroline二氯甲烷 为溶剂, 生成 [(3,6-di-n-butyl-11-bromodipyrido[2,3-c:3',2'-a]phenazine)Cu(6,9-dimesityl-2-(4-bromophenyl)imidazo[4,5-f]-1,10-phenanthroline)][P(fluoride)6]*2(methanol)
    参考文献:
    名称:
    新的双苯并吩吩嗪或咪唑熔融的邻菲咯啉配体的双邻菲咯啉铜(I)配合物:光谱,电化学和量子化学研究
    摘要:
    两个新的空间位挑战二亚胺配体大号1(2,9-二基的2-(4'-溴苯基)咪唑并[4,5- ˚F ] [1,10]菲咯啉)和大号2(3,6-二- ñ -遵循Schmittel和同事开发的HETPHEN概念,合成了丁基-11-bromodipyrido [3,2- a:2',3'- c ]吩嗪),目的是构建原始的杂铜(I)配合物。L 1的结构基于一个苯并咪唑分子核心,该苯并咪唑分子在菲咯啉腔的2和9位上被两个高度庞大的异氰酸酯基衍生而来,从而阻止了均纯物质的形成,而L 2dppz是dppz衍生物,在螯合氮原子的α位带有正丁基链。基于L 1,L 2和互补匹配配体(2,9-R 2 -1,10-菲咯啉,R = H,甲基,正丁基或异丁基)的六个新型杂铜(I)配合物的明确形成)已被证明,并且所形成的化合物已得到充分表征。所有配合物的电子吸收光谱与DFT计算非常吻合,可以指定主要的跃迁。使用时间分辨单光子计
    DOI:
    10.1021/ic2006343
  • 作为产物:
    描述:
    2,9-di-n-butyl-1,10-phenanthroline-5,6-dione4-溴邻苯二胺乙醇 为溶剂, 以62%的产率得到3,6-di-n-butyl-11-bromodipyrido[2,3-c:3',2'-a]phenazine
    参考文献:
    名称:
    新的双苯并吩吩嗪或咪唑熔融的邻菲咯啉配体的双邻菲咯啉铜(I)配合物:光谱,电化学和量子化学研究
    摘要:
    两个新的空间位挑战二亚胺配体大号1(2,9-二基的2-(4'-溴苯基)咪唑并[4,5- ˚F ] [1,10]菲咯啉)和大号2(3,6-二- ñ -遵循Schmittel和同事开发的HETPHEN概念,合成了丁基-11-bromodipyrido [3,2- a:2',3'- c ]吩嗪),目的是构建原始的杂铜(I)配合物。L 1的结构基于一个苯并咪唑分子核心,该苯并咪唑分子在菲咯啉腔的2和9位上被两个高度庞大的异氰酸酯基衍生而来,从而阻止了均纯物质的形成,而L 2dppz是dppz衍生物,在螯合氮原子的α位带有正丁基链。基于L 1,L 2和互补匹配配体(2,9-R 2 -1,10-菲咯啉,R = H,甲基,正丁基或异丁基)的六个新型杂铜(I)配合物的明确形成)已被证明,并且所形成的化合物已得到充分表征。所有配合物的电子吸收光谱与DFT计算非常吻合,可以指定主要的跃迁。使用时间分辨单光子计
    DOI:
    10.1021/ic2006343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