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1-naphthyl)ethyl pyruvate | 86581-81-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1-naphthyl)ethyl pyruvate
英文别名
2-(1-naphtyl)ethyl pyruvate;2-naphthalen-1-ylethyl 2-oxopropanoate
2-(1-naphthyl)ethyl pyruvate化学式
CAS
86581-81-9
化学式
C15H14O3
mdl
——
分子量
242.274
InChiKey
GBNJZDWEKKJIBN-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404.3±24.0 °C(Predicted)
  • 密度:
    1.173±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51
  • 重原子数:
    18.0
  • 可旋转键数:
    4.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
  • 拓扑面积:
    43.37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3.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1-naphthyl)ethyl pyruvate氧气 作用下, 以 乙腈 为溶剂, 反应 3.0h, 生成 二氧化碳
    参考文献:
    名称:
    α-氧代羧酸酯直接光氧化脱羧的机理
    摘要:
    与在脱气条件下相比,在极性和非极性溶剂中,各种α-氧代羧酸酯均会发生直接的光氧化作用,以产生更高的二氧化碳收率。在丙酮酸正己酯的情况下,己醛也是反应的产物。提出的证据表明,单线态氧在这些脱羧反应中起的作用很小,如果有的话。有人提出一种机制,涉及电子从受激的α-氧代羧酸酯转移到基态氧,从而导致过酸的中间体,这与这些酯的II型裂解过程相抗衡。
    DOI:
    10.1016/s0040-4020(01)91868-x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