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5-(dimethylamino)-N,N-bis[2-(3,5-dimethylpyrazol-1-yl)ethyl]naphthalene-1-sulfonamide | 1541192-46-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5-(dimethylamino)-N,N-bis[2-(3,5-dimethylpyrazol-1-yl)ethyl]naphthalene-1-sulfonamide
英文别名
——
5-(dimethylamino)-N,N-bis[2-(3,5-dimethylpyrazol-1-yl)ethyl]naphthalene-1-sulfonamide化学式
CAS
1541192-46-4
化学式
C26H34N6O2S
mdl
——
分子量
494.661
InChiKey
JPDQRNDSFSEBQH-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92
  • 重原子数:
    35.0
  • 可旋转键数:
    9.0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8
  • 拓扑面积:
    76.26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7.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copper(II) choride dihydrate 、 5-(dimethylamino)-N,N-bis[2-(3,5-dimethylpyrazol-1-yl)ethyl]naphthalene-1-sulfonamide乙腈 为溶剂, 反应 3.0h, 以80%的产率得到
    参考文献:
    名称:
    A novel copper(ii) complex as a nitric oxide turn-on fluorosensor: intracellular applications and DFT calculation
    摘要:
    本文报道了一种易于合成的新型丹磺酰基NO开启传感器L2的开发。L2与Cu2+的紫外-可见滴定数据显示,在波长418 nm处吸收逐渐增加,与Cu2+浓度相关,通过非线性最小二乘计算机拟合程序分析,得到K = (1.16 ± 0.36) × 106 M−1和n = (1.28 ± 0.03),表明形成了1:1的配合物。通过DFT计算优化了L2及其配合物[Cu(L2)Cl]+ (1)的基态几何结构,结果显示在配合物1中,中心金属离子呈扭曲的四面体几何结构,键长与类似Cu2+配合物中发现的键长非常接近。L2的荧光在甲腈-水(9:1, v/v)中与顺磁性Cu2+形成[Cu(L2)Cl]+时被显著淬灭(约60倍),在HEPES缓冲液中pH 7.2下,进一步与Angeli盐(Na2N2O3)处理后恢复其荧光性质约15倍,这是由于溶液中由Na2N2O3生成的NO将Cu2+还原为Cu+。寿命测量显示,自由配体L2(τ0 = 12 ns)与Cu2+结合后寿命显著减少(τ0 = 2.1 ns)。通过3σ方法计算的NO检测限为1.6 nM。[CuII(L2)Cl]+的荧光增强是由NO诱导的[CuII(L2)Cl]+ (1)还原为[CuI(L2)]+ (2),这通过850 nm处d–d跃迁带的消失以及X波段EPR信号的消失得到支持。通过荧光显微镜在源自人类宫颈癌的HeLa细胞上检查了L2的选择性“开启”荧光行为,结果显示强烈的细胞内荧光,在加入Cu2+后被强烈抑制,但在进一步与Angeli盐(Na2N2O3)孵育后恢复其荧光性质。通过ESI-MS+ (m/z)分析确认了溶液中[CuII(L2)Cl]+和[CuI(L2)]+的存在。不同生物相关阳离子和阴离子对L2荧光性质的影响表明,只有[CuII(L2)Cl]+对NO显示出高选择性,表明其在特定剂量下适合细胞内应用,无需过多担心其细胞毒性。
    DOI:
    10.1039/c3dt52521j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A novel copper(ii) complex as a nitric oxide turn-on fluorosensor: intracellular applications and DFT calculation
    摘要:
    本文报道了一种易于合成的新型丹磺酰基NO开启传感器L2的开发。L2与Cu2+的紫外-可见滴定数据显示,在波长418 nm处吸收逐渐增加,与Cu2+浓度相关,通过非线性最小二乘计算机拟合程序分析,得到K = (1.16 ± 0.36) × 106 M−1和n = (1.28 ± 0.03),表明形成了1:1的配合物。通过DFT计算优化了L2及其配合物[Cu(L2)Cl]+ (1)的基态几何结构,结果显示在配合物1中,中心金属离子呈扭曲的四面体几何结构,键长与类似Cu2+配合物中发现的键长非常接近。L2的荧光在甲腈-水(9:1, v/v)中与顺磁性Cu2+形成[Cu(L2)Cl]+时被显著淬灭(约60倍),在HEPES缓冲液中pH 7.2下,进一步与Angeli盐(Na2N2O3)处理后恢复其荧光性质约15倍,这是由于溶液中由Na2N2O3生成的NO将Cu2+还原为Cu+。寿命测量显示,自由配体L2(τ0 = 12 ns)与Cu2+结合后寿命显著减少(τ0 = 2.1 ns)。通过3σ方法计算的NO检测限为1.6 nM。[CuII(L2)Cl]+的荧光增强是由NO诱导的[CuII(L2)Cl]+ (1)还原为[CuI(L2)]+ (2),这通过850 nm处d–d跃迁带的消失以及X波段EPR信号的消失得到支持。通过荧光显微镜在源自人类宫颈癌的HeLa细胞上检查了L2的选择性“开启”荧光行为,结果显示强烈的细胞内荧光,在加入Cu2+后被强烈抑制,但在进一步与Angeli盐(Na2N2O3)孵育后恢复其荧光性质。通过ESI-MS+ (m/z)分析确认了溶液中[CuII(L2)Cl]+和[CuI(L2)]+的存在。不同生物相关阳离子和阴离子对L2荧光性质的影响表明,只有[CuII(L2)Cl]+对NO显示出高选择性,表明其在特定剂量下适合细胞内应用,无需过多担心其细胞毒性。
    DOI:
    10.1039/c3dt52521j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