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开发了由一系列多齿配体(L)负载的六种[Cu I Cu I Cu I(L)] 1+型三铜簇合物作为氧化催化剂。这些络合物能够介导容易的氧原子转移至烃类底物,例如环己烷,苯和苯乙烯(C 6 H 12,C 6 H 6和C 8 H 8)在室温下被过氧化氢活化。该过程具有高周转频率(TOF)的催化作用,可以中等至高收率将底物有效氧化为相应的醇,醛和酮。催化剂具有鲁棒性,其周转数(TON)仅受用于驱动催化周转的过氧化氢的可用性限制。当由活化的三铜配合物介导的底物的氧化迅速时,TON不受底物浓度的影响,TOF线性依赖于过氧化氢的浓度。在低底物浓度下,催化系统表现出中止循环,这是由于过氧化氢竞争性还原了活化催化剂而导致的。该系统的这种行为与过氧化氢对三铜配合物的活化作用相一致,从而在活化的催化剂和底物之间形成过渡配合物时,生成能够将“氧原子”容易地直接转移至底物的强氧化性中间体。通过改变配体设计也
已开发了由一系列多齿配体(L)负载的六种[Cu I Cu I Cu I(L)] 1+型三铜簇合物作为氧化催化剂。这些络合物能够介导容易的氧原子转移至烃类底物,例如环己烷,苯和苯乙烯(C 6 H 12,C 6 H 6和C 8 H 8)在室温下被过氧化氢活化。该过程具有高周转频率(TOF)的催化作用,可以中等至高收率将底物有效氧化为相应的醇,醛和酮。催化剂具有鲁棒性,其周转数(TON)仅受用于驱动催化周转的过氧化氢的可用性限制。当由活化的三铜配合物介导的底物的氧化迅速时,TON不受底物浓度的影响,TOF线性依赖于过氧化氢的浓度。在低底物浓度下,催化系统表现出中止循环,这是由于过氧化氢竞争性还原了活化催化剂而导致的。该系统的这种行为与过氧化氢对三铜配合物的活化作用相一致,从而在活化的催化剂和底物之间形成过渡配合物时,生成能够将“氧原子”容易地直接转移至底物的强氧化性中间体。通过改变配体设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