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2-(1-Azido-1-methyl-ethyl)-naphthalene | 179097-01-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2-(1-Azido-1-methyl-ethyl)-naphthalene
英文别名
2-(2-azidopropan-2-yl)naphthalene
2-(1-Azido-1-methyl-ethyl)-naphthalene化学式
CAS
179097-01-9
化学式
C13H13N3
mdl
——
分子量
211.266
InChiKey
FUBPFPAIUXJBBY-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39
  • 重原子数:
    16.0
  • 可旋转键数:
    2.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3
  • 拓扑面积:
    48.76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1.0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2-(1-Azido-1-methyl-ethyl)-naphthalene吡啶4-二甲氨基吡啶 、 sodium tetrahydroborate 、 lithium aluminium tetrahydride 、 仲丁基锂 、 lithium perchlorate 、 二异丙胺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乙醚乙醇乙腈 为溶剂, 反应 67.58h,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基于蛋白质结构的迭代设计生成的HIV-1蛋白酶的双叔酰胺抑制剂。
    摘要:
    已经鉴定出一系列有效的HIV蛋白酶非肽抑制剂。利用与HIV蛋白酶结合的化合物3的结构,设计并制备了双叔酰胺抑制剂9。发现化合物9的效力是3的约17倍,并且9的蛋白质-配体复合物的结构显示抑制剂相对于3以反向结合模式结合。对9的蛋白质-配体复合物的检查表明有几种修饰在P1和P1'的口袋中。通过这些修饰,有可能将抑制剂的活性再提高100倍,从而突出了晶体学反馈在抑制剂设计中的实用性。发现这些化合物在细胞培养中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活性,对HIV蛋白酶具有选择性,并且可以在三种动物模型中口服获得。
    DOI:
    10.1021/jm960092w
  • 作为产物:
    描述:
    A,a-二甲基-2-萘甲醇 在 sodium azide 、 三氟乙酸 作用下, 以 氯仿 为溶剂, 反应 17.0h, 生成 2-(1-Azido-1-methyl-ethyl)-naphthalene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基于蛋白质结构的迭代设计生成的HIV-1蛋白酶的双叔酰胺抑制剂。
    摘要:
    已经鉴定出一系列有效的HIV蛋白酶非肽抑制剂。利用与HIV蛋白酶结合的化合物3的结构,设计并制备了双叔酰胺抑制剂9。发现化合物9的效力是3的约17倍,并且9的蛋白质-配体复合物的结构显示抑制剂相对于3以反向结合模式结合。对9的蛋白质-配体复合物的检查表明有几种修饰在P1和P1'的口袋中。通过这些修饰,有可能将抑制剂的活性再提高100倍,从而突出了晶体学反馈在抑制剂设计中的实用性。发现这些化合物在细胞培养中具有良好的抗病毒活性,对HIV蛋白酶具有选择性,并且可以在三种动物模型中口服获得。
    DOI:
    10.1021/jm960092w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Native Amine-Directed ortho-C–H Halogenation and Acetoxylation /Condensation of Benzylamines
    作者:Michael C. Young、Pratibha Chand-Thakuri、Indunil Alahakoon、Daniel Liu、Mohit Kapoor、John F. Kennedy、Kenneth W. Jenkins、Allison M. Rabon
    DOI:10.1055/a-1625-9095
    日期:2022.1
    Free or unfunctionalized benzylamines are well known to participate in C–H activ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palladium salts. Despite the ease with which these complexes can be activated, subsequent functionalization of the dimeric cyclometalates can be challenging. We demonstrate herein a free primary amine based C–H activation/functionalization protocol that allows for the ortho-C–H chlorination and
    众所周知,游离或未官能化的苄胺盐存在下参与 C-H 活化。尽管可以很容易地激活这些配合物,但二聚环属盐的后续功能化可能具有挑战性。我们在此展示了一种基于游离伯胺的 C-H 活化/功能化方案,该方案允许未保护的苄胺的邻-C-H 化和化。我们还展示了由于游离伯胺导向基团的亲核性,基氧化剂的使用如何产生独特的乙酰氧基化/环化。
  • Benzylic C(sp<sup>3</sup>)−H Azidation: Copper <i>vs</i> Iron Catalysis
    作者:Angel Rentería‐Gómez、Rubén O. Torres‐Ochoa、Pierre Palamini、Raphaël Simonet‐Davin、Qian Wang、Jérôme Waser、Jieping Zhu
    DOI:10.1002/hlca.202400004
    日期:2024.3
    The generation of benzylic radicals through hydrogen atom abstraction (HAT) has been a recent research focus and various C(sp3)−H bond functionalization protocols have been developed relying on this elementary step. We report herein copper- and iron-catalyzed C(sp3)−H benzylic azidation reactions using mCPBA and NFSI as oxidant, respectively, and TMSN3 as azide source. The reaction is thought to be
    通过氢原子抽提(HAT)产生苄基一直是最近的研究热点,并且基于这一基本步骤已经开发了各种C(sp 3 )−H键功能化方案。我们在此报告了分别使用m CPBA 和 NFSI 作为氧化剂,以及 TMSN 3作为叠氮化物源的催化的 C(sp 3 )−H 苄基叠氮化反应。该反应被认为是通过原位生成的以杂原子为中心的自由基对苯甲基氢进行分子间抽提而引发的。Fe(OTf) 3催化的叠氮化方案表现出良好的化学选择性,因为它优先发生在仲和叔苄基C(sp 3 )−H键上,而不是伯苄基和叔脂肪族碳上。还记录了开发催化对映选择性过程的努力。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