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piperidin-1-yl)(3-pyridyl)methyl)-2-naphthol | 1242601-47-3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piperidin-1-yl)(3-pyridyl)methyl)-2-naphthol
英文别名
1-[Piperidin-1-yl(pyridin-3-yl)methyl]naphthalen-2-ol;1-[piperidin-1-yl(pyridin-3-yl)methyl]naphthalen-2-ol
1-((piperidin-1-yl)(3-pyridyl)methyl)-2-naphthol化学式
CAS
1242601-47-3
化学式
C21H22N2O
mdl
——
分子量
318.418
InChiKey
KGCBBNGTKFWTMV-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1
  • 重原子数:
    24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9
  • 拓扑面积:
    36.4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3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哌啶3-吡啶甲醛2-萘酚 在 nano-Fe3O4(at)carbon quantum dots(at)Si(OEt)(CH2)3NH(at)cyanuric acid(at)N3(at)phenylacetylene(at)copper catalyst 作用下, 以 neat (no solvent) 为溶剂, 反应 0.2h, 以58%的产率得到1-((piperidin-1-yl)(3-pyridyl)methyl)-2-naphthol
    参考文献:
    名称:
    使用工程化铜基纳米磁性催化剂合成 1-氨基烷基-2-萘酚衍生物(Fe3O4@CQD@Si (OEt)(CH2)3NH@CC@N3@苯基乙炔@Cu)
    摘要:
    在本研究中,基于分子水平的工程化方法用于合成铜基纳米磁性催化剂(Fe 3 O 4 @CQD@Si (OEt)(CH 2 ) 3 NH@CC@N 3 @苯基乙炔@Cu) . 使用不同的技术对合成的催化剂进行表征,包括红外(IR)、X 射线粉末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FE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能量色散 X 射线光谱( EDX) 和 EDX 元素映射、感应耦合等离子体 (ICP)、热重分析 (TGA) 和差热分析 (DTA) 以及振动样品磁强计 (VSM)。Fe 3 O 4使用碳量子点 (CQD) 代替传统的 SiO 2保护纳米粒子表面. 在 1-氨基烷基-2-萘酚衍生物的合成中评估了所合成催化剂的活性。反应时间短、反应收率高的无溶剂条件是所制备催化剂的结果。反应如何被催化剂触发由 IR 确定。合成后的催化剂在五个循环后提供了 87.5% 的反应产率。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
    DOI:
    10.1002/aoc.636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Novel Acentric Organic Solids with Non-linear Optical and Ferroelectric Properties
    作者:Yong-Tao Wang、Gui-Mei Tang、Tian-Duo Li、Jian-Chao Yu、Yong-Qin Wei、Ji-Bei Ling、Xi-Fa Long
    DOI:10.1071/ch09277
    日期:——

    A series of compounds obtained through one-pot three-component reaction, present non-centrosymmetric polar packing arrangement, resulting in strong second harmonic generation responses and ferroelectric behaviours.

    通过一锅三组份反应获得的一系列化合物呈现出非中心对称的极性堆积排列,从而产生了强烈的二次谐波生成反应和电行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