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0-chloro-6-(4-chlorophenyl)indolo[1,2-c]quinazoline | 1469538-19-9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0-chloro-6-(4-chlorophenyl)indolo[1,2-c]quinazoline
英文别名
——
10-chloro-6-(4-chlorophenyl)indolo[1,2-c]quinazoline化学式
CAS
1469538-19-9
化学式
C21H12Cl2N2
mdl
——
分子量
363.246
InChiKey
YHCKMXRMIYZHHD-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6.61
  • 重原子数:
    25.0
  • 可旋转键数:
    1.0
  • 环数:
    5.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17.3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2.0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盐酸 、 copper(I) bromide 作用下, 以 1,4-二氧六环 为溶剂, 以61%的产率得到10-chloro-6-(4-chlorophenyl)indolo[1,2-c]quinazoline
    参考文献:
    名称:
    溶剂依赖性铜催化的吲哚基C3-加氧和N1-环化反应:3 H-吲哚-3-酮和吲哚[1,2- c ]喹唑啉的选择性合成
    摘要:
    通过铜催化的需氧氧化和2-(2-酰氨基芳基)-1 H的分子内环化反应选择性制备3 H-吲哚-3-一和吲哚并[1,2- c ]喹唑啉衍生物的简单实用方法已经公开了在酸存在下的-吲哚。有趣的是,反应结果完全取决于所采用的反应介质。以DMF为溶剂,吲哚底物的酰胺部分可作为助剂,使吲哚的氧化反应与空气中的分子氧作为氧化剂产生3 H-indol-3-one衍生物的选择性很高。另一方面,当反应在1,4-二恶烷中进行时,酰胺部分转变为参与分子内吲哚基N 1-环化,从而提供了吲哚[1,2- c ]喹唑啉作为主要产物。
    DOI:
    10.1021/acs.joc.8b0023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General and efficient copper-catalyzed aerobic oxidative synthesis of N-fused heterocycles using amino acids as the nitrogen source
    作者:Qing Liu、Haijun Yang、Yuyang Jiang、Yufen Zhao、Hua Fu
    DOI:10.1039/c3ra41644e
    日期:——
    efficient copper-catalyzed aerobic oxidative method for the synthesis of N-fused heterocycles has been developed by using readily available α-amino acids as the nitrogen source. The reactions underwent N-arylation, aerobic oxidative dehydrogenation, intramolecular cyclization and dissociation of formic acid. This method should provide a general and practical strategy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N-fused
    通过使用容易获得的α-氨基酸作为氮源,已经开发了用于合成N-稠合杂环的通用且有效的催化的需氧氧化方法。反应进行了N-芳基化,好氧氧化脱氢,分子内环化和C的解离甲酸。该方法应为构建N-稠合杂环提供通用和实用的策略。
  • 一种合成吲哚[1,2-c]喹唑啉类化合物的方法
    申请人:河南师范大学
    公开号:CN108424416B
    公开(公告)日:2021-04-16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合成吲哚[1,2‑c]喹唑啉类化合物的方法,属于有机合成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要点为:一种合成吲哚[1,2‑c]喹唑啉类化合物的方法,具体步骤为:将N‑(2‑(1H‑吲哚‑2‑基)苯基)酰胺类化合物、1,4‑二氧六环溴化亚铜置于反应容器中,在室温搅拌下加入稀盐酸,于120℃回流反应至TLC监测原料反应完全,最终制得吲哚[1,2‑c]喹唑啉类化合物。本发明具有反应条件温和、操作简单且底物适用范围广等优点。
  • Regioselective Synthesis of Indolo[1,2-<i>c</i>]quinazolines and 11<i>H</i>-Indolo[3,2-<i>c</i>]quinolines via Copper-Catalyzed Cascade Reactions of 2-(2-Bromoaryl)-1<i>H</i>-indoles with Aldehydes and Aqueous Ammonia
    作者:Shenghai Guo、Li Tao、Wenwen Zhang、Xinying Zhang、Xuesen Fan
    DOI:10.1021/acs.joc.5b02076
    日期:2015.11.6
    synthesis of indolo[1,2-c]quinazolines and 11H-indolo[3,2-c]quinolines through copper-catalyzed one-pot cascade reactions of 2-(2-bromoaryl)-1H-indoles with aldehydes and aqueous ammonia has been achieved. Notably, the regioselectivity was easily controlled by tuning the reaction conditions. Compared with literature methods, the present protocol features easily controlled selectivity, readily available starting
    吲哚并[1,2-的高度选择性和方便合成Ç ]喹唑啉和11 ħ吲哚并[3,2- c ^ ]喹啉通过催化一锅级联反应的2-(2-代)-1 ħ -indoles醛和氨水已实现。值得注意的是,通过调节反应条件可以容易地控制区域选择性。与文献方法相比,本方案的特点是易于控制的选择性,易于获得的起始原料,良好的官能团耐受性和简单的操作程序。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