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O-benzoyl-N-(tert-butoxycarbonyl)-L-tyrosine methyl ester | 1336944-20-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O-benzoyl-N-(tert-butoxycarbonyl)-L-tyrosine methyl ester
英文别名
——
O-benzoyl-N-(tert-butoxycarbonyl)-L-tyrosine methyl ester化学式
CAS
1336944-20-7
化学式
C22H25NO6
mdl
——
分子量
399.444
InChiKey
MHYXDZNRWRGTHC-SFHVURJK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51
  • 重原子数:
    29.0
  • 可旋转键数:
    6.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2
  • 拓扑面积:
    90.93
  • 氢给体数:
    1.0
  • 氢受体数:
    6.0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O-benzoyl-N-(tert-butoxycarbonyl)-L-tyrosine methyl ester 在 porcine liver esterase 、 palladium 10% on activated carbon 、 palladium on activated charcoal 、 氢气硝酸乙酸酐二异丁基氢化铝三乙胺 作用下, 以 甲醇二氯甲烷N,N-二甲基乙酰胺 为溶剂, -78.0~20.0 ℃ 、206.85 kPa 条件下, 反应 12.0h, 生成
    参考文献:
    名称:
    细胞毒素分子同细胞结合受体分子的共轭体
    摘要:
    强效细胞毒素分子同细胞结合受体分子构成的共轭体具有分子式(I)结构,其中T,L,m,n,‑‑‑‑‑,R1,R2,R3,R4,R5,R6,R7,R8,R9,R10,R11,R12,和R13在文中所定义。此共轭体用来治疗癌症,免疫疾病和传染疾病。
    公开号:
    CN110279872A
  • 作为产物:
    描述:
    Boc-L-酪氨酸甲酯溴甲苯碳酸氢钠 、 sodium iodide 作用下, 以 乙腈 为溶剂, 生成 O-benzoyl-N-(tert-butoxycarbonyl)-L-tyrosine methyl ester
    参考文献:
    名称:
    细胞毒素分子同细胞结合受体分子的共轭体
    摘要:
    强效细胞毒素分子同细胞结合受体分子构成的共轭体具有分子式(I)结构,其中T,L,m,n,‑‑‑‑‑,R1,R2,R3,R4,R5,R6,R7,R8,R9,R10,R11,R12,和R13在文中所定义。此共轭体用来治疗癌症,免疫疾病和传染疾病。
    公开号:
    CN110279872A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Equilibrium shift in the rhodium-catalyzed acyl transfer reactions
    作者:Mieko Arisawa、Yui Igarashi、Haruki Kobayashi、Toru Yamada、Kentaro Bando、Takuya Ichikawa、Masahiko Yamaguchi
    DOI:10.1016/j.tet.2011.07.031
    日期:2011.10
    enzene. Acid fluorides were converted into acylphosphine sulfides and thioesters using diphosphine disulfides and disulfides/triphenylphosphine, respectively. Aryl esters were obtained from acid fluorides and phenols in the presence of triphenylsilane. Aryl esters, acylphosphine sulfides, and thioesters were also interconverted in the presence of rhodium complexes. These rhodium-catalyzed acyl transfer
    /膦配合物催化酰基,芳基酯,酰基膦硫化物代酯之间的平衡酰基转移反应。使用合适的共底物来接受杂原子基团将平衡转移到所需的产物上。使用苯甲酰基五氟苯作为化物供体,将酰基膦硫化物和芳基酯转化为酰基,并使用(4-甲苯代)五氟苯进行酯的化反应。分别使用二膦硫化物和二硫化物/三苯基膦将酰转化为酰基膦硫化物酯。在三苯基硅烷的存在下,由酰基苯酚获得芳基酯。在配合物的存在下,芳基酯,酰基膦硫化物代酯也可以相互转化。这些催化的酰基转移反应在中性条件下进行,无需使用酸或碱。羰基中间体参与这些反应是由代酯和炔烃的羰基硫化反应提示的。
  • Ni(II)-Mediated Photochemical Oxidative Esterification of Aldehydes with Phenols
    作者:Lu-Lu Chai、You-Hui Zhao、David James Young、Xinhua Lu、Hong-Xi Li
    DOI:10.1021/acs.orglett.2c02560
    日期:2022.9.30
    The photopromoted, Ni-catalyzed acceptorless dehydrogenation esterification of phenols and aromatic aldehydes has been achieved in an oxidant- and external photosensitizer-free manner. This reliable and atom-economical transformation was tolerant to a wide range of functional groups and proceeded efficiently to give various aryl benzoates in moderate to high yields. Additionally, this photocatalytic
    和芳香醛的光促进、Ni 催化的无受体脱氢酯化反应以无氧化剂和无外部光敏剂的方式实现。这种可靠且原子经济的转化对广泛的官能团具有耐受性,并有效地进行,以中等至高产率得到各种苯甲酸芳基酯。此外,该光催化体系在采用双和芳香醛催化的脂肪醛和苯酚的析氢交叉偶联方面表现出高活性。
  • 一种通过光/镍双催化体系进行醛与芳基酚脱氢酯化的方法
    申请人:苏州大学
    公开号:CN115466199A
    公开(公告)日:2022-12-13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氧化剂和外部光敏剂条件下,通过光/双催化体系进行芳基和芳香醛脱氢酯化的方法。具体的,在惰性气体保护下,将醛、芳基催化剂、配体、碱加入到配备搅拌装置的反应容器中,再加入溶剂,于365 nm LEDs光源照射下,常规搅拌反应,得到芳香酯类化合物。本发明整个过程符合原子经济效益、高效且易于操作,为合成芳香酯类化合物提供了一种新型途径。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非那米柳 雷尼替丁 降钙素(humanreduced),8-L-缬氨酸-(9CI) 间苯甲酰氧基苯乙酮 间苯二甲酸二苯酯 间甲苯基苯甲酸酯 间双没食子酸 醋氨沙洛 邻苯二甲酸苄酯2-乙己基酯 邻苯二甲酸二苯酯-D4 邻苯二甲酸二苯酯 邻甲苯基苯甲酸酯 邻氨基苯甲酸(4-硝基苯基)酯 邻亚苯基二苯甲酸酯 贝诺酯 袋衣酸 血竭黄烷A 萘-1,5-二磺酸-4-[2-(二甲氨基)乙氧基]-2-甲基-5-(丙烷-2-基)苯基2-氨基苯酸酯(1:1) 茶痂衣酸 苯酚,2-[2-[(4-氯苯基)氨基]-4-噻唑基]-,苯酸酯(ester) 苯甲醯柳酸甲酯 苯甲酸苯酯 苯甲酸五氟苯酯 苯甲酸丁香酚酯 苯甲酸4-[[(4-甲氧基苯基)亚甲基]氨基]苯基酯 苯甲酸4-(乙酰氨基)-2-[[2-[4-(乙酰氨基)苯甲酰基]亚肼基]甲基]苯基酯 苯甲酸2-(2-苯并恶唑基)苯酯 苯甲酸-4-甲基苯酯 苯甲酸-(4-环戊基-苯基酯) 苯甲酸-(2-烯丙基-4-溴-苯基酯) 苯甲酸-(2-溴-4,6-二硝基-苯基酯) 苯甲酸-(2,4-二溴-3-甲基-苯基酯) 苯甲酸-(2,4-二氯-5-甲基-苯基酯) 苯甲酸-(2,4-二叔丁基苯基酯) 苯甲酸,4-羟基-,4-[(4-羟基苯氧基)羰基]苯基酯 苯甲酸,4-羟基-,4-(己氧基)苯基酯 苯甲酸,4-羟基-,4-(十四烷氧基)苯基酯 苯甲酸,4-羟基-,4-(十二烷氧基)苯基酯 苯甲酸,4-甲酰基-,4-(辛氧基)苯基酯 苯甲酸,4-甲氧基-,2-甲酰基苯基酯 苯甲酸,4-甲基-,4-甲基苯基酯 苯甲酸,4-戊基-,4-(壬氧基)苯基酯 苯甲酸,4-丁氧基-,1,4-亚苯基酯 苯甲酸,4-[[[3-[(2,2-二甲基-1-羰基丙氧基)甲基]-3,4-二氢-2-甲基-4-羰基-6-喹唑啉基]甲基]-2-炔丙基氨基]-,五氟苯基酯 苯甲酸,4-[1-(己氧基)乙基]-,4-(辛氧基)苯基酯 苯甲酸,4-(辛氧基)-,4-[[4-[[(1-甲基庚基)氧代]羰基]苯基]乙炔基]苯基酯 苯甲酸,4-(苯基甲氧基)-,4-(癸氧基)苯基酯 苯甲酸,4-(苯基甲氧基)-,4-(壬氧基)苯基酯 苯甲酸,4-(苯基甲氧基)-,4-(十二烷氧基)苯基酯 苯甲酸,4-(癸氧基)-,4-[氰基[(1-羰基戊基)氧代]甲基]苯基酯,(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