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1 ,3,3-tetracyclohexyl-2,2-bi-1,3,2-diazaphospholidine | 1428904-89-5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1 ,3,3-tetracyclohexyl-2,2-bi-1,3,2-diazaphospholidine
英文别名
1,3-Dicyclohexyl-2-(1,3-dicyclohexyl-1,3,2-diazaphospholidin-2-yl)-1,3,2-diazaphospholidine
1,1 ,3,3-tetracyclohexyl-2,2-bi-1,3,2-diazaphospholidine化学式
CAS
1428904-89-5
化学式
C28H52N4P2
mdl
——
分子量
506.695
InChiKey
AWFPXOKBSALSKN-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7.6
  • 重原子数:
    34
  • 可旋转键数:
    5
  • 环数:
    6.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1.0
  • 拓扑面积:
    13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4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magnesium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96.0h, 以920 mg的产率得到1,1 ,3,3-tetracyclohexyl-2,2-bi-1,3,2-diazaphospholidine
    参考文献:
    名称:
    双-N-杂环二膦和仲N-杂环膦的合理合成及相互转化
    摘要:
    对称 N-杂环 1,1',3,3'-四氢-2,2'-bi-1,3,2-二氮杂磷和 2,2'-bi-1,3,2-二氮杂磷从 1,4-二氮杂丁二烯或 N-烷基或 N-芳基取代的乙烷-1,2-二胺开始,节省、连续的“一锅法”合成。这种方法提供了高选择性,并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由于不需要的水解而造成的产物损失,从而获得了高产率。在某些情况下,二级膦与二膦一起形成或代替二膦形成。该反应可通过后续过程来解释,该过程涉及双膦均裂生成膦酰基,然后与铵盐反应生成仲膦和氯膦的混合物。即使它的合成范围还有限,与依赖使用复杂氢化物作为还原剂的常见合成方案相比,这种方法在提供卓越的选择性和更高的产率方面似乎很有希望。除了二膦还原转化为仲膦之外,还报道了反应物暴露于光下的逆反应。
    DOI:
    10.1002/ejic.20120147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pecific Photochemical Dehydrocoupling of N‐Heterocyclic Phosphanes and Their Use in the Photocatalytic Generation of Dihydrogen
    作者:Oliver Puntigam、László Könczöl、László Nyulászi、Dietrich Gudat
    DOI:10.1002/anie.201504504
    日期:2015.9.21
    NHeterocyclic phosphanes react under UV irradiation in a highly selective dehydrocoupling reaction to diphosphanes and H2. Computational studies suggest that the product formation is initiated by the formation of dimeric molecular associates whose electronic excitation yields H2 and a diphosphane. Combining the dehydrocoupling of sterically demanding phosphanes with Mg‐reduction of the formed diphosphanes
    N-杂环膦在紫外线照射下以高度选择性的脱氢偶联反应与二膦和H 2发生反应。计算研究表明,产物形成是通过形成二聚体分子缔合体而引发的,其电子激发能产生H 2和二膦。将空间需求的膦的脱氢偶联与生成的二膦的Mg还原相结合,可以构建一个反应循环,以从Et 3 NH +光催化还原生成H 2。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金刚烷双吖丙啶 甲基-双吖丙啶-溴 氮杂环丁二烯 全氟-1,3-二氮杂-1-甲基环戊-3-烯 二氢-5-甲基-4H-1,3,5-二噻嗪 二氢-5-亚硝基-2,4,6-三甲基-4H-1,3,5-二噻嗪 二氢-2,4,6-三乙基-1,3,5-[4H]-二噻嗪 三环戊基膦四氟硼酸盐 三异丁基二氢二噻嗪 N-亚硝基二噻嗪 5H-四唑 5-异丙基-1,3,5-二噻嗪烷 5-(3-甲基戊烷-3-基)-6H-1,3,4-噻二嗪-2-胺 4-重氮基-1,2,3-三唑 4-甲氧基-3,3,5-三甲基-3H-吡唑1-氧化物 4-甲基-1,2-二氮杂螺(2.5)辛-1-烯 4-(三氟甲基)-1,2-二硫杂-3,5lambda2-二氮杂环戊-3-烯 4,5-二甲基-2,3-二丙基-2,3-二氢-噻唑 4,4-二乙基-3,5-二甲基-4H-吡唑 3H-吡咯 3-甲基-3H-吖丙因-3-乙醇 3-甲基-3H-双吖丙啶-3-乙胺 3-甲基-3H-双吖丙啶-3-丙醇 3-溴-3-甲基双吖丙啶 3-氯-3-甲基双吖丙啶 3-氯-3-异丙基-3H-双吖丙啶 3-氯-3-乙基双吖丙啶 3-氟-3-(2,2,2-三氟乙氧基)-3H-二氮杂环丙烯 3-叔丁基双吖丙啶 3,5-二(三氟甲基)-1-硫杂-2,4,6-三氮杂环己-2,4-二烯 3,4-二甲氧基-1,2,5-噻二唑 1-氧化物 3,4-二氢-3,3-二甲基-1,2,5-噻二唑 3,4-二氢-1,2,5-噻二唑 3,4,4,5-四甲基-4H-吡唑 3,3-双(三氟甲基)-3H-双吖丙啶 3,3-二氟-3H-双吖丙啶 2H-咪唑-2-硫酮 2H-咪唑 2H-吡咯 2-吡嗪基-锂 2-叔丁基亚氨基-2-二乙基氨基-1,3-二甲基全氢-1,3,2-二氮杂磷 2-二乙基氨基-1,3-二甲基-1,3,2-二氮杂磷环戊烷 2-(1,3,5-二噻嗪烷-5-基)乙醇 2,4-二甲基-6-异丁基-1,3,5-二噻嗪 2,4,6-三甲基-1,3,5-二噻嗪 2,3,3-三氟-N,N-二甲基丙烯酰基酰胺 2,2,5,5-四甲基-2,5-二氢-吡嗪 2,2,4,6-四氯-2L5-1,3,5,2-三氮杂膦咛 2(4)-异丙基-4(2),6-二甲基二氢(4H)1,3,5-二噻嗪 1H-噻喃并[3,4-d]嘧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