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1R,2R,7S,9S)-4,12-diphenyl-3,5,11,13-tetraoxa-8-azatricyclo[7.4.0.02,7]tridecan-8-yl]methanimine | 307001-71-4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1R,2R,7S,9S)-4,12-diphenyl-3,5,11,13-tetraoxa-8-azatricyclo[7.4.0.02,7]tridecan-8-yl]methanimine
英文别名
——
N-[(1R,2R,7S,9S)-4,12-diphenyl-3,5,11,13-tetraoxa-8-azatricyclo[7.4.0.02,7]tridecan-8-yl]methanimine化学式
CAS
307001-71-4
化学式
C21H22N2O4
mdl
——
分子量
366.417
InChiKey
XLAXEBPFPZWLFL-XQARLTHP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537.3±60.0 °C(Predicted)
  • 密度:
    1.36±0.1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2
  • 重原子数:
    27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5.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8
  • 拓扑面积:
    52.5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6

上下游信息

  • 下游产品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苄氧基乙酰氯N-[(1R,2R,7S,9S)-4,12-diphenyl-3,5,11,13-tetraoxa-8-azatricyclo[7.4.0.02,7]tridecan-8-yl]methanimine三乙胺 作用下, 以 甲苯 为溶剂, 反应 7.0h, 以89%的产率得到(3S)-1-[(1R,2R,7S,9S)-4,12-diphenyl-3,5,11,13-tetraoxa-8-azatricyclo[7.4.0.02,7]tridecan-8-yl]-3-phenylmethoxyazetidin-2-one
    参考文献:
    名称:
    N,N-二烷基hydr与烯酮之间的立体选择性[2 + 2]环加成反应的研究。
    摘要:
    手性,非外消旋的N,N-二烷基alkyl唑酮1和官能化的烯酮之间的类Staudinger样环加成反应构成了β-内酰胺环立体选择性构建的有效方法。强调了二烷基氨基辅助结构的微调潜力,释放游离氮杂环丁酮的高产脱保护方法的可用性以及作为N-二烷基氨基亚胺的high的高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是其关键要素。该策略的成功。关于通用性,这最后一个方面特别重要:甚至来自易于烯化的醛或甲醛的也反应生成相应的具有高化学和立体化学收率的环加合物。β-氨基-α-羟酸(2R,3S)-苯基异丝氨酸(42)和(2R,作为该程序的合成效用的说明性实例,完成了3S)-去甲他汀(45)的制备。通过从头算的方法研究了g系列助剂的环加成模型系统。收集到的结果通过两性离子中间体支持了两步机理,并根据the的Re面的优选向外环加成解释了观察到的绝对和相对立体化学。
    DOI:
    10.1002/chem.200400452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N,N-二烷基hydr与烯酮之间的立体选择性[2 + 2]环加成反应的研究。
    摘要:
    手性,非外消旋的N,N-二烷基alkyl唑酮1和官能化的烯酮之间的类Staudinger样环加成反应构成了β-内酰胺环立体选择性构建的有效方法。强调了二烷基氨基辅助结构的微调潜力,释放游离氮杂环丁酮的高产脱保护方法的可用性以及作为N-二烷基氨基亚胺的high的高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是其关键要素。该策略的成功。关于通用性,这最后一个方面特别重要:甚至来自易于烯化的醛或甲醛的也反应生成相应的具有高化学和立体化学收率的环加合物。β-氨基-α-羟酸(2R,3S)-苯基异丝氨酸(42)和(2R,作为该程序的合成效用的说明性实例,完成了3S)-去甲他汀(45)的制备。通过从头算的方法研究了g系列助剂的环加成模型系统。收集到的结果通过两性离子中间体支持了两步机理,并根据the的Re面的优选向外环加成解释了观察到的绝对和相对立体化学。
    DOI:
    10.1002/chem.200400452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Enantioselective Synthesis of 4-Unsubstituted 3-Alkoxy- and 3-Aminoazetidin-2-ones from FormaldehydeN,N-Dialkylhydrazones
    作者:Rosario Fernández、Ana Ferrete、José M. Lassaletta、José M. Llera、Angeles Monge
    DOI:10.1002/1521-3773(20000818)39:16<2893::aid-anie2893>3.0.co;2-e
    日期:2000.8.18
  • Studies on Stereoselective [2+2] Cycloadditions between N,N-Dialkylhydrazones and Ketenes
    作者:Eloísa Martín-Zamora、Ana Ferrete、José M. Llera、Jesús M. Muñoz、Rafael R. Pappalardo、Rosario Fernández、José M. Lassaletta
    DOI:10.1002/chem.200400452
    日期:2004.12.3
    chiral, non-racemic N,N-dialkylhydrazones 1 and functionalized ketenes constitute an efficient methodology for the stereoselective construction of the beta-lactam ring. The potential for fine tuning of the dialkylamino auxiliary structure, the availability of a high-yielding deprotection method for the release of the free azetidinones, and the high thermal and chemical stability of hydrazones as N-dialkylamino
    手性,非外消旋的N,N-二烷基alkyl唑酮1和官能化的烯酮之间的类Staudinger样环加成反应构成了β-内酰胺环立体选择性构建的有效方法。强调了二烷基氨基辅助结构的微调潜力,释放游离氮杂环丁酮的高产脱保护方法的可用性以及作为N-二烷基氨基亚胺的high的高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是其关键要素。该策略的成功。关于通用性,这最后一个方面特别重要:甚至来自易于烯化的醛或甲醛的也反应生成相应的具有高化学和立体化学收率的环加合物。β-氨基-α-羟酸(2R,3S)-苯基异丝氨酸(42)和(2R,作为该程序的合成效用的说明性实例,完成了3S)-去甲他汀(45)的制备。通过从头算的方法研究了g系列助剂的环加成模型系统。收集到的结果通过两性离子中间体支持了两步机理,并根据the的Re面的优选向外环加成解释了观察到的绝对和相对立体化学。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2S,4aR,5S,8R,8aR)-8-乙基-4a,5-二羟基-六氢-2H-2,5-环氧色素-4(3H)-酮 阿斯利多 锗(II)氯化二噁烷络合物 试剂5-Methyl-5-propargyloxycarbonyl-1,3-dioxane-2-one 螺二醇 螺[环丙烷-1,7'-[2,3]二氧杂双环[2.2.1]庚烷] 螺[3,6-二氧杂双环[3.1.0]己烷-2,4'-咪唑烷] 薰衣草恶烷 苯乙醛 1,3-丙烷二基缩醛 脱水莫诺苷元 硫脲与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烷-3,9-丙二胺和缩水甘油丁醚的反应产物 硝溴生 盐酸大观霉素 盐酸1,4-二恶烷 甲基 2,3-脱水-beta-D-呋喃核糖苷 甘油缩甲醛 溴化[5-(羟甲基)-2-苯基-1,3-二噁烷-5-基]-N,N,N-三甲基甲铵 溴[4-(1,3-二恶烷-2-基)苯基]镁 溴[3-(1,3-二恶烷-2-基)苯基]镁 溴[2-(1,3-二恶烷-2-基)苯基]镁 溴-1,4-二氧六环复合物 氯甲基聚苯乙烯 敌噁磷 戊氧氯醛 对二恶烷-2,6-二甲醇 奇烯醇霉素 大观霉素 埃玛菌素 吡啶,2-(1,3-二噁烷-2-基)- 反式-5-溴-4-苯基-[1,3]二恶烷 反式-2,5-双-(羟甲基)-1,4-二恶烷 双(4-乙基亚苯基)山梨醇 六氢[1,4]二恶英并[2,3-b]-1,4-二恶英 六氢-2,4,4,7-四甲基-4H-1,3-苯并二氧杂环己 全氟(2-氧代-3,6-二甲基-1,4-二恶烷) 亚苄基-2,2-双(氧基甲基)丙酸 二苯并[b,e][1,4]二噁英,4a,5a,9a,10a-四氢-,溴化氯化(1:2:6) 二苯并[b,e][1,4]二噁英,4a,5a,9a,10a-四氢-,溴化氯化(1:2:5) 二聚丁醇醛 二甲基二恶烷 二甲基2,4:3,5-二-O-亚甲基-D-葡萄糖二酸 二甲基2,4,8,10-四氧杂螺[5.5]十一烷-3,9-二羧酸酯 二甲基-1,4-二恶烷 二甘醇酐 二环[3.1.0]己烷-3-酮,4-亚甲基-1-(1-甲基乙基)-,肟 二氯硼烷二氧六环 二氧六环-d8 二氢壮观霉素 二恶烷 二噁烷甘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