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6-dodecyloxynaphthalene-2-carboxylic acid 4-[(4-dodecyloxy-2-hydroxyphenylimino)methyl]-3-hydroxyphenyl ester | 1036016-32-6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6-dodecyloxynaphthalene-2-carboxylic acid 4-[(4-dodecyloxy-2-hydroxyphenylimino)methyl]-3-hydroxyphenyl ester
英文别名
——
6-dodecyloxynaphthalene-2-carboxylic acid 4-[(4-dodecyloxy-2-hydroxyphenylimino)methyl]-3-hydroxyphenyl ester化学式
CAS
1036016-32-6
化学式
C48H65NO6
mdl
——
分子量
752.047
InChiKey
CEUCNUUKXBPDHL-CNLAQFCK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13.82
  • 重原子数:
    55.0
  • 可旋转键数:
    28.0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5
  • 拓扑面积:
    97.58
  • 氢给体数:
    2.0
  • 氢受体数:
    7.0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6-dodecyloxynaphthalene-2-carboxylic acid 4-[(4-dodecyloxy-2-hydroxyphenylimino)methyl]-3-hydroxyphenyl esterlead(IV) acetate 作用下, 以 氯仿 为溶剂, 反应 2.0h, 以70%的产率得到6-dodecyloxynaphthalene-2-carboxylic acid 4-(6-dodecyloxybenzoxazol-2-yl)-3-hydroxyphenyl ester
    参考文献:
    名称:
    衍生自杂环苯并恶唑的新型金属成因剂
    摘要:
    据报道,衍生自苯并恶唑2的一系列新的过渡金属配合物1a和1b的合成,介晶行为和光学性质。用X-法测定6-十二烷基氧基萘-2-羧酸4-(6-己氧基苯并恶唑-2-基)-3-羟基苯基酯1a(n= 6;m= 12)的铜配合物的晶体和分子结构。射线结构分析,并在三斜空间群P -1中结晶。铜中心的几何形状完全是正方形,并且整体分子形状被认为是棒状。所有具有较短链的前体2(n= 0、1、4)表现出向列相,所有其他具有较长链(n = 6、7、8、10、12)的化合物均形成N / SmC相。相反,所有的铜(II)配合物1a和钯配合物1b形成N相。另一方面,化合物1a中的中间相的温度范围比化合物1b中的中间相的温度范围宽。化合物1a和1b的介晶性质的差异归因于金属中心的几何形状或/和大小。还检查了这些化合物的荧光性质。
    DOI:
    10.1016/j.tet.2008.03.101
  • 作为产物:
    描述:
    2-amino-5-dodecyloxyphenol6-dodecyloxynaphthalene-2-carboxylic acid 4-formyl-3-hydroxyphenyl ester溶剂黄146 作用下, 以 乙醇 为溶剂, 反应 24.0h, 以88%的产率得到6-dodecyloxynaphthalene-2-carboxylic acid 4-[(4-dodecyloxy-2-hydroxyphenylimino)methyl]-3-hydroxyphenyl ester
    参考文献:
    名称:
    衍生自杂环苯并恶唑的新型金属成因剂
    摘要:
    据报道,衍生自苯并恶唑2的一系列新的过渡金属配合物1a和1b的合成,介晶行为和光学性质。用X-法测定6-十二烷基氧基萘-2-羧酸4-(6-己氧基苯并恶唑-2-基)-3-羟基苯基酯1a(n= 6;m= 12)的铜配合物的晶体和分子结构。射线结构分析,并在三斜空间群P -1中结晶。铜中心的几何形状完全是正方形,并且整体分子形状被认为是棒状。所有具有较短链的前体2(n= 0、1、4)表现出向列相,所有其他具有较长链(n = 6、7、8、10、12)的化合物均形成N / SmC相。相反,所有的铜(II)配合物1a和钯配合物1b形成N相。另一方面,化合物1a中的中间相的温度范围比化合物1b中的中间相的温度范围宽。化合物1a和1b的介晶性质的差异归因于金属中心的几何形状或/和大小。还检查了这些化合物的荧光性质。
    DOI:
    10.1016/j.tet.2008.03.101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