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1,2-diphenylvinyl)piperidine | 1356470-22-8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1,2-diphenylvinyl)piperidine
英文别名
(Z)-1-(1,2-diphenylvinyl)piperidine;1-(1,2-diphenylethenyl)piperidine;1-[(Z)-1,2-Diphenylethenyl]piperidine
1-(1,2-diphenylvinyl)piperidine化学式
CAS
1356470-22-8
化学式
C19H21N
mdl
——
分子量
263.382
InChiKey
DTGNHQQWMBBUMN-MNDPQUGU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5
  • 重原子数:
    20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6
  • 拓扑面积:
    3.2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1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哌啶二苯基乙炔 在 C12H33MgSi3(1-)*Na(1+) 作用下, 以 氘代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15.0h, 以26%的产率得到
    参考文献:
    名称:
    镁,锂和镁的钾盐催化的分子间加氢中的碱金属和化学计量作用†
    摘要:
    主族双金属配合物,虽然越来越多地用于化学计量的去质子化和金属-卤素交换反应中,但尚未在催化应用中产生重大影响。本文探讨了以镁和二苯乙炔为主要设定模型底物的碱金属氧化镁催化炔烃和烯烃的分子间加氢胺化反应的能力。通过系统地研究碱金属的作用和异双金属预催化剂的配方,本研究建立了高阶镁酸钾[(PMDETA)2 K 2 Mg(CH 2 SiMe 3)4 ](7)是一种高效体系,能够在室温下运行时催化几种胺与苯乙烯和二苯乙炔进行加氢胺化反应。这种高反应性与完全缺乏中性Mg(CH 2 SiMe 3)2的催化能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即使采用了更苛刻的反应条件(24 h,80°C)也是如此。还没有发现明显的碱金属效应,证明了碱金属(Li,Na或K)不只是一种具有观赏意义的抗衡离子。通过化学计量反应以及结构和光谱(DOSY NMR)研究,我们对潜在的反应途径以及关键中间体的组成有了一些了解。这项工作表明7的催化
    DOI:
    10.1039/c9dt00923j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Heavier Alkaline Earth Catalysts for the Intermolecular Hydroamination of Vinylarenes, Dienes, and Alkynes
    作者:Christine Brinkmann、Anthony G. M. Barrett、Michael S. Hill、Panayiotis A. Procopiou
    DOI:10.1021/ja209135t
    日期:2012.2.1
    nucleophilicity. Hydroamination of conjugated dienes yielded isomeric products via η(3)-allyl intermediates and their relative distributions were explained through stereoelectronic considerations. The ability to carry out the hydroamination of internal alkynes was found to be dramatically dependent upon the identity of the alkyne substituents while reactions employing terminal alkynes resulted in the
    较重的第 2 族络合物 [MN(SiMe(3))(2)}(2)](2)(1, M = Ca; 2, M = Sr) 和 [MCH(SiMe(3)) (2)}(2)(THF)(2)] (3, M = Ca; 4, M = Sr) 被证明是温和条件下乙烯基芳烃和二烯分子间加氢胺化的有效预催化剂。初步研究表明,酰胺预催化剂 1 和 2 虽然在绝对活性方面受到基转移行为的影响,但对聚合/低聚副反应具有更高的稳定性。在每种情况下,物质 2 和 4 都被发现优于它们的同类物。哌啶与对位取代苯乙烯的反应表明催化循环中烯烃插入的速率决定性,而环仲胺的添加容易程度被发现取决于环的大小,并被认为是不同胺亲核性的结果。共轭二烯的加氢胺化通过 η(3)-烯丙基中间体产生异构产物,并通过立体电子考虑解释了它们的相对分布。发现进行内部炔烃的加氢胺化的能力极大地取决于炔烃取代基的身份,而使用末端炔烃的反应导致不溶性和非反应性第
  • Monomeric lithium and sodium silylbenzyl complexes: syntheses, structures, and CO bond olefination
    作者:Jordan Barker、Nathan Davison、Paul G. Waddell、Erli Lu
    DOI:10.1039/d3cc01376f
    日期:——
    structures and reactivity studies of two new monomeric alkali metal silylbenzyl complexes stabilised by a tetradentate amine ligand, tris[2-(dimethylamino)ethyl]amine (Me6Tren). The two complexes, namely [MR′(Me6Tren)] (R′: CH(Ph)(SiMe3)) (2-Li: M = Li; 2-Na: M = Na), exhibit significant different coordination modes according to their metal identity (Li: σ-coordination; Na: π-coordination). Reactivity
    在此,我们报道了由四齿胺配体三[2-(二甲基基)乙基]胺(Me 6 Tren)稳定的两种新型单体碱属甲硅烷基苄基配合物的合成、结构和反应性研究。这两种配合物,即[MR′(Me 6 Tren)] (R′: CH(Ph)(SiMe 3 )) (2-Li: M = Li; 2-Na: M = Na),表现出显着不同的配位模式根据它们的属特性(Li:σ-配位;Na:π-配位)。2-Li 和 2-Na 的反应性研究表明,它们能够有效促进广泛使用的一类有机官能团相互转化:酮、醛和酰胺的 CO 键烯化,以产生三取代的内烯烃。
  • 1,2-diarylethylamines for treatment of neurotoxic injury
    申请人:G.D. Searle & Co.
    公开号:EP0346791B1
    公开(公告)日:1994-04-06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E,Z)-他莫昔芬N-β-D-葡糖醛酸 (E/Z)-他莫昔芬-d5 (4S,5R)-4,5-二苯基-1,2,3-恶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S,4''S,5R,5''R)-2,2''-(1-甲基亚乙基)双[4,5-二氢-4,5-二苯基恶唑] (4R,5S)-4,5-二苯基-1,2,3-恶噻唑烷-2,2-二氧化物-3-羧酸叔丁酯 (4R,4''R,5S,5''S)-2,2''-(1-甲基亚乙基)双[4,5-二氢-4,5-二苯基恶唑] (1R,2R)-2-(二苯基膦基)-1,2-二苯基乙胺 鼓槌石斛素 黄子囊素 高黄绿酸 顺式白藜芦醇三甲醚 顺式白藜芦醇 顺式己烯雌酚 顺式-白藜芦醇3-O-beta-D-葡糖苷酸 顺式-桑皮苷A 顺式-曲札芪苷 顺式-二苯乙烯 顺式-beta-羟基他莫昔芬 顺式-a-羟基他莫昔芬 顺式-3,4',5-三甲氧基-3'-羟基二苯乙烯 顺式-1-(3-甲基-2-萘基)-2-(2-萘基)乙烯 顺式-1,2-双(三甲基硅氧基)-1,2-双(4-溴苯基)环丙烷 顺式-1,2-二苯基环丁烷 顺-均二苯乙烯硼酸二乙醇胺酯 顺-4-硝基二苯乙烯 顺-1-异丙基-2,3-二苯基氮丙啶 非洲李(PRUNUSAFRICANA)树皮提取物 阿非昔芬 阿里可拉唑 阿那曲唑二聚体 阿托伐他汀环氧四氢呋喃 阿托伐他汀环氧乙烷杂质 阿托伐他汀环(氟苯基)钠盐杂质 阿托伐他汀环(氟苯基)烯丙基酯 阿托伐他汀杂质D 阿托伐他汀杂质94 阿托伐他汀杂质7 阿托伐他汀杂质5 阿托伐他汀内酰胺钠盐杂质 阿托伐他汀中间体M4 阿奈库碘铵 锌(II)(苯甲醛)(四苯基卟啉) 银松素 铜酸盐(5-),[m-[2-[2-[1-[4-[2-[4-[[4-[[4-[2-[4-[4-[2-[2-(羧基-kO)苯基]二氮烯基-kN1]-4,5-二氢-3-甲基-5-(羰基-kO)-1H-吡唑-1-基]-2-硫代苯基]乙烯基]-3-硫代苯基]氨基]-6-(苯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2-硫代苯基]乙烯基]-3-硫代 铒(III) 离子载体 I 铀,二(二苯基甲酮)四碘- 钾钠2,2'-[(E)-1,2-乙烯二基]二[5-({4-苯胺基-6-[(2-羟基乙基)氨基]-1,3,5-三嗪-2-基}氨基)苯磺酸酯](1:1:1) 钠{4-[氧代(苯基)乙酰基]苯基}甲烷磺酸酯 钠;[2-甲氧基-5-[2-(3,4,5-三甲氧基苯基)乙基]苯基]硫酸盐 钠4-氨基二苯乙烯-2-磺酸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