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E)-3-(naphthalen-1-yl)-N-phenylacrylamide | 111658-36-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E)-3-(naphthalen-1-yl)-N-phenylacrylamide
英文别名
3t-(naphthyl-(1))-acrylic acid anilide;3t-(Naphthyl-(1))-acrylsaeure-anilid;3-(1-naphthyl)-N-phenylacrylamide;(E)-3-naphthalen-1-yl-N-phenylprop-2-enamide
(E)-3-(naphthalen-1-yl)-N-phenylacrylamide化学式
CAS
111658-36-7
化学式
C19H15NO
mdl
——
分子量
273.334
InChiKey
FBIINVWZWRBDCJ-BUHFOSPR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522.2±33.0 °C(Predicted)
  • 密度:
    1.212±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4
  • 重原子数:
    21
  • 可旋转键数:
    3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29.1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1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苯基[2-(1-萘基)乙烯基]甲酮N-BOC-O-甲苯磺酰羟胺 作用下, 以 2,2,2-三氟乙醇 为溶剂, 以86 %的产率得到(E)-3-(naphthalen-1-yl)-N-phenylacrylamide
    参考文献:
    名称:
    通过贝克曼重排进行烯酮酰胺化
    摘要:
    贝克曼反应是从酮制备酰胺的最经济的原子方法之一。与酮不同,烯酮的多种竞争反应性以及原位生成肟对反应条件的要求严重影响了该反应在制备α,β-不饱和酰胺中的应用。在此,我们描述了使用N- Boc- O-甲苯磺酰羟胺将烯酮直接转化为相应的 α,β-不饱和酰胺的第一种化学选择性方法。
    DOI:
    10.1021/acs.joc.3c02478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Copper-Catalyzed Direct Transformation of Secondary Allylic and Benzylic Alcohols into Azides and Amides: An Efficient Utility of Azide as a Nitrogen Source
    作者:Balaji V. Rokade、Karthik Gadde、Kandikere Ramaiah Prabhu
    DOI:10.1002/ejoc.201500010
    日期:2015.4
    synthesis of amides has been explored by using secondary alcohols, Cu(ClO4)2·6H2O as a catalyst, and trimethylsilyl azide (TMSN3) as a nitrogen source in the presence of 2,3-dichloro-5,6-dicyano-p-benzoquinone (DDQ) at ambient temperature. This method has been successfully adapted to the preparation of azides directly from their corresponding alcohols and offers excellent chemoselectivity in the formation
    在2,3-二-5存在下,以仲醇、Cu(ClO4)2·6H2O为催化剂,以叠氮化三甲基甲硅烷(TMSN3)为氮源,探索了一种温和、简便的酰胺合成方法。 ,6-二对苯醌 (DDQ) 在环境温度下。该方法已成功地适用于直接从其相应的醇制备叠氮化物,并在 ω-卤代叠氮化物的形成和烯丙醇苄醇部分存在下的叠氮化中提供出色的化学选择性。此外,该策略为合成可作为 β-氨基酸前体的叠氮化物提供了机会。
  • v. Braun; Nelles, Chemische Berichte, 1933, vol. 66, p. 1464,1467
    作者:v. Braun、Nelles
    DOI:——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