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α,α,α-5,10,15-tris(2-(3-pyridyl)methyleneoxy-1-naphthyl)-20-p-tolylporphyrinatonickel(II) | 364591-48-0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α,α,α-5,10,15-tris(2-(3-pyridyl)methyleneoxy-1-naphthyl)-20-p-tolylporphyrinatonickel(II)
英文别名
——
α,α,α-5,10,15-tris(2-(3-pyridyl)methyleneoxy-1-naphthyl)-20-p-tolylporphyrinatonickel(II)化学式
CAS
364591-48-0
化学式
C75H51N7NiO3
mdl
——
分子量
1156.97
InChiKey
CSRVXAKPXHNCKI-NPOZZQNZ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None
  • 重原子数:
    None
  • 可旋转键数:
    None
  • 环数:
    None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None
  • 拓扑面积:
    None
  • 氢给体数:
    None
  • 氢受体数:
    None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nickel(II) triflate 、 α,α,α-5,10,15-tris(2-(3-pyridyl)methyleneoxy-1-naphthyl)-20-p-tolylporphyrin 以 not given 为溶剂, 生成 α,α,α-5,10,15-tris(2-(3-pyridyl)methyleneoxy-1-naphthyl)-20-p-tolylporphyrinatonickel(II)
    参考文献:
    名称:
    具有苄基醚间隔基的潜在双金属化三(吡啶和咪唑附加)栅栏萘基卟啉的Zn(II),Ni(II),Cu(II)和Fe(III)配合物:对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性位点的影响造型。
    摘要:
    已合成了两个新的不对称栅栏萘基卟啉配体1和2,以及它们的一些金属化卟啉配合物,作为双核(Fe / Cu)细胞色素C氧化酶(CcO)活性位点的前体模型化合物。图1和图2具有萘基卟啉的上层结构,该上层结构被特别地掺入以赋予阻转异构体产物长期的构型稳定性。这两个栅栏卟啉配体还带有共价连接的,轴向偏移的铜离子的tris(杂环)配位点,这与天然酶中的相似。已经制备了吡啶附加的配体1的单金属卟啉配合物[M = Zn(II),Ni(II),Cu(II)和Fe(III)],并进行了光谱和磁学表征。在硫酸亚铁/乙酸回流条件下对形成的化合物进行后处理时,分离出一种不寻常的单体铁(III)羟基卟啉配合物。形成1的双核配合物通常很困难,这归因于苄基醚型纠察间隔基的构象柔韧性。考虑了配体(例如1和2)在未来CcO活性位点建模研究中的潜力。
    DOI:
    10.1021/ic001274q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