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methyl 6-chloro-1-methyl-1,2-dihydrocyclobutabenzene-1-carboxylate | 1069115-40-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methyl 6-chloro-1-methyl-1,2-dihydrocyclobutabenzene-1-carboxylate
英文别名
——
methyl 6-chloro-1-methyl-1,2-dihydrocyclobutabenzene-1-carboxylate化学式
CAS
1069115-40-7
化学式
C11H11ClO2
mdl
——
分子量
210.66
InChiKey
RZIQVZOGOJTYJO-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2.33
  • 重原子数:
    14.0
  • 可旋转键数:
    1.0
  • 环数:
    2.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36
  • 拓扑面积:
    26.3
  • 氢给体数:
    0.0
  • 氢受体数:
    2.0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methyl 2-(2,6-dichlorophenyl)-2-methylpropanoate 在 palladium diacetate 、 potassium carbonate 、 tri tert-butylphosphoniumtetrafluoroborate 作用下, 以 N,N-二甲基乙酰胺 为溶剂, 反应 0.75h, 以72%的产率得到methyl 6-chloro-1-methyl-1,2-dihydrocyclobutabenzene-1-carboxylate
    参考文献:
    名称:
    芳基氯化物分子内钯催化烷烃C-H芳基化
    摘要:
    描述了有效和通用的钯催化分子内 C(sp(3))-H 芳基化(杂)芳基氯化物的第一个例子,产生了各种有价值的环丁烷、茚满、二氢吲哚、二氢苯并呋喃和茚满酮。芳基和杂芳基氯化物的使用通过促进反应底物的制备显着改善了 C(sp(3))-H 芳基化的范围。仔细的优化研究表明,钯配体和碱/溶剂组合对于以高产率获得所需类别的产品至关重要。总体而言,采用 P(t)Bu(3)、PCyp(3) 或 PCy(3) 作为钯配体和 K(2)CO(3)/DMF 或 Cs(2)CO(3) 的三组反应条件)/新戊酸/均三甲苯作为碱/溶剂组合允许使用此方法访问五种不同类别的产品。总共,已成功进行了 40 多个 CH 芳基化实例。当底物中存在几种类型的 C(sp(3))-H 键时,发现芳基化在初级 CH 键与二级或三级位置发生区域选择性。此外,在存在几个主要 CH 键的情况下,选择性趋势与钯环中间体的大小相关,五元环比六元
    DOI:
    10.1021/ja1048847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Synthesis of Benzocyclobutenes by Palladium-Catalyzed C−H Activation of Methyl Groups: Method and Mechanistic Study
    作者:Manon Chaumontet、Riccardo Piccardi、Nicolas Audic、Julien Hitce、Jean-Louis Peglion、Eric Clot、Olivier Baudoin
    DOI:10.1021/ja805598s
    日期:2008.11.12
    by other methods. The reaction was found limited to substrates bearing a quaternary benzylic carbon, but benzocyclobutenes bearing a tertiary benzylic carbon could be obtained indirectly from diesters by decarboxylation. Reaction substrates bearing a small substituent para to bromine gave an unexpected regioisomer that likely arose from a 1,4-palladium migration process. The formation of this "abnormal"
    已经开发了一种有效的催化系统,用于通过甲基的 CH 活化合成苯并环丁烯。最佳条件采用Pd(OAc) 2 和P(t)Bu 3 为催化剂,K 2CO 3 为碱,DMF 为溶剂的组合。在这些条件下获得了多种取代的 BCB,产率在 44-92% 范围内,包括其他方法难以获得的分子。发现该反应仅限于带有季苄基碳的底物,但带有叔苄基碳的苯并环丁烯可以通过脱羧作用从二酯间接获得。带有对位小取代基的反应底物产生出乎意料的区域异构体,这可能来自 1,4-迁移过程。这种“不正常”的形成 区域异构体可以通过引入更大的取代位对来抑制。DFT(B3PW91) 计算 2--叔丁基苯与不同碱(乙酸盐碳酸氢盐、碳酸盐)的 Pd(P ( t )Bu 3) 反应,表明碱的配位模式对诱导一个简单的 CH 活化并允许 1,4-迁移的途径。碳酸盐被证明比其他两种碱基更有效,因为它可以轻松提取质子,同时保持 kappa (1)
  • Synthesis of Cyclobutarenes by Palladium-Catalyzed C(sp3)-H Bond Arylation: Preparation of Methyl 7-Methylbicyclo[4.2.0]Octa-1,3,5-Triene-7-Carboxylate
    作者:Davi, Michaël、Comte, Arnaud、Jazzar, Rodolphe、Baudoin, Olivier
    DOI:10.15227/orgsyn.089.0510
    日期:——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