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N-(3-nitrophenyl)-2-naphthylamine | 18271-27-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N-(3-nitrophenyl)-2-naphthylamine
英文别名
N-(3-nitrophenyl)naphthalene-2-amine;2-(3-Nitro-anilino)-naphthalin;2-(m-Nitro-anilino)-naphthalin;N-(3-nitrophenyl)naphthalen-2-amine
N-(3-nitrophenyl)-2-naphthylamine化学式
CAS
18271-27-7
化学式
C16H12N2O2
mdl
——
分子量
264.283
InChiKey
BRDKNGKUKQQPRT-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8
  • 重原子数:
    20
  • 可旋转键数:
    2
  • 环数:
    3.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0
  • 拓扑面积:
    57.8
  • 氢给体数:
    1
  • 氢受体数:
    3

反应信息

  • 作为产物:
    描述:
    间硝基苯胺2-萘酚 在 p-toluene sulfonic acid - choline chloride covalently immobilized on polymeric microspheres coated iron oxide magnetic nanoparticles 作用下, 以 neat (no solvent) 为溶剂, 反应 12.0h, 以70%的产率得到N-(3-nitrophenyl)-2-naphthylamine
    参考文献:
    名称:
    磁性纳米颗粒锚定的深共晶溶剂,用于萘酚的醚化和胺化
    摘要:
    在此,我们介绍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催化剂,该催化剂由氯化胆碱和对甲苯磺酸(p TSA)共价固定在磁性纳米颗粒(MNP)上构成的深共熔溶剂,作为化学选择性直接ipso的试剂萘酚的醚化和胺化。DES与纳米颗粒表面的键合提高了DES的催化活性,还简化了从反应混合物中回收催化剂的过程。通过FTIR,PXRD,HRTM,TGA和VSM对平均粒径为12±2 nm的MNP结合的DES颗粒进行表征。对于16个测试的醚化反应,官能化的磁铁矿纳米颗粒催化剂的平均收率为84%。对于5个测试的胺,平均收率为77%。对于所有23种测试反应,收率均高于70%,pTSA布朗斯台德酸负载量仅为0.45 mol%。催化性能可归因于纳米颗粒的分散,强大的DES载体相互作用以及氢供体物种与萘酚的相互作用。这项工作是对在MNP上共价键合的PDES的首次催化检测,作为有机转化的平台。
    DOI:
    10.1002/adsc.201800743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On the Mode of Action of <i>N</i>-Phenyl-2-naphthylamine in Plants
    作者:Rolf Altenburger、Werner Brack、William R. Greco、Matthias Grote、Klaus Jung、Agnes Ovari、Janet Riedl、Katrin Schwab、Eberhard Küster
    DOI:10.1021/es060338e
    日期:2006.10.1
    is in sharp contrast to known specific inhibitors targeting processes such as electron transport or ATP production. This, and concentration-time-effect modeling lead to the suggestion that N-phenyl-2-naphthylamine acts intracellular as a reactive compound in cell membranes producing irreversible, and thus cumulative, damage over time in algae. The effects may become first apparent in membrane-rich compartments
    N-苯基-2-萘胺(一种先前被确定为具有特定地点重要性的主要毒物)的沉积物污染物,研究了其毒性作用方式。从对蚤类,鱼卵,细菌和藻类的短期生物测定中,似乎该化合物在低于100 microg / L的浓度下具有特定的植物毒性特性,假设植物中存在非特异性的麻醉作用类型,则无法解释。而且,与基线毒性作用相比,羟基,硝基和甲基衍生物表现出明显的过量毒性。在研究的几种植物特有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只有光合作用可以证明在短暴露时间和低浓度下会受到影响。然而,主要的光合作用干扰,例如氧气释放和荧光猝灭,仅在暴露后2-3小时后才变得明显,这与靶向特定过程(例如电子传输或ATP产生)的特定抑制剂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和浓度-时间效应模型导致提出这样的建议,即N-苯基-2-萘胺在细胞膜中作为细胞内的反应性化合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藻类中产生不可逆的累积损伤。在富含膜的隔室(如藻类叶绿体)中,这种作用可能首先变得明显。随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