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6-((tert-butyldimethylsilyl)oxy)-1-(trimethylsilyl)hex-1-yn-3-one | 1028440-26-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6-((tert-butyldimethylsilyl)oxy)-1-(trimethylsilyl)hex-1-yn-3-one
英文别名
6-[Tert-butyl(dimethyl)silyl]oxy-1-trimethylsilylhex-1-yn-3-one
6-((tert-butyldimethylsilyl)oxy)-1-(trimethylsilyl)hex-1-yn-3-one化学式
CAS
1028440-26-7
化学式
C15H30O2Si2
mdl
——
分子量
298.573
InChiKey
HSJFHDXOAVJUCC-UHFFFAOY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315.4±25.0 °C(Predicted)
  • 密度:
    0.892±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4.24
  • 重原子数:
    19
  • 可旋转键数:
    7
  • 环数:
    0.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8
  • 拓扑面积:
    26.3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2

上下游信息

  • 上游原料
    中文名称 英文名称 CAS号 化学式 分子量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6-((tert-butyldimethylsilyl)oxy)-1-(trimethylsilyl)hex-1-yn-3-one甲醇 、 sodium tetrahydroborate 、 cerium(III) chloride heptahydrate 、 potassium carbonate 作用下, 以 甲醇二氯甲烷正戊烷 为溶剂, 反应 15.25h, 生成 (S)-6-((tert-butyldimethylsilyl)oxy)hex-1-yn-3-ol
    参考文献:
    名称:
    光氧化还原和镍催化合成手性烯丙基氨基甲酸酯。
    摘要:
    开发了一种温和且通用的有机光氧化还原/ Ni介导的方案,用于直接制备各种对映体富集的烯丙基氨基甲酸酯。报道的方法代表了烯丙基氨基甲酸酯经典一步一步合成的重大偏离。这种基于光氧化还原/镍的双重策略提供了无与伦比的能力,能够以较高的化学选择性和效率将衍生自1-溴代烯烃3-醇的烷基卤化物和手性氨基甲酸酯聚合统一。报道的光氧化还原/镍催化的交叉偶联反应不仅限于氨基甲酸酯,还包括其他O。衍生物,例如酯,醚,缩醛,碳酸酯或甲硅烷基醚。为了证明所报道方案的实用性,将所得的氨基甲酸烯丙酯通过对映体特异性方式的σ重排反应转化为功能化的非外消旋烯丙胺。该方法允许通过简单控制烯丙基氨基甲酸酯的双键的几何形状来合成对映异构烯丙基胺。
    DOI:
    10.1002/adsc.202000404
  • 作为产物:
    参考文献:
    名称:
    光氧化还原和镍催化合成手性烯丙基氨基甲酸酯。
    摘要:
    开发了一种温和且通用的有机光氧化还原/ Ni介导的方案,用于直接制备各种对映体富集的烯丙基氨基甲酸酯。报道的方法代表了烯丙基氨基甲酸酯经典一步一步合成的重大偏离。这种基于光氧化还原/镍的双重策略提供了无与伦比的能力,能够以较高的化学选择性和效率将衍生自1-溴代烯烃3-醇的烷基卤化物和手性氨基甲酸酯聚合统一。报道的光氧化还原/镍催化的交叉偶联反应不仅限于氨基甲酸酯,还包括其他O。衍生物,例如酯,醚,缩醛,碳酸酯或甲硅烷基醚。为了证明所报道方案的实用性,将所得的氨基甲酸烯丙酯通过对映体特异性方式的σ重排反应转化为功能化的非外消旋烯丙胺。该方法允许通过简单控制烯丙基氨基甲酸酯的双键的几何形状来合成对映异构烯丙基胺。
    DOI:
    10.1002/adsc.202000404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Propargylic Oxidations Catalyzed by Dirhodium Caprolactamate in Water: Efficient Access to α,β-Acetylenic Ketones
    作者:Emily C. McLaughlin、Michael P. Doyle
    DOI:10.1021/jo800382p
    日期:2008.6.1
    hydroperoxide (T-HYDRO) is a highly effective catalytic oxidation protocol for the selective C−H oxidation of alkynes to propargylic ketones. The oxidation occurs readily in aqueous solvent under mild conditions with an inexpensive and easily handled oxidant. α,β-Acetylenic carbonyl compounds are formed in up to 80% isolated yield.
    己酸内酯(II)(1,Rh 2(cap)4)与70%w / w叔丁基过氧化氢溶液(T-HYDRO)是一种高效的催化氧化方案,用于将炔烃进行CH选择性氧化成炔丙基酮。在温和条件下,使用廉价且易于处理的氧化剂,很容易在性溶剂中发生氧化。以高达80%的分离产率生成α,β-乙炔羰基化合物。
  • Synthesis of Resolvin D6 and the Silyl Ether of the Resolvin E2 Methyl Ester via trans-Enynyl Alcohols
    作者:Masao Morita、Shuhei Tanabe、Tomoya Arai、Yuichi Kobayashi
    DOI:10.1055/s-0037-1611826
    日期:2019.7
    catalysis, and the resulting acetylene was reduced with Zn(Cu/Ag) to afford the TBS ether of RvD6 methyl ester. Desilylation with TBAF yielded the γ-lactone of RvD6, which was hydrolyzed to RvD6. The total yield of RvD6 was 1.9% in 19 steps from (3-trimethylsilyl)propargyl alcohol. The TBS ether of RvE2 methyl ester was also synthesized.
    通过 TMS 取代的反式环氧醇与 TMS 乙炔化物的 Hudrlik-Peterson 反应和随后的 TMS 脱甲硅烷基化反应制备了两种反式烯醇中间体,对应于 Resolvin D6 (RvD6) 的 C1-C8 和 C13-C22 部分。这些中间体在催化下与 1,4-二卤代-2-丁炔生物偶联,所得乙炔用 Zn(Cu/Ag) 还原,得到 RvD6 甲酯的 TBS 醚。用 TBAF 进行脱甲硅烷基化产生 RvD6 的 γ-内酯,其解为 RvD6。来自(3-三甲基甲硅烷基)炔丙醇的RvD6在19步中的总产率为1.9%。还合成了 RvE2 甲酯的 TBS 醚。
  • Total synthesis of resolvin D3
    作者:Narihito Ogawa、Kyosuke Katagiri、Yosuke Haimoto、Yuichi Kobayashi
    DOI:10.1039/d2ob00750a
    日期:——
    Resolvin D3 was synthesized by the Suzuki–Miyaura cross-coupling reaction of C1–C8 borane with C9–C22 iodoolefin as the key reaction. The latter intermediate was obtained by the sequential Wittig reactions of C9–C13 phosphonium salt with C14–C19 aldehyde and then C9–C19 aldehyde with propyltriphenylphosphonium bromide. The stereogenic centers at C4, C11, and C17 were constructed by the ruthenium-catalyzed
    Resolvin D3 是通过 C1-C8 硼烷与 C9-C22 烯烃的 Suzuki-Miyaura 交叉偶联反应作为关键反应合成的。后一种中间体是通过 C9-C13 盐与 C14-C19 醛以及 C9-C19 醛与丙基三苯基的连续 Wittig 反应获得的。C4、C11和C17的立体中心是通过催化的高立体选择性不对称转移氢化构建的。
查看更多

同类化合物

(2-溴乙氧基)-特丁基二甲基硅烷 鲸蜡基聚二甲基硅氧烷 骨化醇杂质DCP 马沙骨化醇中间体 马来酸双(三甲硅烷)酯 顺式-二氯二(二甲基硒醚)铂(II) 顺-N-(1-(2-乙氧基乙基)-3-甲基-4-哌啶基)-N-苯基苯酰胺 降钙素杂质13 降冰片烯基乙基三甲氧基硅烷 降冰片烯基乙基-POSS 间-氨基苯基三甲氧基硅烷 镓,二(1,1-二甲基乙基)甲基- 镁,氯[[二甲基(1-甲基乙氧基)甲硅烷基]甲基]- 锑,二溴三丁基- 铷,[三(三甲基甲硅烷基)甲基]- 铂(0)-1,3-二乙烯-1,1,3,3-四甲基二硅氧烷 钾(4-{[二甲基(2-甲基-2-丙基)硅烷基]氧基}-1-丁炔-1-基)(三氟)硼酸酯(1-) 金刚烷基乙基三氯硅烷 酰氧基丙基双封头 达格列净杂质 辛醛,8-[[(1,1-二甲基乙基)二甲基甲硅烷基]氧代]- 辛甲基-1,4-二氧杂-2,3,5,6-四硅杂环己烷 辛基铵甲烷砷酸盐 辛基衍生化硅胶(C8)ZORBAX?LP100/40C8 辛基硅三醇 辛基甲基二乙氧基硅烷 辛基三甲氧基硅烷 辛基三氯硅烷 辛基(三苯基)硅烷 辛乙基三硅氧烷 路易氏剂-3 路易氏剂-2 路易士剂 试剂Cyanomethyl[3-(trimethoxysilyl)propyl]trithiocarbonate 试剂3-[Tris(trimethylsiloxy)silyl]propylvinylcarbamate 试剂3-(Trimethoxysilyl)propylvinylcarbamate 试剂2-(Trimethylsilyl)cyclopent-2-en-1-one 试剂11-Azidoundecyltriethoxysilane 西甲硅油杂质14 衣康酸二(三甲基硅基)酯 苯胺,4-[2-(三乙氧基甲硅烷基)乙基]- 苯磺酸,羟基-,盐,单钠聚合甲醛,1,3,5-三嗪-2,4,6-三胺和脲 苯甲醇,a-[(三苯代甲硅烷基)甲基]- 苯并磷杂硅杂英,5,10-二氢-10,10-二甲基-5-苯基- 苯基二甲基氯硅烷 苯基二甲基乙氧基硅 苯基二甲基(2'-甲氧基乙氧基)硅烷 苯基乙酰氧基三甲基硅烷 苯基三辛基硅烷 苯基三甲氧基硅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