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熵化学
数据库官网
小程序
打开微信扫一扫
首页 分子通 化学资讯 化学百科 反应查询 关于我们
请输入关键词

1,4-epoxy-4,5-dihydro-1H-2,3-benzodioxepin | 73258-06-7

中文名称
——
中文别名
——
英文名称
1,4-epoxy-4,5-dihydro-1H-2,3-benzodioxepin
英文别名
(1S,9R)-1-phenyl-10,11,12-trioxatricyclo[7.2.1.02,7]dodeca-2,4,6-triene
1,4-epoxy-4,5-dihydro-1H-2,3-benzodioxepin化学式
CAS
73258-06-7
化学式
C15H12O3
mdl
——
分子量
240.258
InChiKey
KHDNTPOCKPHNJS-CABCVRRESA-N
BEILSTEIN
——
EINECS
——
  • 物化性质
  • 计算性质
  • ADMET
  • 安全信息
  • SDS
  • 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上下游信息
  • 反应信息
  • 文献信息
  • 表征谱图
  • 同类化合物
  • 相关功能分类
  • 相关结构分类

物化性质

  • 沸点:
    347.6±42.0 °C(Predicted)
  • 密度:
    1.299±0.06 g/cm3(Predicted)

计算性质

  • 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
    3.1
  • 重原子数:
    18
  • 可旋转键数:
    1
  • 环数:
    4.0
  • sp3杂化的碳原子比例:
    0.2
  • 拓扑面积:
    27.7
  • 氢给体数:
    0
  • 氢受体数:
    3

反应信息

  • 作为反应物:
    描述:
    1,4-epoxy-4,5-dihydro-1H-2,3-benzodioxepin 在 iron(II) sulfate 作用下, 以 四氢呋喃 为溶剂, 反应 16.0h, 以93%的产率得到2-(2-苯甲酰基苯基)乙醛
    参考文献:
    名称:
    Fe(II) 诱导的环戊烯和茚衍生的 1,2,4-三氧戊环(臭氧)分解的 18O 示踪剂研究。过氧化物键的内球电子转移减少
    摘要:
    详细研究了 Fe(II) 诱导的 1,2,4-三氧戊环(臭氧化物)1 和 2 的分解。对空间效应敏感的球内电子转移还原被认为是过氧化物分解的合理机制,即选择性生成两种可能的 Fe(III) 络合氧自由基之一。通过在 18O 标记的臭氧化物 1a 和 2a 的还原中使用 18O 示踪剂研究详细揭示了氧自由基物种的命运,其中醚氧被 18O 原子(18O,77%)标记,并且还通过还原在 H218O (18O, 10%) 存在下。18O 示踪剂研究的结果与 Fe(III) 络合氧自由基物种的区域选择性生成一致。
    DOI:
    10.1021/ja990807v
点击查看最新优质反应信息

文献信息

  • Miura, Masahiro; Nojima, Masatomo; Kusabayashi, Shigekazu, Journal of the Chemical Society. Perkin transactions I, 1980, p. 2909 - 2913
    作者:Miura, Masahiro、Nojima, Masatomo、Kusabayashi, Shigekazu
    DOI:——
    日期:——
  • <sup>18</sup>O-Tracer Studies of Fe(II)-Induced Decomposition of 1,2,4-Trioxolanes (Ozonides) Derived from Cyclopentenes and Indenes. Inner-Sphere Electron Transfer Reduction of the Peroxide Linkage
    作者:Manabu Abe、Tomoyasu Inakazu、Johichi Munakata、Masatomo Nojima
    DOI:10.1021/ja990807v
    日期:1999.7.1
    Fe(II)-induced decomposition of 1,2,4-trioxolanes (ozonides) 1 and 2 is studied in detail. The inner-sphere electron transfer reduction, which is sensitive to steric effects, is proposed to be a reasonable mechanism for the peroxide decomposition, i.e., the selective generation of one of the two possible Fe(III)-complexed oxy radicals. The fate of the oxy radical species is revealed in detail by using
    详细研究了 Fe(II) 诱导的 1,2,4-三氧戊环(臭氧化物)1 和 2 的分解。对空间效应敏感的球内电子转移还原被认为是过氧化物分解的合理机制,即选择性生成两种可能的 Fe(III) 络合氧自由基之一。通过在 18O 标记的臭氧化物 1a 和 2a 的还原中使用 18O 示踪剂研究详细揭示了氧自由基物种的命运,其中醚氧被 18O 原子(18O,77%)标记,并且还通过还原在 H218O (18O, 10%) 存在下。18O 示踪剂研究的结果与 Fe(III) 络合氧自由基物种的区域选择性生成一致。
查看更多